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那些從小到大灌輸的觀念,哪裡怪怪的?
發現小時候許多教材中所講到的「偉人」,只是個失敗的勝利者;以為大人所敘說的「叛亂」歷史,不過是有些人對不公的反抗卻被強力鎮壓,反被責怪;那些看起來先進美好發大財的世界,是一個個叫你不要思考只管照做的懸絲魁儡師。OK不要講那麼大,說些小事,曾因羨慕同事的出遊行程,被回覆:「妳也不用想那麼多啦,趕快找個人嫁了,叫妳老公帶妳去哪就去哪。」
這些一個個由小而大累積的刺,在覺得怪怪的那一瞬間,便戳破了理所當然的氣球世界,就是促使你思考或行動的開始。
《樂土在上》是本背景在近未來的科幻小說,礙於這主題太需要親自體驗那股疑惑被揭開的驚喜,就不暴雷劇情。但就算你不是科幻題材的愛好者,也一定能在書中找到太多符碼與暗喻,在在指著臺灣的「現在」,以及我們心中害怕成真的未來。
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有趣的是,這些支線還藏了很多性別刻板印象——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一開始還不太明白每一章節穿插〈漫長的末日〉這故事的設定,想不到卻是揭開所有過去與未來的鑰匙,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而語言的設定更是此書一大亮點,語言治國是真的存在的,臺灣自己就經歷過多少語言統治?然後我真的非常非常想聽這本裡面所有的臺語歌曲(敲碗!)
「原來一直在『擁有基本規則』的世界裡成長的他們,突然被丟到這樣一個絲毫沒有底線、所有規則都可能隨時改變的世界裡,竟有這麼可怕,彷彿永遠不能確定自己踏出的下一步究竟能不能踩在堅實的地面上。」
我向來非常喜歡烏托邦系列的題材,曾經也懷疑會不會是我想活在一個終極美好的世界,如果存在會長什麼樣?後來便發現這樣的代價是人人必須都照標準而活,然而所謂的標準也不能是人人平等,在這個講求「樂值」的世界,終究會因為有人的樂值較低而被歧視,再怎麼努力還翻不了身,那個生來就不一樣的價值觀,就仍從標準規格給岔了出去。
或許這個世界就不是什麼都美好,每人對幸福的標準完全不同,但也正因如此,才有可能見到、並尊重不同個體的可能,而非一個完全不容許質疑的社會。
當中還有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些讓我讀來非常煩躁的說教詞彙,曾經數度拖延我的閱讀進度🙈(還跟作者抱怨連連)正當我覺得「好了啦是講夠了沒啦!」甚至氣到畫線來罵時,突然想到現實生活中那些不識相的人,那些管你穿怎樣、跟誰出去、做什麼工作、管你有沒有結婚的人可不會因你放下書就消失阿阿阿,這也讓我忍不住佩服起作者,到底要乾嘔多少次才能寫出這些對話啊?
而那些看起來刻意塑造的角色,最後的反轉都能不小心共鳴到你我的日常,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便你對科幻設定不感興趣,卻仍能完全當反映現實的小說來讀的原因。
我非常認同張亦絢老師在文末推薦所寫下:「文學可以說是記憶能人的領地。閱讀,有一半的樂趣在於記憶補血。」
在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青鳥行動」正準備成形,而當我闔上這本書並寫下貼文的此時,青鳥們又再度重返。或許我們無法時時刻刻的關注或親身參與這些社會時事,但一定有個我們能發揮的地方,從另一角度參與這個思想乃至於社會改變的現在進行式。
閱讀這項行為,讓我們成為了歷史見證者。即便我們無法真正改變位高權重者所下的決定,但監督、紀錄、書寫、分享、行動站出來,不讓彼此遺忘,任何一個「沒有我也沒差」的想法,都可能改變我們的未來。
🌟最後呼應自由,讓我想到去年愛書《巴別塔學院》提到:「殖民主義就是這樣運作的,使我們相信抵抗帶來的餘波完全都是我們的錯,認為反抗本身就是不道德的選擇,而非造成反抗的環境。」
希望我們都能活在不會視反抗為不道德選擇的世界,「自由不可成往事」,這一路走來的珍貴累積得來不易,不需要再靠著謊言去建立那一個個看似美好的樂土。
阿,一定要補充一點,我非常佩服這次讀墨電子書優先連載的形式(雖然早早就有書啦但我慢到完全跟不上連載就是惹)然而也是這期間這故事跟著我到處移動,直接呼應書中現實體驗到這一個月的社運現場。
還是要說,電子書仍有我無法割捨的好處!想加入讀墨電子書一員,點此註冊連結,就能得到:
✅ 首購79折
✅ 150元購書金
怎麼使用最划算,可以到畫說IG私訊我~
(結果最後是猝不及防的宣傳?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