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看超有感,我們有可能走到這樣的近未來?|讀《樂土在上》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那些從小到大灌輸的觀念,哪裡怪怪的?

發現小時候許多教材中所講到的「偉人」,只是個失敗的勝利者;以為大人所敘說的「叛亂」歷史,不過是有些人對不公的反抗卻被強力鎮壓,反被責怪;那些看起來先進美好發大財的世界,是一個個叫你不要思考只管照做的懸絲魁儡師。OK不要講那麼大,說些小事,曾因羨慕同事的出遊行程,被回覆:「妳也不用想那麼多啦,趕快找個人嫁了,叫妳老公帶妳去哪就去哪。」

這些一個個由小而大累積的刺,在覺得怪怪的那一瞬間,便戳破了理所當然的氣球世界,就是促使你思考或行動的開始。


raw-image


《樂土在上》是本背景在近未來的科幻小說,礙於這主題太需要親自體驗那股疑惑被揭開的驚喜,就不暴雷劇情。但就算你不是科幻題材的愛好者,也一定能在書中找到太多符碼與暗喻,在在指著臺灣的「現在」,以及我們心中害怕成真的未來。


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有趣的是,這些支線還藏了很多性別刻板印象——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一開始還不太明白每一章節穿插〈漫長的末日〉這故事的設定,想不到卻是揭開所有過去與未來的鑰匙,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而語言的設定更是此書一大亮點,語言治國是真的存在的,臺灣自己就經歷過多少語言統治?然後我真的非常非常想聽這本裡面所有的臺語歌曲(敲碗!)


raw-image


信仰同一價值觀的美好,是否真為烏托邦?

「原來一直在『擁有基本規則』的世界裡成長的他們,突然被丟到這樣一個絲毫沒有底線、所有規則都可能隨時改變的世界裡,竟有這麼可怕,彷彿永遠不能確定自己踏出的下一步究竟能不能踩在堅實的地面上。」


我向來非常喜歡烏托邦系列的題材,曾經也懷疑會不會是我想活在一個終極美好的世界,如果存在會長什麼樣?後來便發現這樣的代價是人人必須都照標準而活,然而所謂的標準也不能是人人平等,在這個講求「樂值」的世界,終究會因為有人的樂值較低而被歧視,再怎麼努力還翻不了身,那個生來就不一樣的價值觀,就仍從標準規格給岔了出去。

或許這個世界就不是什麼都美好,每人對幸福的標準完全不同,但也正因如此,才有可能見到、並尊重不同個體的可能,而非一個完全不容許質疑的社會。


raw-image


現實可能比小說還要可怕的性別刻畫

當中還有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些讓我讀來非常煩躁的說教詞彙,曾經數度拖延我的閱讀進度🙈(還跟作者抱怨連連)正當我覺得「好了啦是講夠了沒啦!」甚至氣到畫線來罵時,突然想到現實生活中那些不識相的人,那些管你穿怎樣、跟誰出去、做什麼工作、管你有沒有結婚的人可不會因你放下書就消失阿阿阿,這也讓我忍不住佩服起作者,到底要乾嘔多少次才能寫出這些對話啊?

而那些看起來刻意塑造的角色,最後的反轉都能不小心共鳴到你我的日常,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便你對科幻設定不感興趣,卻仍能完全當反映現實的小說來讀的原因。


raw-image



我非常認同張亦絢老師在文末推薦所寫下:「文學可以說是記憶能人的領地。閱讀,有一半的樂趣在於記憶補血。」


在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青鳥行動」正準備成形,而當我闔上這本書並寫下貼文的此時,青鳥們又再度重返。或許我們無法時時刻刻的關注或親身參與這些社會時事,但一定有個我們能發揮的地方,從另一角度參與這個思想乃至於社會改變的現在進行式。


閱讀這項行為,讓我們成為了歷史見證者。即便我們無法真正改變位高權重者所下的決定,但監督、紀錄、書寫、分享、行動站出來,不讓彼此遺忘,任何一個「沒有我也沒差」的想法,都可能改變我們的未來。


raw-image


🌟最後呼應自由,讓我想到去年愛書《巴別塔學院》提到:「殖民主義就是這樣運作的,使我們相信抵抗帶來的餘波完全都是我們的錯,認為反抗本身就是不道德的選擇,而非造成反抗的環境。」


希望我們都能活在不會視反抗為不道德選擇的世界,「自由不可成往事」,這一路走來的珍貴累積得來不易,不需要再靠著謊言去建立那一個個看似美好的樂土。


raw-image


阿,一定要補充一點,我非常佩服這次讀墨電子書優先連載的形式(雖然早早就有書啦但我慢到完全跟不上連載就是惹)然而也是這期間這故事跟著我到處移動,直接呼應書中現實體驗到這一個月的社運現場。

還是要說,電子書仍有我無法割捨的好處!想加入讀墨電子書一員,點此註冊連結,就能得到:

✅ 首購79折
✅ 150元購書金
怎麼使用最划算,可以到畫說IG私訊我~

(結果最後是猝不及防的宣傳?XD)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職場讀書人選書】脫離道統思想的歷史 用「超展開」的視角重新看見台灣的重要性—《島嶼歷史超展開》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4-05-25
悲情城市: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20240222 快接近228和平紀念日,想起電影《悲情城市》,影片講述40年代末期,由陳松勇、高捷、梁朝偉三兄弟主演的一個台灣家庭,捲入白色恐怖事件,與國民政府之間產生的衝突與政治議題。
Thumbnail
avatar
張晏菁
2024-02-21
臺灣人熱衷「外國人看臺灣」的現象臺灣人喜歡外國人且歡迎外國人的程度勝過許多國家,近幾年有很多國外YouTuber或藝人的流量非常高,內容主題都像是「外國人羨慕臺灣的優點」、「臺灣哪些地方勝過外國」,甚至有些初次到台灣的外國旅遊YouTuber因為來到臺灣而使頻道爆紅,顯現出台灣民眾對於外國人對臺灣各類事物的觀點非常感興趣。
Thumbnail
avatar
許 Kelvin
2024-01-30
長住歐洲台灣人視角看2024大選 | 個人感想 #2024總統大選最近呢,看台灣的新聞一定會接觸到2024的選舉,我自己呢也挺關注台灣的選舉的 雖然沒有投票權但還是想發表自己對這次大選的看法 / 對各個候選人的想法 如果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或是想跟我討論這個議題,歡迎留言~ 前言 我自己其實一直到上一次的總統大選都是支持民進黨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抗中保台
Thumbnail
avatar
SmileFlower
2023-12-31
台灣人需要看的一本書|《洛克希德事件》不負責任推薦在安倍晉三之前,台灣最熟悉的日本首相應該是田中角榮,一方面他是日本黑金政治的代名詞,日本影視動漫在描繪日本政府背後操控一切黑幕的大佬,大多以田中為參考模型。1990年代在台灣很紅的漫畫《聖堂教父》,主角原型就是田中。 另一方面,台灣人熟悉田中的原因,就是他當首相時主導了中日建交,台日斷交,背叛了中華
Thumbnail
avatar
菜有蟲
2023-06-28
論文抄襲影響政治生涯?數據看臺灣政治醜聞對候選人形象的影響每當選舉期間,無論是政見、政績,抑或是個人在過去無論是公領域、私領域的生活,政治人物的所作所為皆會被放大檢視。2022年底的地方大選落幕,國民黨獲得大多數縣市長席次,民進黨得到空前的落敗。其中,許多名嘴與時事評論員直指「論文抄襲」等情況,民進黨無法在此次選舉中好好處理才導致落敗。 因此,我們好奇,在
Thumbnail
avatar
何家慈 Chia Tzu Ho
2023-01-21
台灣人必看的疫情日記➤《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其實大部分的事件,早在疫情發生,甚至是變嚴重前就存在了,只是當套上疫情這層濾鏡,解讀的方式也都不再一樣。——《那一年,那些沒人說的故事》 我是淚眼婆娑地看完這本書的。 在台灣三級警戒時閱讀這本書是再也適合不過的。 作者是一名記者,記錄下2020一整年的記事與她的生活連結,這不是單純只是她的日記,而
Thumbnail
avatar
Na個樹洞|Louna
2021-07-10
臺灣人看《游牧人生》趕在疫情升級、電影院被迫停業前的晚上,一個人獨自享受了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游牧人生》。對於喜歡聲光效果及武打動作的觀眾來說,這部平鋪直敘的片子恐怕會看到睡著;但對於人生與未來開始有點憂心甚至焦慮的人們來說,建議可以看一下這部實境秀,因為導演可以讓你看到你可能面對的未來。
avatar
張文哲
2021-06-05
台灣人必看的電影,一起《返校》補齊那年缺的五堂課用美術、音樂、文學、歷史、電影共五堂課,讓我們一起《返校》補齊整個世代台灣人,或許因為忘記、或害怕想起來而缺漏的記憶拼圖。看看這部金馬獎最大贏家、年度最賣座台灣電影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訊息與內涵。
Thumbnail
avatar
鹿刻Luke
201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