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谷》1995—30年過去了,還聽得見那段青春躊躇時的耳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30年前的1995年,第一次看《心之谷》就很喜歡,30年來,有空就會拿出來重看一次。在我的吉卜力觀看排行榜,它的名次隨著時間過去,不斷攀升當中;這部也是導演近藤喜文留給世界的唯一長片,是影迷口中珍稀的「一次性奇蹟」,多年來,也常被定義為「被低估的吉卜力珍品」,它藉著兩個少年間的故事,細膩捕捉到青少年成長的第一次變化,在心底激起漫長餘韻。

近藤喜文的影像落實宮崎駿的想像

近藤喜文生前曾參與《龍貓》、《螢火蟲之墓》、《魔女宅急便》等多部作品,在初挑大樑的《心之谷》這部改編自漫畫家柊葵1989年的創作,就將東京近郊的生活氣息、青春時光的迷惘與情感心跳描繪得有條不紊。電影的主軸,是國中三年級生月島雯,在一次偶然中發現圖書館的借閱紀錄中,總有一個叫「天澤聖司」的名字,於是對這個人產生了奇妙的興趣與想像。直到她真的遇見了他,一個立志成為義大利小提琴工匠的少年,兩人的關係從口角、較勁到理解與鼓勵,構成了那種「不是愛情卻超越友情」的青春曖昧。

raw-image

《心之谷》是吉卜力少有的貼近現實世界的作品之一,它沒有王蟲、會說話的黑貓和變成豬的大人,有的只是住在上下舖的東京公寓,擁擠電車上的沉默,與同學間的午餐叨絮,考試壓力下的抽屜筆記,與一隻肥貓領著少女走進未知世界的那份微妙悸動。這樣低語式敘事,架構出近藤喜文最溫柔的筆觸。

雖然導演是近藤喜文,但忙著《魔法公主》的宮崎駿,仍然親自擔任劇本與製作,他搭了一個如《魔女宅急便》琪琪、《龍貓》皋月邁向青春期的舞台,讓主角月島雯(以下簡稱雯)經歷一些像是從圖書館借書卡上的名字巧合、日文版「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的填詞翻寫、對於文學寫作的熱愛,到神秘地球屋與貓男爵的幻想段落,這些元素構成了日常生活與夢想之間的橋樑。

raw-image

宮崎駿一直以來都是探索「少女如何在困難中自我成長」的敘事大師,《心之谷》正是對這則青春命題的變奏:沒有劇烈的世界改變,只有一個普通女孩開始相信自己有能力說故事,並藉此走進他人與自己的心。近藤喜文則以劇本與分鏡為基礎,注入更貼近現實的細節,包括角色腳步、光線處理、場景堆疊的生活氣息,這些都是他導演風格的體現,也讓《心之谷》散發出濃郁青春氣息與都市寫實之美


raw-image

夢想不只是浪漫,而是一定要受傷的


「你跟我一樣呢!一點都不可愛!為什麼人會變呢?我以前明明也是很乖很溫柔的呢!現在就算是看書,也不像以前那麼起勁,心裡總會有個聲音,事情沒那麼簡單吧?」

為什麼這麼多年,每次看《心之谷》,都會被感動到,當然不只是月島雯與聖司之間情竇初開的情感,而是他們在彼此生命中,扮演了「點燃夢想」的角色。

raw-image

雯是一位喜歡閱讀與寫作的國中女生,她的世界原本很小,充滿考試、家庭瑣事與少女的自言自語。在遇見聖司之前,她對自己的未來其實並無明確方向,只知道喜歡寫字、喜歡故事、喜歡那份沉浸創作時的自由感。而聖司,一位早已下定決心,將來要去義大利學習製作小提琴的少年,對未來的目標明確而堅定,這種果決,讓雯既羨慕又自卑。

在片中,雯下定決心要寫完一篇小說,只為了「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能耐」,這樣的挑戰,不只是創作的試煉,更是一種青春的實驗。她用整個寒假來寫作,日夜顛倒、推掉考試準備、與家人產生摩擦,甚至對自己失望到淚流不止。這段劇情,不浪漫、不夢幻,卻是青春對夢想最真實的樣貌:夢想不只是浪漫,而是一定要受傷的,但也因此讓人成長。

raw-image

聖司的努力也絕不只是口頭說說。他每天在祖父的地球屋打工,一邊練習小提琴,一邊自學義大利文。他最大的夢想,是做出一把可以讓人知道是他做的小提琴。這份執念並不帥氣,甚至有些孤單,但正因如此,才更能觸動人心。他不是因為愛音樂而彈奏,而是因為愛這份從無到有、打磨時間與手工的過程。

你朝著夢想一步步前進,我卻像個傻瓜,跟不上你的步伐。」雯和聖司之間的情感,不是兩小無猜的初戀,而是成為讓彼此更好的動力…在鏡像裡看到對方,雯看到聖司時,反思自己是否也能如此堅持;聖司看到雯時,也更篤定自己的選擇不是一時衝動。他們的台詞常常充滿著不肯定的態度,但這正是青春的本質:用試探與等待交換信任與認同。

raw-image

值得注意的是,兩人追尋夢想的路上,也各自承受著原生家庭的拉扯與壓力。雯的家庭,是典型的中產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圖書館員,母親攻讀研究所,姐姐準備搬出去住的大學生。她並不是不被愛的孩子,但也不是被鼓勵追夢的那一種。當她因為寫小說而荒廢課業時,母親冷冷地說:「我不在乎你是不是考上高中,但你現在這樣不像妳自己。」這句話看似嚴厲,實則透露出母親對女兒的擔憂,這句台詞背後的愛意,或許也是月島雯可以寫出充滿想像力奇幻小說的原因。

而出身優渥的聖司家庭,顯然是個保守家庭,父母反對他的理想、夢想,只有爺爺可以給予理解,這也讓那些珍藏古物與樂器的空間,成為聖司夢想得以暫時安身的場所。這些描寫不煽情、不批判,卻真實道出每個年輕人面對家庭期望時的內心拉鋸,我們既渴望被理解,也不願妥協;既希望父母支持,又害怕辜負他們的期待。

我想早一點見到你,心裡不斷喊著你的名字!結果就真的見到你了!我們太有默契了。」電影尾聲,清晨的風吹過東京的山丘,聖司騎著單車帶雯看日出,他說:「等我成為小提琴製作師,我再來找你。」雯沒有驚訝,也沒有羞赧,而是直視他的眼睛,回道:「我會等你。」這一刻沒有浪漫音樂,也沒有慢動作,但它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不是承諾,而是彼此對夢想的認可與祝福,搭建了「愛」的純粹。

raw-image

「鄉村路」成了對初心的呼喚


「到底何謂故鄉,我還是不太明白,我其實只是把自己的感覺寫下來。」

看過《心之谷》的人,很難不會哼上幾句「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這首約翰丹佛John Denver發表在1971年的鄉村民謠,描述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群山與回家鄉情懷的歌曲,發行當年即登上美國Billboard單曲榜第二名,廣泛傳唱至全球。對許多聽眾來說,它是一首關於「歸屬感」的歌,一種對根源、初心、純淨場所的呼喚。

在《心之谷》中,這首歌的作用遠不止於背景音樂,它在劇中被多次演出與改寫,是推動主角情感轉變與自我認同的重要元素。故事開始,雯正在翻譯英文課作業,正是「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的歌詞,戲謔地將「Country Roads」翻譯為「Concrete Roads」(水泥之路),自嘲住在都市,沒有鄉村可歸。這段「錯譯」一方面展現了她對語言的敏感度,也流露出她對自身位置的曖昧情感…她對「家」沒有太多浪漫想像,也對未來充滿未知。


等到這首歌再次登場,是雯與聖司,以及聖司爺爺和朋友們即興合奏,歌聲不完美,但真誠,這一幕,不只是音樂交流,更是一場象徵性的「啟程」。雯在眾人面前嘗試第一次公開表達自我創作,代表她從一個被動接受世界的女孩,走向願意主動發聲、寫作、面對世界的成長過程。這個場景也提供了一個溫暖的「類家庭」情感,讓兩人在這個屬於自己的場域,誕生無需解釋的歸屬感。

歌曲原本的歌詞提到「Almost heaven, West Virginia」,描述回家的路上滿是群山與回憶。對日本觀眾來說,這首西方民謠的異國情調或許遙遠,但在動畫中,它被重新意義化:它不再單指地理上的「回家」,而是心理層面的「回到初心」與「找到夢想的歸處」。這也讓後來這首歌再次出現時,提醒觀眾「曾經唱過、曾經相信過,也可以再相信一次。」的音樂性召喚,而非簡單的背景襯樂。

raw-image

有趣的是,這首歌曲是宮崎駿親自指定的歌曲。據當年製作訪談記錄,宮崎駿希望雯能透過「改寫這首英文老歌」的過程,學會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世界」,這正是創作的起點,也是青春成熟的象徵。這首歌成為她的起點,也成為她重新出發的催化劑。正如聖司踏上義大利的旅途一樣,這條「Country Road」雖不明確、可能崎嶇,但它指向一個我們尚未到達、卻渴望歸去的地方。

那地方,也許就叫「夢想」,也許就叫「自己」。

raw-image

寫作是自我追尋的試煉場

「你和聖司就像未經雕琢的原石,不要一開始就期待完美。」

在電影中,為了證明自己可以創作,雯開始寫一篇關於「貓男爵巴隆」的小說。這段奇幻插曲,動畫語言與畫風也隨之轉為華麗奔放,有閃耀寶石、有漂浮空島、有追尋記憶的旅程,但這些並非為了炫技,而是雯內心世界的投射。

貓王國的故事是一場創作者的試煉。她在文字中遇見選擇、失敗與重建,也在寫作過程中面對自己的不足與堅持。那不是寫給誰的小說,而是寫給自己的宣言。這段情節,也成為吉卜力後來的作品《貓的報恩》埋下種子。

raw-image

對觀眾來說,這場冒險意味著:寫作、創造,不是逃避現實,而是認識自己的方式。

夢想不是發光的詞,而是反覆懷疑與選擇後仍願意前進的那一步。月島雯與天澤聖司的故事,不是要我們放下一切去追夢,而是提醒我們:有時,夢想不是為了完成,而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更堅定的自己。而那份堅定,不會一夜之間出現,而是來自一次次在深夜裡,對自己的詢問:「你,還想繼續寫下去嗎?」

raw-image


《心之谷》沒有解決一切問題。雯仍然對未來迷惘、聖司仍要赴義大利當學徒,升學壓力也仍在等待。但這部電影說服我們,青春不是關於達成,而是關於「開始相信」:相信夢想值得努力、相信喜歡的人會懂你、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走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作為近藤喜文人生唯一的導演作品,他留下一部不喧嘩、不炫技,但誠懇而動人的青春語錄。它不提供逃避,而是教會我們:即使不確定,但依然可以前進,電影的英文標題 「Whisper of the Heart心靈絮語」,那聲音柔軟、微弱,但若靜下來聽,它會告訴你下一步要往哪裡走…30年過去了,偶而我還是會聽得見那段青春躊躇時的耳語,說出夢想的名字。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楚天闊/影音亞空間
48會員
479內容數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2025/06/11
在超級英雄已經成為電影產業骨幹,MCU與DCEU你追我趕的今天,回頭看2002年《蜘蛛人》這位「第一批飛上銀幕的漫畫英雄」之一,才驚覺我們不是只看了一個角色成長的歷程,而是親眼見證了一場關於青春、道德、選擇與遺憾的二十幾年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6/11
在超級英雄已經成為電影產業骨幹,MCU與DCEU你追我趕的今天,回頭看2002年《蜘蛛人》這位「第一批飛上銀幕的漫畫英雄」之一,才驚覺我們不是只看了一個角色成長的歷程,而是親眼見證了一場關於青春、道德、選擇與遺憾的二十幾年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6/10
魏斯安德森最新電影《腓尼基計劃》延續其標誌性風格,卻加入暴力元素,探討資本主義、信仰與父女關係等議題。本片以冷峻色彩、章節式敘事與對稱構圖,呈現一則關於懺悔與自我欺騙的故事,反思現代社會的貪婪與不安。
Thumbnail
2025/06/10
魏斯安德森最新電影《腓尼基計劃》延續其標誌性風格,卻加入暴力元素,探討資本主義、信仰與父女關係等議題。本片以冷峻色彩、章節式敘事與對稱構圖,呈現一則關於懺悔與自我欺騙的故事,反思現代社會的貪婪與不安。
Thumbnail
2025/05/13
1990年,由約翰麥特南導演的【獵殺紅色十月】,已經看過無數次,這次難得可以在大銀幕再次重溫,自然是不放過這個機會,因為那種雄性荷爾蒙爆發,劍拔弩張地彼此對峙,美蘇冷戰的時代氛圍,配著深海裡潛艦的低頻環繞,真的還是得要看大銀幕才夠爽快。35年了,仍是經典。
Thumbnail
2025/05/13
1990年,由約翰麥特南導演的【獵殺紅色十月】,已經看過無數次,這次難得可以在大銀幕再次重溫,自然是不放過這個機會,因為那種雄性荷爾蒙爆發,劍拔弩張地彼此對峙,美蘇冷戰的時代氛圍,配著深海裡潛艦的低頻環繞,真的還是得要看大銀幕才夠爽快。35年了,仍是經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由日本導演岩井俊二執導的作品《情書》重新上映。作為一次都未看過這部經典作品的我馬上就買票入場觀看。而我看完之後覺得很不錯,希望推介給你。 《情書》在1995年上映。故事由一封寄給天國的「情書」開始,講述圍繞着渡邊博子和「藤井樹」之間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最近由日本導演岩井俊二執導的作品《情書》重新上映。作為一次都未看過這部經典作品的我馬上就買票入場觀看。而我看完之後覺得很不錯,希望推介給你。 《情書》在1995年上映。故事由一封寄給天國的「情書」開始,講述圍繞着渡邊博子和「藤井樹」之間的愛情故事。
Thumbnail
《兒時的點點滴滴》是一部由吉卜力工作室改編成動畫長片的日本漫畫。本文描述了作者的一段回憶:如何回首過去,找回童年時的單純,重新學習如何平衡或與之和解。透過解析個人回憶,展示了回憶的奇妙、深刻但不全然美好的一面
Thumbnail
《兒時的點點滴滴》是一部由吉卜力工作室改編成動畫長片的日本漫畫。本文描述了作者的一段回憶:如何回首過去,找回童年時的單純,重新學習如何平衡或與之和解。透過解析個人回憶,展示了回憶的奇妙、深刻但不全然美好的一面
Thumbnail
大致上很溫馨,兩人相遇後都有所改變,也正視了一直以來心中的空缺或渴求。
Thumbnail
大致上很溫馨,兩人相遇後都有所改變,也正視了一直以來心中的空缺或渴求。
Thumbnail
《海潮之聲》也是在我記憶中非常久遠的一部吉卜力電影,尤其在小時候看其實看不太懂,現在回頭看來,還真是喜歡《海潮之聲》描寫青春懵懂幼稚與純粹的喜歡。 在電影的開頭,男主角杜崎在車站隱約看見了一位認識的女生,電車一駛而過,那個女生也不見蹤影,接著進入男主角高中的回憶。杜崎與松野在一同抗議學校畢業旅行延
Thumbnail
《海潮之聲》也是在我記憶中非常久遠的一部吉卜力電影,尤其在小時候看其實看不太懂,現在回頭看來,還真是喜歡《海潮之聲》描寫青春懵懂幼稚與純粹的喜歡。 在電影的開頭,男主角杜崎在車站隱約看見了一位認識的女生,電車一駛而過,那個女生也不見蹤影,接著進入男主角高中的回憶。杜崎與松野在一同抗議學校畢業旅行延
Thumbnail
充滿青春回憶的感動電影。影片跨越時間與空間,呼應香水名“時光的流逝”。表達了一個人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跌宕成長之路。
Thumbnail
充滿青春回憶的感動電影。影片跨越時間與空間,呼應香水名“時光的流逝”。表達了一個人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跌宕成長之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