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計時開始!美國電影院經營者預測傳統觀影模式只剩下20年壽命】#葉郎每日讀報 #電影院的故事

2020年4月就在美國電影院開始因為 COVID-19 疫情而被迫關閉的時候,專門研究電影票房的分析師 Stephen Follows 曾對電影業相關經營管理階層進行了產業未來預測的調查。相隔5年後,這位分析師上個月再度回訪246位美國電影院高管和其他部門的主管,企圖了解電影院復甦的情況和未來願景。
調查結果有點不妙:約55%的美國電影院高階主管認為,「傳統觀影模式」在未來20年內將不再是可行的商業模式 。電影行銷和發行部門的主管悲觀的比例甚至更高,有超過60%認為20年內傳統電影院會玩完。
如果再細看電影院高階主管回答的其他選項,還有6%極端悲觀者覺得傳統觀影模式只剩下5年壽命。但也有比例相當高的46.6%主管認為電影院會挺過20年以上。
也就是說現在出生的新一代,在他們20歲成年的時候可能已經沒有電影院可以看電影,或者至少不是傳統定義上的「電影院」或者不是傳統定義上的「看電影」。
他們普遍如此悲觀的理由是,全世界大多數電影院直到現在都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票房水準。近90%的美國電影院高管表示,他們的營收尚未恢復完全復原。以2024年的北美票房為例,只從2019年的113.6億美元恢復到85.6 億美元,復甦達成率勉強達到75.4%。
過去三年,幾乎每年都有人樂觀期待完全復甦,最後卻年年跳票。即便今年已經有不少研究報告預測下半年終將完全復甦,但沒有人敢保證這次預言不會再落空。
電影院高階主管舉出市場遲遲無法完全復甦的因素,包含了發行空窗期被打破、內容疲勞、外出觀影的成本、不靈活的發行方式,以及與觀眾尋求脫節等因素。
這也充分顯示了電影院仍然堅信發行空窗期這個他們過去數十年的票房防護罩可以拯救整個產業,抵禦串流對電影院票房的積極攻勢。調查報告中有約81%的高管主張應該至少要有六週(45 天)的獨家發行窗口。有趣的是,同時受訪的行銷和發行人員多半支持電影院經營者的觀點,傾向保持足夠長的空窗期給電影院。然而家庭娛樂部門(包含串流業務)的主管則主張在串流上同步發行才能具體增加一部電影的營收。
電影票房分析師 Stephen Follows 的這份調查報告,最值得注意的議題是「傳統觀影模式」崩解之後,電影院會變成什麼?
除了已經開始流行的活動體驗型電影《泰勒絲:時代巡迴演唱會》(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之外, 報告中還描繪了一個不遠的未來畫面,如今千篇一律的電影院未來很可能在將來分化成不同的特殊形態:
比如專注滿足尋求極致聲光體驗的觀眾,比如 IMAX、 ScreenX、4DX 等新型態電影院;或是為喜歡獨立電影、心智更成熟的年長觀眾,準備更舒適、更奢豪的複合觀影體驗,比如供餐、酒等非垃圾食物等。
已經看過我幾週前發行的新書《從前,有個奇麗馬》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些結論和書中最後三個章節的預測有不少重疊之處。變成更巨大、更極致聲光體驗的電影院這個選項之外,還有一條路是更親密、更多互動、更專注服務重度影迷需求(甚至是觀影以外的其他需求)的獨立電影院。
然而這兩條截然不同的轉大人方式對於目前多半採用大型連鎖體系經營的電影院業來說,前一種巨大化的變異路線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選擇(當然財務負擔會很緊張)。而第二條變異路線,則非常難用複製貼上的集團 SOP 辦到。
對電影院業,未來20年將是充滿煩惱和挫折的第二次青春期。
┌ 你的電影院讀本 ┐
《從前,有個奇麗馬》
└ 葉郎的第二本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