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 twins Mommy|陪小姪女逛書店後,我開始擔心孩子習慣的閱讀模式
最近陪國小四年級的小姪女逛書店,讓我有些驚訝。
她興奮地在漫畫書櫃前翻來翻去,拿的全是漫畫式的讀物。無論是故事書、文學典故、甚至科學知識,她選的幾乎都是用漫畫風呈現的書。
我才發現,現在的童書、期刊、甚至教學書籍,大量走向漫畫化的設計。說實話,我感到有點擔心。
🖋️ 我不是反對漫畫,而是不希望孩子「只習慣漫畫」
我理解漫畫的魅力。節奏快、畫面豐富,對孩子來說非常吸引人。
但如果孩子一開始就被漫畫主導,久而久之,會不會只接受圖像,不願意耐心讀純文字的書呢?
更讓我介意的是,現在市面上很多漫畫童書,畫風粗糙、色彩浮誇、表情過度誇張,甚至有些內容過於簡化、流於搞笑,缺少故事的細膩與文字的美感。
我擔心孩子若習慣了這樣的閱讀方式,將來可能難以欣賞需要想像、需要沉澱的純文字故事。
📚 漫畫化的潮流,會不會犧牲閱讀的深度?
現在就連科學、歷史、文學典故,都大量用漫畫包裝。雖然漫畫能讓知識變得有趣,但也可能讓孩子只習慣快速吸收的節奏。
✔️ 孩子會不會以為「學習必須很有趣,才值得看」?
✔️ 孩子會不會逐漸抗拒需要花時間咀嚼的純文字書?
✔️ 孩子的審美能力,會不會在粗略的畫風中被稀釋?
其實,閱讀不只是接收圖片,而是用心感受文字,靠想像力填補故事空白。
🌿 我希望孩子可以走進更豐富的閱讀世界
我不是排斥漫畫,漫畫可以是點心,但我希望孩子的主食是高質感的故事、細膩的插畫、豐富的語言。
我想陪孩子從繪本、橋樑書開始,欣賞優美的文字、細膩的畫風,學會慢慢讀,學會停下來想。
等到他們有了選擇能力,漫畫可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不該成為全部。
孩子的眼光,是可以培養的。我們不需要急著用漫畫引起興趣。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慢慢建立選書的能力,慢慢愛上純文字的世界。
💬 最後的想法
有些路走得慢,反而走得更穩。我相信,閱讀不該只是一場圖片的瀏覽,而是一次次語言與思想的旅行。
如果你也對這個主題有感,或正在陪孩子走閱讀的路,歡迎留言和我分享。
📮 也歡迎加入我們的方格子,一起討論、一起成長。
👉 追蹤我,未來我也會分享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高質感閱讀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