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wins Mommy|媽媽英文不完美,但我陪孩子一起「玩」出語感!
我不是雙語家庭,也不是英文系畢業,更不是補習班派來的推銷媽媽。
我就是一個多益700分的普通媽媽,英文勉強能看資料、寫信,和外國人打招呼、簡單聊天,書寫也還OK,但離專業還有一段距離。
大學念的不是語言相關科系,後來因為工作需求,陸續上過地球村、威爾斯美語、也嘗試過線上英文課程。一路學習下來,我最深的體會是:
「英文不是什麼高尚的技能,而是一種幫助你開眼界、擴大選擇的基本工具。」
這也是我希望孩子未來擁有的能力 —— 不必很厲害,但要不怕開口。
🧠 為什麼選擇自己帶孩子做英語啟蒙?
因為我自己就是在台灣的填鴨式英語教育下長大的孩子。
從小就怕文法錯、發音錯,講錯英文就覺得丟臉,好像大家都在偷偷比較誰的英文比較好。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在這樣的壓力下長大。
所以從他們還小時,我就決定讓英文變得像遊戲一樣,沒有考試、沒有背單字,而是自然地融入生活。
🎵 我們的起點:Super Simple Songs 洗腦人生開始!
大概在孩子一歲多時,我開始在家裡播放 Super Simple Songs。
一開始只是當背景音樂,聽了一陣子他們很快就會跟著節奏擺動、搖頭晃腦,接著會開始哼出旋律。
後來我開始教他們像是:
🎶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 ABC Song
這些歌曲節奏簡單、詞彙基礎,我會邊唱邊做動作,讓他們自然融入。他們還不知道什麼是「英文」,而是「好玩的歌」。
🤓 陪孩子的過程,也讓我重新學英文!
其實在陪孩子學英文的過程中,我也像是重新學了一遍英文。有時遇到不懂的字,我就順手查發音、看意思,學會之後再教孩子。
👉 有趣的是,我發現原來很多中文兒歌其實是翻唱於這裡的英文兒歌!
像是熟悉的「小星星」,原來就是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王老先生有塊地」對應的就是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有時我心裡想著:「哇,我居然也會唱英文歌耶!」這種小小的成就感,對曾經因英文而焦慮的我來說,是一種療癒、也是一種找回信心的開始。
👨👩👧👦 不只我一個,全家人一起「玩英文」
除了我之外,連爸爸我也「指定」他一起參與!我們全家會一起聽歌、開車時一起唱,睡前念英文繪本、一起玩點讀書。
🌟 對孩子來說,這一切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玩」——不是上課、不是功課,而是互動、陪伴與快樂的回憶。
這種無壓力的共學方式,真的很棒,也讓我們更有凝聚力。
🚗 英文歌成了生活的背景音
每天早上出門、下午接孩子回家,車上固定播放 Super Simple Songs。
孩子甚至會指定:「我要聽 Bingo」、「我要 Baby Shark」~唱到一半還會跟著跳起來,超級可愛!
他們也會主動問:「這句是什麼意思?」我會簡單解釋意思,或是用動作讓他們理解。就像聽中文歌一樣,孩子從旋律和情境中,自然去感受語言。
🧸 不用死背、不需壓力 —— 孩子自己感興趣,就會自然吸收。
📚 兩歲多,我們開始加入點讀書與教材
等他們的專注力變好,喜歡聽故事時,我就加入英文點讀書與簡單教材。因為平常耳朵已經很熟悉英文了,再轉換成視覺學習,他們也比較不排斥。
可以重複聽、重複點,還能配合歌曲唱,孩子都覺得是「玩具」,根本不覺得自己在學習!
👉 這部分的選書與實際操作,我會在之後的文章陸續分享。
🧡 英文不一定要補習,也不一定要有成績
我不急著讓他們學文法、拼字,也不想一直盯進度或練習考題。
我更在意的是:
- 他們會不會喜歡英文?
- 願不願意主動開口?
- 能不能從小建立「不怕英文」的感覺?
未來他們上學後,考試、排名、成績肯定會來,但至少,我給他們一個比較溫柔、比較快樂的起點。
💌 結語|給孩子一個「不怕英文」的起點,也給自己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
英語啟蒙,不需要什麼完美計畫或昂貴資源。
我們家做的其實很簡單:播音樂、 一起唱歌、讀繪本,陪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沒想到的是——我也跟著一起進步了,爸爸現在也會唱英文歌了, 孩子第一次唱出完整英文兒歌的那一刻,我真的超級感動。所以別擔心自己英文不夠好、怕講錯。
你可以邊查邊學,陪著孩子一起長大,不只是孩子的學習旅程,更是我們修補過往學習創傷的療癒過程。
🎵 你家第一首英文歌是什麼呢?
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還是那首洗腦神曲《Baby Shark》?
每個家庭的英文啟蒙起點都不一樣,但我相信,只要願意陪伴,就能一起慢慢變好。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和我一樣邊學邊陪孩子成長,歡迎來我的方格子逛逛,一起交換心得、分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