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國光計畫:反攻大陸的夢想與現實

我的學習筆記-avatar-img
發佈於阿牛聊歷史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8 分鐘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在前幾集節目的裡面,我們有討論到,中共到底什麼時候會崩潰?我講了一位災胞,期待我們的偉人蔣公反攻大陸,那種「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的心情,引起了不少朋友共鳴,也有人問阿牛哥,在毛匪澤東發動三面紅旗的大躍進,引發淪陷區陷入大饑荒的那幾年,不正是反攻復國的最佳時機,不懂為什麼蔣公會錯失良機呢?

在這裡阿牛哥想告訴大家,其實我們的偉人蔣公,當然也知道這是反攻的最佳時機,還研擬了反攻計畫、甚至是制定了攻擊日期,也就是D日。但是在美國的反對之下,反攻計畫被推遲,最終被迫取消。

今天讓我來重溫,那一段勿忘在莒,枕戈待旦的激情故事吧!先從蔣公成立「國光計畫室」開始說起。

蔣公規劃「國光計畫」

話說1958年,毛匪澤東開始在淪陷區,進行以「總路線」、「大躍進」跟「人民公社」為主體,統稱「三面紅旗」的社會主義建設,期待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然而在推行以後,就走向了徹底失敗,還帶來三年大饑荒跟經濟崩潰。當數以千萬計的災胞,被活活餓死的消息傳回臺灣,有「民胞物與」情懷的蔣公痛徹心扉,肩負消滅萬惡共匪,解救大陸同胞使命的蔣公,開始了不是象徵性突擊大陸,而是實質性反攻大陸的整軍備戰。

1961年4月1日,蔣公下令成立「國光計畫室」,秘密研擬各項反攻計畫,把握時機實施反攻。在1962年元旦,蔣公發佈《告全國同胞書》,喊話淪陷區同胞:你們報家仇、雪國恥的時間,你們向共匪要求「還我食糧」、「還我土地」、「還我家庭」、「還我自由」的共同行動的時間,都已經到了。蔣公號召全國軍民同胞,共同一致遵守國父革命的教訓,效法先烈犧牲的精神,向反攻復國的目標,並肩奮鬥,邁步前進,讓民國重新回到神州大陸,指日可待!

「國光計畫室」總共制定出了,26項反攻大陸的計畫,214個參謀研究案。其中26項反攻大陸計畫,分為敵前登陸、敵後特戰、敵前襲擊、乘勢反攻、應援抗暴等5大類。


但其實美國,一直以來對蔣公,反攻大陸的軍事計畫,都是投下「反對票」的,所以我們的國光計畫,一開始就瞞著美方秘密進行。蔣公希望能夠制定,足以克服一切障礙的反攻方案,在美方反對之前,形成軍事上的既成事實,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讓美國不得不援助我們反攻大陸。


「國光計畫」直接受到了,蔣中正的戰略思想,以及50、60年代,國內外動盪局勢因素的影響。根據反攻作戰計畫,在D日,也就是攻擊日,國軍先以特種作戰部隊,以及情報心戰相互配合,在華南跟東南沿海附近地區,實施非正規作戰。在非正規作戰獲得成果的同時, 迅速以主力在閩南跟粵東地區,實施兩棲突擊登陸的正規作戰,攻下泉州、漳州、廈門,建構起互為犄角的立足之地。隨後視戰場情況演變,分別向南平、福州等地,繼續展開攻勢,擴展立足地區,建立攻勢基地,以奠定全面反攻的基礎。

當然根據計畫,國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把部隊投送到淪陷區。根據國軍的自我評估,在1961年,國軍擁有各式登陸艦艇64艘。而第一階段的登陸作戰,必須運載的兵力,是10個步兵師跟1個裝甲師。國軍欠缺至少33艘的各型登陸艦,來執行運輸任務。


不過以當時的國軍來講,美援是主要戰力來源,也是臺灣民心士氣,為什麼可以對於,反攻大陸還抱有希望的原因。沒有美援就很難實施,這樣大規模的反攻登陸作戰。因為其實認真說起來,中華民國那時候比較像,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當時,光是美援就佔了,國民生產毛額的一半了。所以沒有美援根本養不活,在臺灣的60萬國軍。


所以,要反攻大陸,第一階段的兵力運輸,算上美軍的運輸能力,再加上中華民國的空軍,出動所有的軍機,以沒有被共軍發現作為前提,最多可以空投3500名傘兵到淪陷區,隨後最多可以堅持42天,每天空投300噸的補給。而海軍理論上具有,運輸15000人的兵力,這些兵力可以進行兩棲作戰,不過跟剛剛一樣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要共軍的抵抗很小,或是沒有抵抗。


所以由此可見,不論是我們還是美國,都知道國軍基本上,根本沒有足夠的運輸能力,可以投送所有的作戰部隊,並且在投送部隊了以後,後勤保障也是難以維持下去。


國軍針對運力不足的問題,採取了自製登陸艇、徵用商船、登陸艇前置金門、對外採購之類的解決辦法,但是只能說收效甚微。一直到1964年,國軍實際運輸的能力依然有限。在進行兩棲攻擊,遇到共軍中等強度的抵抗時,海軍可以提供的最大運輸能量,是10000人的部隊,以及這支部隊配置的坦克、火砲、輪式車輛跟補給,但是如果只需要載人,不去考慮部隊的戰術完整性,也就是部隊自身的重型裝備,那可以載大概 36000 名官兵。

與此同時,國軍在登陸以後的後勤補給,這也是一個大問題,缺口總計約為 150萬噸。時任副總統陳誠,在聽取國光計畫報告時指出,根據臺灣現有的後勤能力,只能支援國軍6個月的登陸作戰。也就是說,在臺灣的軍備物資,可以讓國軍在淪陷區,打6個月的仗,6個月以後的補給,就只能以戰養戰了。也就是正像在抗戰裡面,《遊擊隊歌》所唱的那樣:「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砲,敵人給我們造。」

但是以戰養戰,卻在淪陷區難以執行。因為共軍以蘇式武器為主,國軍以美式武器為主,所以國軍在開戰了以後,還是需要靠美國,持續提供我們物資以維持戰力。而且淪陷區剛剛經歷了大饑荒,民眾普遍面臨糧食不足、物資短缺。反攻復國的國軍部隊,為了爭取民心,反而需要向淪陷區的災胞們,供應這些缺乏的資源,來激發人民起義。

所以國軍不只要面對,軍事物資缺乏的問題,還要同時解決在登陸以後,應該怎麼向淪陷區的災胞們,分配本來就很有限的物資,從而保障我們的國軍,能夠獲得足夠的民意支持,喚起人民的反共決心。因此國軍只靠自身的能力,是沒辦法解決物資問題的,只有仰賴美國的支援,才能解決反攻的後勤問題。

除了運輸補給困難以外,國軍的海、空軍戰力,也沒法承擔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海軍可以艦砲支援的軍艦只有9艘,到了戰時必須巡航臺海,難以分兵對登陸作戰,實施有效的艦砲支援。空軍的空運能力有限,沒有遠程轟炸機,戰機航程短,美軍所提供的彈藥都是防禦用的,而不是進攻用的。

國軍在運輸、後勤、支援三方面,都沒法滿足我們反攻大陸的需求,而共軍應對危機的應變能力,似乎沒有受到淪陷區的政治鬥爭,還有大饑荒的影響。 1962年6月,中共只用了7天的時間,就向福建調入了6個步兵師,還有1個砲兵師,軍隊人數從19萬4,000人,增加到了31萬人。從共軍可以在短時間裡面,調動將近10萬軍隊來看,國軍擁有的登陸兵力,再加上海空軍支援力量,要在反攻作戰裡面,成功建立灘頭陣地的可能性並不高。

因為兵力的優勢,是作戰成功的先決條件,防守的一方,可以透過各種防禦工事,來消滅進攻方,所以有一個比較熟軍事的朋友,都會知道的3比1公式,也就是進攻方必須以3人來對抗1人,才能夠確保勝利。遷臺以後的國軍,總數只有60萬人,陸軍大概是40萬。國軍在執行反攻作戰的時候,還需要保留一部分軍隊,用來作本土的防禦,所以能參加反攻的軍隊只會更少。

另一方面,國軍雖然可以在戰時,動員大概200萬人,但是國軍本身缺乏足夠的裝備,所以即使能在短時間裡面,徵召大批的平民入伍,也會陷入「有人無槍」的困境。換句話說,國軍除了缺乏足夠的裝備跟物資,同時也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對淪陷區執行兩樓登陸作戰。所以美國認為國軍不具備,獨立反攻大陸的能力,如果勉強發動反攻作戰的話,很容易演變成一場慘敗,甚至被中共趁勢一舉拿下。

國軍「保密防諜」也存在大問題。由於共軍在沿海,建設了嚴密的監控網,造成國軍幾乎所有的行動,都在中共的監控之中。像是1953年的東山島戰役,共軍就是透過廈門的觀察所,清楚觀察國軍的一舉一動,成功預先部署,對國軍造成了重大打擊。時任海軍總司令黎玉璽,在1961年的報告中提出:共匪在浙、閩、粵沿海,普遍設置雷達跟觀通站,搜索的距離可以達50到76海浬,而且已經有了識別,我們海、空裝備類型的能力,因此國軍的戰機跟艦艇,在臺灣海峽的活動,都在共匪雷達跟觀測站的涵蓋之下,沒有任何機密可言。

還有無孔不入的共諜,也在時刻竊取我們的作戰計畫,時任海軍作戰署,副組長葉昌桐將軍回憶:曾經有一位軍方的保防人員,在金門用餐的時候,閒聊起一份簡報,結果第二天,對岸共軍的廣播站,就廣播簡報的內容了。因此在共軍雷達偵測,以及共諜偵蒐之下,基本上國軍是無所遁形。

綜合以上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蔣公沒辦法依靠自身的力量,獨立反攻大陸。而韓戰爆發以後,美國就是我們重要的盟友,提供各種援助,讓我們能夠在短時間裡面,恢復經濟跟軍事實力。所以蔣公的國光計畫,雖然是瞞著美國,但一旦反攻作戰開始了,我們也缺少載登陸部隊的艦船,就算真的萬幸登陸成功了,甚至可以建立起根據地了,我們能夠提供的後勤補給,最多也只能堅持六個月,美國如果不提供裝備,運輸跟後勤支援的話,反攻作戰只能說是必敗無疑。那問題來啦!美國對反攻復國的計劃,他們的真實態度又是什麼呢?

美國對反攻大陸的真實態度

其實美國對中華民國,反攻大陸的對應政策,在韓戰爆發以後,就一直固定下來了:維持臺海現狀不變,中華民國在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以前,必須先通報美國,不鼓勵蔣公反攻大陸,除非中共政權出現跨臺的跡象,或是相關行動符合美國利益。

1959年,淪陷區爆發大規模饑荒以後,蔣公認為,這是中共要崩潰的徵兆,也是反攻大陸的絕佳時機,蔣公的如意算盤是,只要國軍發動反攻的話,受盡共匪奴役的災胞們,他們一定會揭竿而起,爆發反共抗暴的革命,美國也就會改變態度了。因為美國對反攻最質疑的,就是淪陷區裡面,是不是有人能裡應外合。

但是美國其實並不覺得真的有人,揭竿起義,一起對抗中共。1962年3月,中華民國請求美國,提供4架具有電子干擾能力的運輸機,希望美國批准一項,涉及向淪陷區南方地區,空投 5 個特種部隊,共計1,200人的行動。美國決定採取「禮貌性拖延」的對策,以拖待變,所以美國同意提供兩架運輸機,但是協助訓練機組人員,卻需要六個月的時間,因此蔣公被迫將行動延後半年。緊接著蔣公希望美國,再提供3架C-123運輸機,一個中隊的 B-57 轟炸機,跟7到10萬噸的兩棲登陸艦運輸能力。

但是美國卻認為,目前幾乎沒有證據顯示,中共對大陸的控制是脆弱的,或是中共政權有機會,在國軍反攻行動裡面瓦解,美國對中華民國的反攻計畫,基本上不抱任何期望。1962年9月,新任不久的美國駐華大使,柯爾克拒絕了蔣介石,希望美國援助中程轟炸機,以及登陸艇的要求,而且根據蔣公日記所敘述,柯爾克的「態度蠻橫,竟以停止美援為脅制之語氣」,引起了蔣介石極大的不滿。

蔣公在1962年,沒能按原定計畫,在最遲12月間發動國光計畫,一方面是受制於國軍本身的缺陷,還有美國的態度。另一方面,就是中共所作出的應對措施。1962年5月,毛匪澤東針對國軍,即將開始的反攻行動提出:「從連雲港到香港,統統不讓他上來。」並且指出國軍反攻大陸的時間,是在秋季以後。這顯示出,中共可以從某個途徑,獲取國軍反攻計畫的細節,毛匪對國軍的潛在登陸時間是清楚的。5月31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加強東南沿海地區戰備工作的指示》,毛匪調集了共軍,6個步兵師跟1個砲兵師、840多架飛機、6艘潛艦,176艘水面艦艇增援福建。

為了防止蔣公不聽勸阻,堅持要反攻大陸,把美國拉進國共內戰,美國甚至有計畫,只要蔣公堅持反攻,就會跟蔣公決裂的打算,讓蔣公好好想想。

反攻大陸以後,災胞會不會起義的預測,為什麼美國跟我們會大相徑庭呢?有學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兩邊的情報工作,來源跟解讀都不太一樣。

對情報的不同解讀

蔣公根據他所看到的情報認為:1958年以來,大陸反共抗暴的活動,雖然沒有西藏、寧夏回族,武裝抗暴的規模,但是潛在的反共暗流,正在迅速滋長著,如果我們反攻大陸,透過組織動員來提供武器,全面反共會一觸即發,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蔓延整個神州大陸,所以蔣公認為,這是反攻大陸非常好的時機。

美國雖然不反對,中共「三面紅旗」造成的經濟危機,讓淪陷區民怨四起,但是美國卻認為: 北平的反應迅速而有效,到1961年夏天,中共增加了軍隊的口糧,對軍人家屬給予特殊待遇,在農村進行改革,並深入調查軍隊的態度。此外也把徵兵工作,從農村轉向城市,從而減少了因為農村貧困,也影響了部隊士氣,所以他們是不是會一起起身反抗中共,還真不好說。

美國潛伏在淪陷區的情報人員,甚至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整個50年代,正是中共氣焰囂張的時期。清算鬥爭、三反五反、反右反帝,連續不斷的政治運動,讓每個災胞都成了驚弓之鳥,沒有時間去思考推翻共產黨,如何讓自己好好活下去都很困難了,更沒有人相信,國民黨可以反攻大陸。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麼可能會自找麻煩,去參加什麼反共的地下組織呢?

中美兩國因為情報來源不同,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1953年,參謀總長周至柔,在呈給蔣公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雖然政府在大陸,擁有107部電臺,但是能夠暢通聯繫的只有29部」。由此可見,我們對淪陷區情蒐是非常有限的。

國安局駐香港情報人員高明輝,向國安局寫了一份報告說:呈給蔣公的很多所謂第一手情報,居然是來自淪陷區,公開發行的報紙,在香港拼接剪貼而成的,顯示出中華民國的情報工作,存在嚴重的弄虛作假問題。敵後情報的單位,很多是名實不符,甚至是子虛烏有的。以香港作為前進基地的功能,應該重新評估,因為當地的情報販子太多,他們販賣的情報,很大程度上是虛構的,這會直接影響蔣公,對實際情況的誤判,導致決策上的錯誤。

除了情報來源跟解讀不同,造成美國不支持,蔣公反攻大陸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1961年古巴的豬玀灣事件,給美國政府帶來的慘痛經歷。1961年4月17日,美國認為支持古巴的流亡分子,推翻共產古巴政權,這個計劃是可行的,在中央情報局的協助下,逃亡美國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豬玀灣登陸,向古巴共產政府,發動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對美國來說豬玀灣事件,不但是一次軍事上的失敗,而且也是一場政治上的災難。國內外對這次冒險進攻的批評,是非常強烈的,剛上任90天的甘迺迪政府,為此而大失信譽、顏面掃地。 美國就明確告訴蔣經國:「美國在古巴失敗以後,所遭到的打擊己經夠嚴重了,萬一對中共的軍事行動又失敗的話,就沒辦法來領導自由世界、對抗共產的侵略了。」

中美雙方在1954年,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附有秘件,任何重大的軍事行動,均需要雙方同意才能執行,這一點也成為中華民國,反攻大陸的最大枷鎖。同時中央政府遷臺以後,沒辦法擺脫對美援的依賴,這讓蔣公反攻大陸的行動,難以擺脫美國的干預。 

美國對華政策一直都是:「服務於美國,跟整個自由世界的廣泛利益,而不只是臺北政權的利益」。為了避免國軍,在蔣介石的指揮之下,獨自反攻大陸,美國一直對國軍進行嚴密監控。國軍營級單位的訓練,軍事裝備的使用,以及軍事的規劃,都受到美國的嚴密監控,只要美國認為相關行動,有可能跟反攻有關,就會強行要求國軍單位解釋。美國的中情局,在一份情報中明確指出:「我們能夠發現任何旨在,佔領跟控制大陸地區的行動。不只是初期登陸部隊必須規模龐大,而且海上支援、空中掩護、後勤跟增援等必要的準備工作,也很難隱藏。」

為了避免美方,過度干預我們的反攻計畫,又不想破壞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蔣公只好設置機密性質的「國光計畫室」,制定秘密的「國光計畫」。然而為了不讓美國察覺,不能有太真實的實兵演習,因此造成了「國光計畫」,始終存在「紙上談兵」的缺陷;其次因為運輸量能不夠,所以很多反攻行動,以離大陸最近的金門為出兵基地。但金門在共軍,密不透風的監控之下,幾乎沒有秘密可言,也沒辦法做到出奇制勝。

1962年的下半年,美國要求蔣公,要搜集更多大陸的情報,來證明中共正在崩潰中,蔣公開始執行「海威行動」,派遣多支的小股部隊,前往淪陷區搜集情報,同時也透過小規模的戰鬥,嘗試激起當地民眾的反共抗暴。由於共軍在東南沿海一帶,實行戰備動員,進行嚴密監控,讓國軍的滲透行動,基本上是以失敗告終。從1962年10月到1965年1月,有40多支國軍的特工隊被全滅,594人在淪陷區犧牲。

直到1965年,「八六海戰」跟「烏坵海戰」失利以後,蔣公才發現「國光計畫」,真的可能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我們之前有講「八六海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1967年12月,蔣公把國光作業室縮編為105人,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2758號決議」,中華民國的席位被中共給取代了,讓蔣公從「反攻大陸」轉向「革新保臺」,1972年7月,連反攻的最後希望,國光作業室也被裁撤了。

蔣公為了完成「反攻大陸」的既定國策,成立了國光作業室,制定了「國光計畫」,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國光計畫」,作為「政治宣示」跟「外交手段」,對於中華民國而言,似乎有更重要的價值。當蔣公發現,原來心心念念的「國光計畫」,也只能是紙上談兵了以後,也還是沒有一意孤行,而是果斷的裁撤了國光作業室,證明了他雖然晚年是疾病纏身,但還是一個頭腦清醒的領導就是了。


用文字看得看累嗎?可以考慮看看我們的影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學習筆記的沙龍
95會員
174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2025/08/05
本文探討美國對臺軍售的歷史背景,從八二三砲戰後美國對蔣介石反攻大陸失去興趣開始,到尼克森訪華後中美建交,以及臺灣關係法通過的過程。文章重點說明鄧小平在中美關係中的關鍵角色,以及他所做的選擇如何影響今日臺灣的安全局勢。
Thumbnail
2025/08/05
本文探討美國對臺軍售的歷史背景,從八二三砲戰後美國對蔣介石反攻大陸失去興趣開始,到尼克森訪華後中美建交,以及臺灣關係法通過的過程。文章重點說明鄧小平在中美關係中的關鍵角色,以及他所做的選擇如何影響今日臺灣的安全局勢。
Thumbnail
2025/07/22
本文回顧了三次臺海危機,從1950年代的軍事衝突到1996年的飛彈危機,探討了其歷史背景、政治因素和國際影響。特別聚焦於1996年臺海危機,分析了李登輝總統出訪美國、中共軍事演習和美國介入等關鍵事件,以及其對臺灣民主發展和兩岸關係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2025/07/22
本文回顧了三次臺海危機,從1950年代的軍事衝突到1996年的飛彈危機,探討了其歷史背景、政治因素和國際影響。特別聚焦於1996年臺海危機,分析了李登輝總統出訪美國、中共軍事演習和美國介入等關鍵事件,以及其對臺灣民主發展和兩岸關係的深遠影響。
Thumbnail
2025/07/15
本文探討蘇聯對中共在國共內戰中的軍事援助,以及美國對中華民國的軍援禁運如何影響戰爭結果。文章詳細描述了四平之戰,並分析蘇聯援助中共武器的數量和種類,以及美國禁運政策對國軍戰鬥力的影響。此外,文章也反思了中華民國的努力以及中共的行為對中國人民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7/15
本文探討蘇聯對中共在國共內戰中的軍事援助,以及美國對中華民國的軍援禁運如何影響戰爭結果。文章詳細描述了四平之戰,並分析蘇聯援助中共武器的數量和種類,以及美國禁運政策對國軍戰鬥力的影響。此外,文章也反思了中華民國的努力以及中共的行為對中國人民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親愛的諸君,我喜歡的幹話時間又到了❤❤❤❤❤ 這一次的幹話,是要說 只要這件事情發生,中共殘黨必定武打台灣!鐵口直斷! 這件事情發生,必定武打台灣,準度之高,台灣唯有迎戰! 所以到底是什麼事發生? 正是: 只要美國公開宣告-台灣注意!中國共殘黨要出兵武打
Thumbnail
親愛的諸君,我喜歡的幹話時間又到了❤❤❤❤❤ 這一次的幹話,是要說 只要這件事情發生,中共殘黨必定武打台灣!鐵口直斷! 這件事情發生,必定武打台灣,準度之高,台灣唯有迎戰! 所以到底是什麼事發生? 正是: 只要美國公開宣告-台灣注意!中國共殘黨要出兵武打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落幕。 同年 8 月 29 日,受國民黨邀請,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抵達重慶與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10 月 10 日,雙方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西元 1923 年民族自決的思潮,正影響著尚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你們是與蔣渭水一同進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準備趁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時舉旗請願,但日本警察察覺了你們的意圖,因此實施了預防性羈押,將你們關入拘留所。 幸好,日本警察中也有支持民族自決理念的人,暗中為你們留下了一些逃出的線索
Thumbnail
西元 1923 年民族自決的思潮,正影響著尚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你們是與蔣渭水一同進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準備趁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時舉旗請願,但日本警察察覺了你們的意圖,因此實施了預防性羈押,將你們關入拘留所。 幸好,日本警察中也有支持民族自決理念的人,暗中為你們留下了一些逃出的線索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馬習二會終於要在4月10日的下午舉行。在台灣多數的百姓都不希望接受中共的統治,總認為馬習二會會帶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災難。這是作為台灣人民,經歷過歷史上種種挑戰和抗爭後的自然反應。然而,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代,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理性思考,尋找一個更好的出路。 端倪可察-西方歷史上的
Thumbnail
眾所矚目的馬習二會終於要在4月10日的下午舉行。在台灣多數的百姓都不希望接受中共的統治,總認為馬習二會會帶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災難。這是作為台灣人民,經歷過歷史上種種挑戰和抗爭後的自然反應。然而,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代,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理性思考,尋找一個更好的出路。 端倪可察-西方歷史上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