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世界觀-台灣的未來?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保持聯盟完整的歐洲

raw-image

關於美國和中國是在行動和決策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兩個主要國家。無論世界怎麼樣,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為它實在小得無法改變世界。不過,我們新加坡可以嘗試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間,在所在區域的「巨樹」之間穿梭

就新加坡而言,我們的成功取決於三大特性:確保這是個讓人們生活與工作的最安全國家平等對待每一個公民,以及確保每一代新加坡人能持續成功

中國前四位最高領導人都留下了各自獨特的印記。毛澤東留下的是不斷革命鄧小平改革開放江澤民鞏固發展胡錦濤和諧社會,特別是減少貧富差距

習將留下什麼遺產呢?

鄧小平在新加坡看到,一個沒有天然資源的小島通過引進外國資本、管理、技術,能夠給人民創造美好的生活。他回返中國後說服人民需要向世界開放經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始興旺的時期,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中國從此再也沒有回過頭去。

我親眼看到中國戲劇性的變化。實體建設已將基礎設施很差、破舊的城市,建成具有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機場的城市。你可以去訪問大連、上海、北京、廣東或深圳,他們現在可以與香港或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城市媲美。中國人是偉大的建設者和能工巧匠,我弄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壓抑自己這麼久以致損害自己的利益

國際上尤其是美國是否相信中國再三的承諾,即它只尋求和平崛起,絕不稱霸。對此存在兩種觀點:一是中國會悄悄地成為強國,悄悄地擴大其影響,不會盛氣凌人;另一種看法是他們會炫耀實力,對所有的人進行恫嚇。

我認為,他們將選擇前者(它只尋求和平崛起,絕不稱霸 ),但同時增強實力。鄧小平認為,中國在逐步強大時應當保持低姿態。他主張不露鋒芒,保持謙遜,即中國人所說的「韜光養晦」。中國人懂得,他們還需要三十至四十年和平時期才能趕上世界其他國家。他們已得出結論,如果他們堅持發展方向,避免惹怒現有大國與所有的人交朋友,只會變得愈來愈強大。這將給他們留出空間,去處理國內問題,繼續發展經濟。

他們還注意到,必須避免重蹈日本和德國曾走過的老路。當時德國和日本的興起導致他們各自在歐亞爭奪權力、影響力和資源。這場競爭引發了二十世紀兩場可怕的戰爭,最終導致這兩個國家的崛起和終止。

如果中國捲入一場戰爭,將面臨內擾、衝突和動亂的危險,可能再次陷入長期沉淪。因此,對中國人來說,理智的考慮是:「我們已經用了這麼長時間等待這個能趕上發達國家的機會。為什麼要匆忙做出不利於逐步崛起的事呢?

這當然並不意味著中國每次與別國發生爭端時都只是讓步。隨著力量對比的變化,中國將有更多表達喜惡的自由。如前外長楊潔篪所說,凡是關係到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必須堅持自己的主張。

中美之間為爭奪這個地區主導地位的競爭早已在進行,還將繼續到二十一世紀的後期。到那時,美中關係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這不同於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當時,我對美國貿易代表說,在今後十年至二十年內,如果沒有美國-亞洲自由貿易協定亞洲的經濟將會愈來愈與中國的市場連接在一起,美國將成為我們的第二市場


另一個可能的問題是台灣: 最終的統一時間表似乎已被推到一個不太明確又很近的未來。中國可以永遠等待,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同時,台灣經濟發展有序,與大陸相互依存日益強大。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越長,一旦台灣政府改變或扭轉政策,台灣的痛苦也會更深

據調查,台灣民眾的「台獨」傾向多於「團結」傾向。如果你是台灣人民,你希望「獨立」還是維持現狀或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的未來可以按照你的想法來決定嗎?台灣台獨絕對不想與中國融合,他們將永遠如此。

但他們的觀點能讓大家同意嗎?台灣的未來不是按照台灣人民的意願決定的,而是由台灣與大陸的現實實力以及美國是否有意介入決定的。這不是要透過民意調查來決定,而是要透過統一或大多數反對者否決來實現。

中國走自己的路,而且走得很好。中國政府正在重新調整自己,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侵犯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就會承擔一定的後果。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人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所接受,而不是作為西方社會的榮譽成員

美國擔心,當中國能夠挑戰其主導地位時,它將面臨一個未知的世界……許多亞洲國家都對中小企業表示擔憂,他們擔心中國可能想恢復幾個世紀前的帝國地位,他們擔心中國可能會再次成為向中國進貢的諸侯。


中國要透過武力或談判統一台灣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歷史和文化因素:中國自古以來就視台灣為自己的一部分,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台灣就一直是中國的領土。在文化上,台灣也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兩岸人民都使用漢語,有著相同的傳統和習俗。
  • 政治和安全因素:中國政府認為,台灣的存在是對中國國家主權的威脅。如果台灣獨立,將會分裂中國,削弱中國的國際地位。此外,中國政府還擔心,台灣會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棋子
  • 經濟和利益因素:台灣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兩岸經貿往來密切。如果台灣統一,將會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利益。

具體來說,中國政府的統一台灣政策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 武力統一:中國政府一直將武力統一台灣作為最後手段。如果台灣不願意和平統一,中國政府就有可能採取武力手段。
  • 和平統一:中國政府也希望能夠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方案,希望台灣在保持現有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回歸祖國。

目前,中國政府仍在尋求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台灣拒絕和平統一,中國政府不排除採取武力手段。使用武力是為一種特定情況而保留的:台北政府宣布獨立成立台灣共和國

台灣與大陸不存在核心利益衝突。這種分歧主要是由西方仇視宣傳造成的,西方宣傳將中國大陸描繪成無能、不值得信任、人民生活在悲慘境遇的國家。台灣年輕人對西方論述中所描繪的邪惡落後的中國有著相似的同感。所以他們不接受被稱為中國公民。

台灣人民不會永遠活在幻想中。當人們意識到中國大陸的開放和富裕時,他們對中國大陸的敵意可能就會消失。時間會彌合虛假形象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那麼,中國軍事干預的理由在哪裡呢?

台灣要停止「與中國混淆」的唯一方法或許就是發明時光機,回到過去,贏得針對中國共產黨的內戰…或斷然地宣示就此兄弟分道揚鑣。
raw-image

兩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承認尊重/同一個“國父”只是誰是? 代表“真正的中國”上存在分歧

中華民國憲法(台灣)

總則

  • 第一條
    以人民三個原則為基礎的中華民國,是人民民主共和國,是民治民享的國家。
  • 第二條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全體國民。
  • 第三條
    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為中華民國公民。
  • 第四條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既定國界,非經國會決議,不得變更
  • 第五條
    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 第六條
    中華民國國旗為紅底,左上角為藍天、白日。

戰事已起,遠方不只是遠方

今日烏克蘭 明日台灣

──烏俄戰爭時空全視角,第一講〈烏俄興戰的絕對與必然歷史關係〉

──烏俄戰爭時空全視角,第二講〈烏俄戰事當下國際角力之分析〉

──烏俄戰爭時空全視角,第三講〈大國鄰立──烏克蘭與台灣國際關係之異同〉


"台獨"如何形成?誰是背後的推手?

台灣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歷史,使其在國際地緣政治鬥爭裏,有若干重要性,因此它的命運和前途,必然是由能管轄西太平洋的世界霸主來決定。因爲自二戰結束至今,這個世界霸主無可懷疑的就是美國,所以台灣的身份自然是以美國利益的最大化為前提,具體的方案就是不統不獨,如此一來,美國得以充分運用台灣為棋子來牽制中國這個地區强權。這個道理,和爲什麽Putin讓東烏克蘭處於半獨立狀態,是完全相通的。

假設所有的玩家都有足夠的理性。如果美方/臺方到達瘋狂的地步,在霸權轉移未成熟、中方試圖繼續維持現狀的前提,若台灣仍然堅持要正式獨立,那麽中共即使必須在軍事、外交、經濟和貿易等方面付出非常嚴重的代價,也會立刻進行被動的武統

從台灣人的長期利益來看,自然是有徹底的改革最好,把社會上謊言充斥、不講理性的愚昧現象消除,打破政治上藍綠土豪輪流分贓 的慣例,才能解放經濟活力,增進底層人民的福祉。然而統一的主動權在中方,所以其形式和時程也必然是以中方利益的最大化為前提。



保護台灣後代子孫知的權利

想像中台灣的輪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熵妮的沙龍☆
100會員
790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熵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這世界早就病了,病在安穩的表象、病在過度包裝的溫和與和平、病在習慣了「看似民主卻空洞無力」的假惺惺。病在「得了便宜還賣乖」。他不是總統,他是一台業力彰顯機,把人類的恐懼、自私自利、矯揉造作、傲慢…放大再放大。 從靈魂深處被這個人震出裂縫的那一面說起。川普之亂,背後是帶有靈性意義的。他的靈性意義是一
Thumbnail
2025/04/10
這世界早就病了,病在安穩的表象、病在過度包裝的溫和與和平、病在習慣了「看似民主卻空洞無力」的假惺惺。病在「得了便宜還賣乖」。他不是總統,他是一台業力彰顯機,把人類的恐懼、自私自利、矯揉造作、傲慢…放大再放大。 從靈魂深處被這個人震出裂縫的那一面說起。川普之亂,背後是帶有靈性意義的。他的靈性意義是一
Thumbnail
2025/03/28
竹節挺,地脈通 More...完整內容(內涵 AI分析) 「統一」和「獨立」 這兩個詞在台灣不同歷史時期的涵義差異。它指出這些詞彙的不同解釋導致了社會的分裂,並且政治人物會利用這些概念進行策略性的操弄。特別是在國民黨退守台灣後,「統一」這個詞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現在提到統一可能會被理解為接
Thumbnail
2025/03/28
竹節挺,地脈通 More...完整內容(內涵 AI分析) 「統一」和「獨立」 這兩個詞在台灣不同歷史時期的涵義差異。它指出這些詞彙的不同解釋導致了社會的分裂,並且政治人物會利用這些概念進行策略性的操弄。特別是在國民黨退守台灣後,「統一」這個詞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現在提到統一可能會被理解為接
Thumbnail
2025/03/27
地球人有著「共同的生命要素」,這樣的擁有應該攜手為地球的美好未來奮鬥,我們的努力應基於「全球的和諧發展」。 基於「愛」而共同「擁抱」,不再有「國族意識」、「祖國意識」或「民族意識」,這些都是過去的事。那並非祖國的美好夢想,而是整個地球人共同經歷的一場「無法互相擁抱的祖國噩夢」。這一切將成為歷史,我
Thumbnail
2025/03/27
地球人有著「共同的生命要素」,這樣的擁有應該攜手為地球的美好未來奮鬥,我們的努力應基於「全球的和諧發展」。 基於「愛」而共同「擁抱」,不再有「國族意識」、「祖國意識」或「民族意識」,這些都是過去的事。那並非祖國的美好夢想,而是整個地球人共同經歷的一場「無法互相擁抱的祖國噩夢」。這一切將成為歷史,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Thumbnail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Thumbnail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Thumbnail
2021/07/03 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7/03 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06/04/14 小國像是以色列、北歐國家、西歐低地國以及新馬等,社會分歧與外部威脅不比台灣少,卻擁有遠比實力膨脹的國際影響,一個關鍵在於彼等勇於面對並推銷有利於己的「現狀」,勇於創造條件來接受或取銷「共識」。基於相同道理,這世界的「現狀」不會就容不下台灣,台灣也不需要害怕布胡的任何「共識」。
Thumbnail
2006/04/14 小國像是以色列、北歐國家、西歐低地國以及新馬等,社會分歧與外部威脅不比台灣少,卻擁有遠比實力膨脹的國際影響,一個關鍵在於彼等勇於面對並推銷有利於己的「現狀」,勇於創造條件來接受或取銷「共識」。基於相同道理,這世界的「現狀」不會就容不下台灣,台灣也不需要害怕布胡的任何「共識」。
Thumbnail
2002/11/02 不經由歷史的追溯梳理,「中國」時而被感嘆為一盤散沙,時而被畏懼為霸權黃禍。其行止雖竭力仿效西方列強,卻又偶有疏離挑戰,往往令人難以理解。遂至各取所好,強加於人,真正變成偏執的霸權性話語。但是假若論者能理解概念意涵的流變,則在眾聲喧嘩的概念專斷下,或能保有幾許寬闊的澄明。
Thumbnail
2002/11/02 不經由歷史的追溯梳理,「中國」時而被感嘆為一盤散沙,時而被畏懼為霸權黃禍。其行止雖竭力仿效西方列強,卻又偶有疏離挑戰,往往令人難以理解。遂至各取所好,強加於人,真正變成偏執的霸權性話語。但是假若論者能理解概念意涵的流變,則在眾聲喧嘩的概念專斷下,或能保有幾許寬闊的澄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