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陣子格友狂推這本《 化學課 》稍微有點印象,最近因為用眼過度,導致眼睛疲勞到不想再看到任何電子產品,習慣用HyRead閱讀的我,剛好看到《 化學課 有聲書 》,本來就想看這本,又這麼巧,竟然有出有聲書 ! 馬上來聽。
因為《 化學課 》是我第一本 聽 的有聲書,是由知名聲音演員 林涵柔 朗讀,一人飾演多個角色,聲音、情緒與劇情相互搭配,剛開始覺得有些奇怪,但是越聽越上癮,心想「 原來有聲書這麼有趣嗎 ! 」 跟看書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
聽到一半時,產生的第一個想法是「 〈 一八OO開飯 〉如果做成節目該有多好,我一定要看 ! 」一路聽到結束後才發現,原來《 化學課 》已經由Apple TV+翻拍成影集。
角色
主角 - 伊莉莎白·佐特.是個不傻不甜的女主角
女兒 - 馬的 ( 瑪德蓮 )·佐特
瑪德蓮成長中出現的幾個重要人物 :
鄰居兼保母 - 海芮.斯隆、牧師 - 帕特里克·沃克利、父親 - 凱文·伊凡斯等等
伊莉莎白.佐特 經典名言 :
「 烹飪就是化學反應,化學就是變化、就是改變 —— 不是去改變別人,而是妳必須成為妳自己 」
「主婦們,你改變一切的能力,包括改變你自己,從這裡開始。」
「 孩子們,你們來擺餐桌、準備餐具,讓媽媽可以有點自己的時間。」
故事的開頭 :
她的確很清楚自己在幹嘛。他做的都是些很實在的家常美味,像是燉菜燉肉、焗烤這類的,得用厚重堅實的鍋具才做得出來的料理。對伊莉莎白來說,吃飯就是要吃得營養均衡、餐善輛,有蔬菜水果五穀根莖奶蛋魚肉,而且煮飯就是要有效率,能在一個小時內做完的菜才是值得做的菜,然後每天用他的經典名句為節目收場 : 「 孩子們,你們來擺餐桌、準備餐具,讓媽媽可以有點自己的時間。」
第一 章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
這是正處於女孩需要穿束腰洋裝,車不用繫安全帶的年代。而30歲的伊莉莎白正在為他五歲的孩子瑪德蓮準備午餐,同時寫了幾個關於人生建議的紙條給瑪德蓮( 馬的 ),「 下課時間可以去打球,但不可以放水讓男生贏 」、「 不是你多心,大部分人都很讓人倒胃口沒錯。」
這時的孩子是不識字的,但3歲的瑪德蓮已經可以自己認字讀書,5歲時更是能把《 狄更斯 》讀得差不多了。
觀後感想 :
從段落中了解到母女倆與 " 一般人" 是如此特別,從作者塑造的『 她 』的話語中,可以清楚了解到伊莉莎白的人和個性,以及書中不斷強調 『 妳 』和『 改變 』,是因為她生處的年代充滿著不平衡與無能為力。
作者描述的伊莉莎白,也不是事事順遂,從出生背景充滿挑戰,到後來要面對獨自一人育兒,但這並不影響她的實驗精神、堅持與努力,加上透過朗讀的方式融入故事,充滿著情緒張力渲染著故事,各個環節有高低起伏,時而緊張、時而高興,又或者感到低落,「 聲音的表達原來可以這麼有影響力 」我想,如果我只是先看書,應該又會是不一樣的體驗。
女兒 - 瑪德蓮也與既有的想像不同,活潑可愛,又充滿著韌性,聽到這我已經產生更多的好奇心,為何瑪德蓮會有這樣的差異 ?
原來跟書中接著出現的角色 - 海芮有極大的關係,海芮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代表婦女,為家庭付出與忍讓,即使過的不幸,仍舊依循著社會框架和自我限制而繼續努力生活著,是一位懂得社會如何運作的女性。
他讓瑪德蓮不只像母親,反而讓她能更了解大家 '' 平常 '' 都是怎麼做的,告訴她別人會有什麼行為,什麼時候可以有更好的做法,總讓我有種慈祥又充滿智慧的奶奶形象 !
簡單說 這部小說整體流暢,故事順序與脈絡非常清晰,故事環環相扣,加上一個個出場的人物個性都很鮮明,所有資訊到最後都一一 浮現,真的是對這部小說翻拍有極高的期望!
但看了影集的我,第一集就是滿滿的難過,雖然其中有些改得不錯的橋段,但看不到第二集,我就果斷的棄劇了,「 噢不,我的〈 1800開飯 〉、伊莉莎白,對了,還有六點半 ! 」心想這到底怎麼回事,怎麼可以,無聲吶喊下,決定再也不會開影集來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