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閱讀隨筆——化學課

【日常】閱讀隨筆——化學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一本光看標題我根本不會想要翻開的小說,幸虧也愛閱讀的表妹推薦給我,我沒有錯過那麼精彩且刻畫細膩的故事。而我不想翻開的原因也正是小說裡想要傳達給讀者的其中一個想法——不要劃地自限,在還沒嘗試去做一件事情之前不要先認為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


這本書可說是作者Bonnie Garmus 畢生的精華,年逾六十的她把故事的背景設立在一九六一年前後,讓故事呈現在一個對待種族、性別(特別是女性)都相當不友善的社會背景,也讓年輕的讀者能透過女主角伊莉莎白・佐特的視角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感受到女性在職場中被輕視、甚至是被侵犯等的處境。活在二十世紀的讀者如我在閱讀好幾段情節時都忍不住深吸了好幾口氣,那些赤裸裸的歧視就如空氣般出現在故事裡的每一處,無法想像如果是自己面對這樣的處境是否還能如伊莉莎白・佐特那樣堅強並冷靜地去處理。


在作者筆下的女主角伊莉莎白像是一個「異類」,在那個年代就一直以科學研究的領域鑽研,並且比任何人都要優秀的女性真的不多,也因如此即便她三番兩次遭受打擊或冷落也都勇敢的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就算在愛情面前依然能保有獨立的思維和精神,但也因為這樣命運和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面對驟逝的愛人所留下的一切痕跡,伊莉莎白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的她用自己的方式在面對,而故事的結尾則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痛快,我想作者想傳達的訊息有很多,最令我有感的一部份則是——不要妄自菲薄,只要自己想做並願意朝著目標前進,任何事情都不是你的限制,即便是年齡、性別、種族等等不可以改變的因素!


最後和大家分享原著當中的一段話,希望大家也能被振奮!

raw-image




avatar-img
金的日常隨筆
50會員
127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放一些閱讀隨筆和日常散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的日常隨筆 的其他內容
關於台海危機,每個台灣人心裡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我這輩人(30歲上下)經歷過太陽花,對中共或是國民黨的厭惡大多都溢於言表,但是每當想到『萬一』中共真的打過來之後會發生什麼,想像就會在此中斷,我們雖然很熟悉被『殖民』後的下場,歷史課本裡都有寫,但是畢竟出生於承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國家動盪,實在難以將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在過年期間,我接續讀了好幾本關於減重的書,包含馬文雅醫師的別減肥了,你需要的是「復瘦」、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還有一個實際減了五十幾公斤的前媒體人歐娜寫的從苦瓜熬成哈密瓜:歡迎收聽紫砂歐娜。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心裡對減重的焦慮就越重,這幾年來我幾乎每年
遺憾 我看過許多寫愛情的小說,也看過很多刻畫遺憾的故事,但把遺憾描述得讓讀者如此共感的愛情故事也只有凪良汐寫得出來了。這是我第二次看他的書,也是這幾年來第二本讓我從翻開到結束都捨不得停下來半刻的作品。 或許是他的擅於用對話和角色內心獨白去堆疊故事和情緒,所以當
「正因為人生不能夠如遊戲裡面那樣死了就爽快的重來,所以我們過得小心翼翼以求不崩壞,但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不用跟在遊戲裡面一樣無所畏懼的態度來過我們的人生,只會讓大多數時候的我們一再感到後悔及沮喪。」 這是身為一個玩家和讀者的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直接的感受。本書以《馬克白》某個段落的台詞為
就這樣又過了一年,去年的我嘗試了寫連載,雖然沒過多久就以失敗告終,但對於第一次寫長篇故事的我算是獲益良多。以前寫短篇或是散文時,壓根就不考慮故事鋪陳或是角色關係,一切都憑感覺,放任手指敲敲打打就寫成一篇文章,一氣呵成不需費盡腦汁,但終究也只寫得出一篇篇自說自話,甚至都不知道稱不稱得上是文章的東西。
關於台海危機,每個台灣人心裡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我這輩人(30歲上下)經歷過太陽花,對中共或是國民黨的厭惡大多都溢於言表,但是每當想到『萬一』中共真的打過來之後會發生什麼,想像就會在此中斷,我們雖然很熟悉被『殖民』後的下場,歷史課本裡都有寫,但是畢竟出生於承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國家動盪,實在難以將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在過年期間,我接續讀了好幾本關於減重的書,包含馬文雅醫師的別減肥了,你需要的是「復瘦」、幸福瘦:不節食、不復胖,從心開始的23堂療癒減重對話,還有一個實際減了五十幾公斤的前媒體人歐娜寫的從苦瓜熬成哈密瓜:歡迎收聽紫砂歐娜。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心裡對減重的焦慮就越重,這幾年來我幾乎每年
遺憾 我看過許多寫愛情的小說,也看過很多刻畫遺憾的故事,但把遺憾描述得讓讀者如此共感的愛情故事也只有凪良汐寫得出來了。這是我第二次看他的書,也是這幾年來第二本讓我從翻開到結束都捨不得停下來半刻的作品。 或許是他的擅於用對話和角色內心獨白去堆疊故事和情緒,所以當
「正因為人生不能夠如遊戲裡面那樣死了就爽快的重來,所以我們過得小心翼翼以求不崩壞,但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不用跟在遊戲裡面一樣無所畏懼的態度來過我們的人生,只會讓大多數時候的我們一再感到後悔及沮喪。」 這是身為一個玩家和讀者的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直接的感受。本書以《馬克白》某個段落的台詞為
就這樣又過了一年,去年的我嘗試了寫連載,雖然沒過多久就以失敗告終,但對於第一次寫長篇故事的我算是獲益良多。以前寫短篇或是散文時,壓根就不考慮故事鋪陳或是角色關係,一切都憑感覺,放任手指敲敲打打就寫成一篇文章,一氣呵成不需費盡腦汁,但終究也只寫得出一篇篇自說自話,甚至都不知道稱不稱得上是文章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