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四夜晚,我到「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看江蘇大劇院原創的「紅樓夢舞劇」,不記得上次進劇院看表演是哪一年了,總之是很久很久以前。(虧我大學時參加戲劇社、初入社會時還去一個實驗劇團當過學員)
進到這設計前衛的劇院時,看到好多2、30歲的年輕人,入場後才知道這些年輕人都是來看「紅樓夢舞劇」的,現場大爆滿、座無虛席!
有這麼多年輕人看過「紅樓夢」?我還以為觀眾席中會是以中老年人為主,畢竟在我們那個年代,文青必讀紅樓夢,現在的文青有幾個看過中國四大名著?我與紅樓夢的淵源
我國小五年級時開始「偷」看爸爸的藏書~~還記得是紅色精裝本紅樓夢,那時是為了追「寶黛戀」而看,也專挑有寶黛相處的篇章來看。直到上了大學後,修中國古典小說課再次閱讀紅樓夢,才知道當年爸爸為何要藏起這套小說,紅樓夢雖不像金瓶梅那般大膽直白,但也是時而隱晦、時而彰顯地描寫了一個富裕大家族的眾生百態,其中有不少見不得光的成人情節~~我小時候還真沒看懂,因為當中沒有我喜歡的寶黛,都速速跳過去了。
寶黛戀是我少女時期很喜歡的cp,因為當時自己多愁善感很悲觀,所以特別共情林黛玉。看到賈寶玉如此多情,見一個愛一個,他的第一次還是跟襲人丫鬟發生的,導致我特別不喜歡襲人、薛寶釵、史湘雲等這些黛玉的「情敵」。我很執著地一定要在書中找到「寶玉最愛的女人是黛玉」的證明,寶玉雖然沒讓我失望,但是他後來還是不得不娶長輩較認可的薛寶釵,導致黛玉焚稿斷癡情後,一病而亡、香消玉殞。
少女時期的我看到這段落哭得不能自己,還有最後寶玉出家,在雪地裡向父親賈政拜別,我也哭得唏哩花啦。是有深深的遺憾,但黛玉死後,寶玉出家才是最合理的安排,不然咧?(難道他要移情別戀、跟原本不愛的薛寶釵白頭到老嗎?少女時的我才不能接受這種劇情呢,那他對黛玉的愛情算什麼?)
結婚生子以後,我很久沒有再翻開紅樓夢,也不再想起「寶黛戀」。反而,我有時會想著寶釵這位世故的少女,因為我有了更多職場經驗,也為人妻、為人母、有了婆家當了媳婦,人際關係比少女時代複雜,30、40歲的我未必能搞定這些關係,讓別人都認可我,甚至還曾因不懂新公司的潛規則、遭遇過職場霸凌。
薛寶釵不僅有才情、美姿容、有品味,年紀小小就懂得人情世故、能夠自我克制、沒公主病,不只讓一大家族裡的同輩、長輩認可她,連下人僕役都對她服氣,所以即使賈母更心疼黛玉,但事關金孫寶玉與賈府的未來,她還是選了寶釵當孫媳婦,作為扶持寶玉未來人生的賢內助。
有了孩子以後,我開始能理解賈母跟王夫人「務實」的選擇,雖然那的確不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她們不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為寶玉可以被既成的現實改變,希望在媳婦寶釵的幫忙下,逐漸變成賈家後代該有的樣子,就像她們自己、或是她們所認識的男人一樣。
殊不知寶玉跟黛玉一樣,只能活在純粹的精神世界裡,硬把他們移植到泥土裡,就會水土不服、枯萎而死。
回味寶黛之戀
舞劇中「葬花」這一幕,飾演寶玉的男舞者跟飾演黛玉的女舞者在舞台上翩翩共舞(他們的舞姿也太輕盈絲滑了,好像不受地心引力束縛),猶如在花叢中比翼雙飛的蝴蝶,他們時而搶奪、時而分享手中一本冊子,應該是小說中提到的《西廂記》,這在古代中國的閨閣裡是「禁書」,因為談到男女自由戀愛、私定終身、偷嚐禁果,會「教壞」年輕人,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貴族或是知識階層裡,偷偷流傳。
在紅樓夢小說裡,黛玉葬花時撞見寶玉偷看西廂記,而寶玉也藉機將這本禁書介紹給林妹妹看。黛玉一看,果然也著迷了,一下子就看完,還默默在心中記誦佳句,寶玉見黛玉沈迷於書中世界的模樣,又犯痴病了,盯著林妹妹忘情地說:「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妳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
寶玉是把自己比作了西廂記裡的張生,把黛玉比作了書中女主崔鶯鶯~~這是一種藉機告白吧,寶玉也不是故意的,而是情不自禁地說出了心中的真實想法。只是西廂記裡張生與崔鶯鶯的感情並非「精神純愛」而已,還有大膽的肉體關係,這情色聯想又惹惱了黛玉。
縱觀整部小說中,寶黛間常有這種相互試探心意、拉拉扯扯、小吵小鬧的環節,性格務實的讀者可能會覺得黛玉太玻璃心了,不過這也是寶黛戀有看點之處,也只有厲害的文學家曹雪芹,才能把高敏感少男少女之間情竇初開、磕磕碰碰的日常相處,如此傳神地描繪出來。
那晚的舞劇中,我哭了好幾次,尤其是在寶玉被騙娶寶釵、黛玉傷心病亡那一幕,周遭此起彼落啜泣、抽面紙的聲音,好多女觀眾怕影響別人在壓抑著悲泣聲,我也淚流不止,口罩都沾濕了!
沒想到遺忘已久的寶黛戀,仍然如此完整鮮活地活在我心裡,並沒有死去。當舞劇結束散場,我搭上捷運換公車,心情已恢復平靜,好像是一位旁觀者在看著心中關於寶黛戀的年少記憶~~
是的,我已經來到了人生的下一階段,是一個中年人。我既共情寶黛戀的真情至性,也欣賞寶釵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我覺得這是她同意頂著黛玉的名字、嫁給寶玉最主要的原因,她要嫁給身邊條件最好的男人,改變自己家道中落的命運,未必是基於愛情)。
我也理解賈母、王夫人、甚至賈政的心情,因為這樣一個富貴大家族,需要有積極上進的子孫繼續打拼、獲得功名利祿,才能成為棟樑、撐住龐大的家業~~負責持家的長者沒有辦法只活在美輪美奐的精神世界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