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蔣勳老師的《歲月無驚》,認識了「大葉欖仁」。 從前經過路樹,雖然會留心不同樹種的美,卻很少想到要認識它們的名字和背景。前兩天才知道,原來大葉欖仁適合全日照,枝幹錯節,需要空間舒展。大葉欖仁抗風,耐熱耐鹽鹼,因此常常被種在山邊海濱。

記得國中時,校園裡種的樹是「小葉欖仁」,如果沒記錯,大概是冬末春初,樹葉會轉成金黃,一片片隨春風飄落草坪,遍地鎏金。 小葉欖仁不比大葉欖仁能抵抗風雨,細柔的葉片卻很合我的喜好,一如所希冀的靜好時光,多希望生活無波無瀾,即使風吹落葉,也能美如一首可愛的詩。可惜事與願違,平順往往才是奢侈。 依然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度過困難,只是在看見大葉欖仁的堅毅後,我才驚覺,偏好小葉欖仁的自己是否太習慣溫室的模樣,忘記天地無情,陽光前後本是風雨交加。 大葉欖仁樹入冬後會脫落積累一年的葉子,再重新長回豐盛的模樣。其實小葉欖仁乃至樹木或許都是如此。都說十年樹木,小樹苗要長成一棵大樹要經歷數十年的光陰,可是大樹倒下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被人為鋸斷還是雷劈,彈指之間,曾經深深紮根的土上便只剩下殘枝。 然而,樹依然在生長,老樹倒下,還有無數種子和樹苗在向上新生。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則廣告,主角守護的大樹被人無情砍去,後來的他拖來一根樹苗種下,數十年過去,一棵大樹便再次長成。 大自然是如此神奇,死亡與新生相接,誰都不是終點。它們不問明天,因為沒有誰能保證明天,因為天地本來就是這樣吧?陽光和烏雲運作著,因為無情,所以不偏心,萬物都能各得其所地生長,都能各得其所地消亡。 生命也許遠比我想象中堅強。也許我可以試著從心底,慢慢地,長出重新來過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