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寫作也能賺錢」,可能讓人誤以為,啊!我只要寫寫字就能賺錢了?
這一篇,我想聊聊另一個現實,就算寫了,也不一定賺得到錢。
咦?這不是和上一篇說法矛盾嗎?別急,讓我慢慢說來。
首先,必須釐清一點,寫作是一種需要長期培養的能力。除非你是天才(不過現在有 AI 啦!但關於 AI 的話題,我們後面再談),否則你必須靠時間、練習與累積,來養出真正能賣的文字。
你可能會寫下第一篇、第二篇,甚至十篇、二十篇,這些大多只是練習。這段練習期可能是三個月、半年,甚至更久,而這些期間產出的文字,通常無法立即變現。
以出版社為例,就算你是位學識豐富、專業能力極強的人,若無法把腦中的想法清楚寫下來,完整地輸出,這些知識也無法成功傳遞給讀者。
就算寫出來了,如果邏輯混亂、結構不清、條理不明,編輯可能請你整篇重寫;甚至,乾脆由編輯或其他寫手重新處理。(我還真處理過這種稿子好幾次……)
對於營利導向的出版社或企業來說,他們尋找的是有品質、可立即使用的文字能力,而不是還在練習階段的草稿。
所以,如果你只是把自己還不成熟的文字拿去投稿、出版,或想當成正式文案使用,或許有幾篇可用,或是人家發現你是塊瑰寶,這種現象不是沒有,但不是讓你抱著僥倖的心態。
那麼文字到底能不能賺錢?答案是:可以。
但前提是,你要擁有「可賣」的文字,而且是「立即可賣」的。這樣的能力,必須靠時間累積、反覆練習、持續修正來培養。
以我自己來說,雖然從二十歲就出版了第一本小說,但其實從國中、高中到大學時期,不知道寫過多少「沒錢賺」的文字。那時常常練習投稿報紙,即使有稿費,也只有三百、五百元而已。但這些微薄的報酬,都是建立在前期大量的無償練習之上。在擔任外包編輯時,也寫過試寫稿,有的還不一定收得到錢。
這些練習的真正價值,不只是產出文字,而是逐漸養成邏輯、脈絡與判斷的能力。這些能力,說到底,都是一種「思考」。
當你累積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能力,前期雖然沒有報酬,但只要持之以恆,後期的成果就能慢慢複製與擴大。
所以,寫作是可以變現的——但你得先撐過那段無償的階段。如果你願意走完這段路,未來的報酬自然會來。
(一定會有人說AI寫比較快啊!)
(這篇文章就是我草擬大綱,讓AI幫我整理、修正,我又改寫了兩、三遍,又在口吻上改成我自己的語氣才產出來的。)
(使用而不是依賴,這是我對於AI寫作的心得。)
(這篇也屬於無償的文字啊……哈!)
出版作品:請點博客來
粉絲專頁:請點我
YouTube:梅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