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賺錢,大家都有興趣,那今天來跟大家聊聊「寫作賺錢」這件事。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條路,從要大二升大三那年的暑假開始說起……
📖 第一筆寫作收入:30年前的手寫小說
那是約三十年前的暑假,當時的言情小說市場還很盛行,當時我看著小說後面的投稿方式,心想,何不自己來寫一本小說?於是就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試著在家寫一本小說。那兩個月真的足不出戶,在家專心寫小說。那時候還沒有電腦,我用的是土法練鋼的方式──用稿紙寫。
為了省錢,那兩個月小說的內容,都寫在一張張的廣告紙背後。(你們就知道那時候我有多省了…)(當時,我心裡想著,最多就是浪費這兩個月,如果沒有錄取的話,我開學之後立刻去打工。畢竟也不能一直靠家裡支援,當時怎麼用錢我都安排好了。 )
後來,小說居然被錄取,那份稿費不只支付了我大學學費,甚至還可以讓我再支付幾個月的開銷。對當時的我來說,可以說減輕了很大的壓力。
✍️ 從小說到部落格:拓展收入來源
會開始經營部落格,是受一位前輩的指點,她說我們都是作者,要有一個讓讀者找到我們的平台。那時沒有FACEBOOK,也沒有IG,YOUTUBE搞不好也還沒出現,就連部落格我也換了好幾個,才在UDN部落格穩定下來。
原本部落格只是紀錄些生活瑣事、心情雜感,分享小孩子的成長心得,沒想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問我:「要不要接業配?」我一頭霧水,後來才知道原來透過部落格也能帶來收入,還能跟品牌互惠合作。
隨著時間推移,我的部落格也漸漸轉為長期經營的平台,內容從心得、生活,到合作文都有。
🎤 踏入採訪圈:一個意外的開始
會開始採訪的原因,是因為當時一個編輯透過人輾轉找到一個會寫文字、又有小孩子,又有在看「萌學園」的媽媽(?)(後來才發現要符合這三個條件不容易啊!還好我有看電視XD),後來跟編輯接觸之後,其實一開始還有點不安,因為當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採訪」。
後來去請教一位在出版界的朋友「採訪」這回事,我永遠都記得她只丟了一句:「就去呀!」不知道為什麼,她的聲音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然後我就答應了。
就這樣,我就開始了採訪之路。
📚編輯、雜誌專欄與短篇小說:持續的文字累積
因為採訪的過程,只有採訪的人最清楚,所以我後來又做了外包編輯,有時候可能是文字整理,有時候是內容產出(例如改寫名人傳記、世界名著等等),這些都不一定,也因為「採訪編輯」這個身份,讓我認識許多專業人士,其中不乏名人。也在這時候,我發現「編輯」和「作者」完全是兩回事,有機會再說。
在這期間,我也和雜誌合作過,寫一些三千字左右的小說,也曾和聯合新聞網的琅琅閱讀寫過精油專欄,這部份的金額不高,但卻穩定。我都將這部份的收入當作在賺零用錢,會拿來犒賞自己。
🎥 寫作 × 影音時代:學習多元表達
隨著影音市場崛起,在另外一票朋友的鼓勵之下,我學會拍照片,後來也試著拍攝影片,長、短影片都有接觸。從一開始的練習,到後來搭配文字發佈,這對於自由工作者在接案時,型態相對更廣。
現在我會利用文字+照片,或是文字+照片+影片,在一些平台發表內容。
後來,到了AI時代。
🤖 AI協作時代的寫作思維
最近,我也開始接觸 AI 幫忙寫作。(最近大家看到的文字就是由這個方式產生。)我會先用語音輸入草稿,請 AI 幫我整理成初步文章,再由我親自潤飾調整成自己的語氣與風格,甚至改寫。
有些人會說:「AI 寫得出來,我們還需要寫嗎?」雖然我沒有像以前那樣子在用「手寫」,但想想,我從一開始用筆寫在稿紙上,到後來有能力買了電腦,用鍵盤敲打,到現在,我把我的內容用嘴巴說出來。透過工具,我可以更快將我腦海裡的內容產生。有更好的工具使用,何樂而不為呢?
對我來說,寫作是我的工作,也是興趣,無論是透過小說、部落格、採訪、影音,甚至AI協作,我都還在「創作」。
說真的,以前一開始,我也只是想說,只要出了一本書,我就去上班工作,沒想到後來一本接一本……後來變成自由工作者,甚至還因為文字而得獎,可以說是文字帶領我到這條路吧?
我不會推薦你一定要走到文字這條路,但如果你正在走這條路,又還不知道透過文字可以賺到什麼樣的錢?我的經驗就提供給大家參考囉!
你也曾經透過寫作獲得收入嗎?或是正在嘗試文字創作?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最後這一段是AI幫我整理的,念起來好有志祺七七的語感啊!XD)
(整篇文章以口述──>語音轉文字──>ChatGPT整理──>自我校潤完成。)
(所有標題均由ChatGPT所生。)(它重點都說到了,我也就不改了。)
*****************************
想看更多我的作品,歡迎到這裡看看:
👉 我的電子書商店
粉絲專頁:請點我
YouTube:梅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