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支 MV,我一直記得。
2012 年,蔡依林 32 歲,她推出了《Muse》專輯;其中《我》這首歌的 MV,是她首次嘗試「端詳鏡子中的自己,與自己相視、對話」的演出方式。
原本鎮定的她,在那一刻情緒崩潰,眼淚奪眶而出。
那是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有血有肉的個體,卻從未先被自己接住。
一、妳想過嗎?女性其實不知道「自己」可以是什麼樣子
Tara Westover 在《Educated》裡寫過一句話:
「女人不知道自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我們已經被壓抑了幾千年。」
Tara 出生在摩門教家庭,一個一夫多妻的宗教社會。
女人是男人的延伸,是一場場資源競爭裡的籌碼,而非主體。
而我們其實也活在這樣的隱形結構中:
我要怎麼被持續喜歡、選擇、留下?
我要怎麼不被討厭?
我要怎麼配合?
這不僅使女性群體彼此敵視,
更讓我們從小就疏於向內肯定、聆聽自己真正的渴望。
二、「病態性的不會求救」:連和自己求救,都需要像蔡依林拍MV這樣的契機
Tara 說她被朋友指出,根本沒有求救的意識,
因為從小她的視角總是被長輩否定、情緒總是被輕視。
久了變成為一種「病態性的無法求救」(pathological inability to ask for help),
痛到極限,也不知道不該自責了。
三、27 歲那年,Tara 和蔡依林一樣試著撕下皮膚,只為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試著撕下我身上的每一塊皮膚,想知道哪一層才是真正的我。」
那是一種活生生的痛感。
一層層剝下那些不是自己的東西:好女兒、好情人、好同事、好女孩——撕下來的時候會流血,但只有這樣才能終於問自己:我,沒有角色與功能時,是誰?
這個問題,不只是哲學,是一種求生的吶喊。
我也在 30 歲這年痛到憂鬱症每天臥床,才學會問自己;
但我真的希望女生都不用等到,「三十而立」了、痛到極限了,才懂得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