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體為詩,以影像為傷——私看《石榴的顏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石榴的顏色/𝚃𝚑𝚎 𝙲𝚘𝚕𝚘𝚛 𝚘𝚏 𝙿𝚘𝚖𝚎𝚐𝚛𝚊𝚗𝚊𝚝𝚎𝚜/𝚂𝚎𝚛𝚐𝚎𝚒 𝙿𝚊𝚛𝚊𝚓𝚊𝚗𝚘𝚟/𝟷𝟿𝟼𝟿/亞美尼亞、蘇聯


《石榴的顏色》為謝爾蓋.帕拉贊諾夫的代表作,也是許多導演心中的愛片,安東尼奧尼曾稱讚它:「完美得令人震驚。」其作品講述了一位十八世紀的亞美尼亞吟游詩人薩雅-諾瓦(Sayat Nova,意旨歌曲之王)的生命歷程,而原先直接名為《薩雅諾瓦》,但因製片廠Goskino認為本作未盡到與觀眾宣傳薩雅-諾瓦的使命,因其電影放棄了傳統敘事,轉化為一種隱喻的表演,並只關注詩人的精神世界,顛覆了傳記片的紀實風格,換言之,他們對這樣的結果不滿。與此同時,國際放映受到了限制,直到1970年中期,此片才透過未經授權的盜版在西方上映,當時帕拉贊諾夫正因同性戀和傳播污穢物品的的罪名被指控入獄。蘇聯當局的操作促使一群電影導演及學者們的抗議,但最終效果甚微,只提前了一年獲釋。


▍電影原型人物及風格

電影後期由亞美尼亞著名的小說家Hrant Matevosyan改寫每章節的標題,不乏以薩雅-諾瓦發行的詩集為主,現今的形式更契合本片風格和氛圍,也帶來幽微的想像空間。開頭的男聲呢喃重覆說著:「我的靈魂和生命飽受折磨與痛苦。」提前為觀者揭示悲劇的引子。從童年的懵懂到愛人的失去、虔誠的信神到生命的終結,帕拉贊諾夫像個冷峻的掌控者與人物保持距離,但時而又試圖親近,緩解那些艱澀、難咽的詩意景象,觀者隨著他不疾不徐地的步伐,領我們行走而前,在不知不覺之中,從困惑、深陷後便沉迷,緩緩揭曉謎底。


帕拉贊諾夫形容本作:「是將真實轉化為影像,悲傷、希望、愛、美。」他觸碰真實的情緒,在生活裡實踐藝術,而人民是能擁抱藝術的群眾。在此片中,物件變得符號化,不斷重覆出現,動物亦是;人們一同現形,在每個精緻的鏡頭排演下,形成一幅幅繪本式的平面藝術。的確,他十分著迷一種精細的古老珍貴藝術小型繪畫:波斯細密畫(Persian miniature),他視電影為一幅幅波斯細密畫的串聯組構。這與《石榴的顏色》聘用了女演員Sofiko Chiaureli分別飾演青年詩人及青年詩人的愛人(安娜公主)有關,波斯細密畫中常將長相相同的的人繪製成戀人,這也間接讓帕拉贊諾夫受到啟發。


▍身體和手勢

此外,觀看電影如詩般的絕美神態之一在於,著重人形體上的變化,從與電影在「動」與「靜」間形成一種微小有韻律的節奏,身體彷彿不再屬於個體本身,而成為敘事的載體、成長的痕跡,甚至是獻祭的象徵。那裡不只是肢體的操演,更是時間與命運的投影,而這裡展現了像是「成果」般的啟示,預言了薩雅-諾瓦的命運。其中,像是童年的薩雅-諾瓦與僧侶一同左右擺動身軀,及吊掛在修道院前,表達了內心的猶豫且不確定性,與此同時,隨著配樂的滴答聲,身體像是擺鐘的鐘擺來回,暗示了時間的流動性。(導演前作《蘇拉姆城堡的傳說》有相似鏡頭且更為直覺,藉由人物擺動來表達時光飛逝,在年輕版女主角演員拉下頭紗的同時,飾演中年版的另一演員浮現眼前)


身體的可操作性被抑制,成為穿越鏡頭語言的載體——被受限在「框」裡,卻超越想像的界限,同時,肢體與表情也是如此。如腳踩著葡萄、手疊在書上、躺在佈滿書籍的屋頂上,兩手並行宛如十字;藉由這些特寫及定格,得以見到幼童以觸覺探索世界,在尚未通透事理之時,手與腳先行,早一步識破「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真章,擠壓的動作,冒出的汁水,似是精華如渴望書本浩瀚知識的渴求。「閱讀吧!將那些不為人知的事帶給不識字的人們」僧侶說。徜徉「書海」的鏡頭間接表示了其重要意義所在,「十字」的初現是緊密的牽連,後來,我們也能看到有關「十字」的畫面一直出現。他獲得智慧的力量,接受信仰的使命,擔負起神聖的工作,與基督對照生命的樣態,犧牲的命運是已有預備。


此外,電影的手部動作之於細膩異常——如蝶翩翩,染色的手、編織的手、戴戒指的手、捧貝殼的手,一系列的鏡頭切換,完成了求愛過程。同個屋子,青年詩人與愛人用蕾絲遮住臉龐,白、紅、黑三顏色的順序,也像是暗喻了愛情和人生,從純白到分離(戰爭的血腥)到痛苦(中年的詩人至死前一刻都穿著黑袍),蕾絲罩住臉的可見與不見間也無形成也為十字。


▍愛與性的生死交錯

「我尋找著我們愛的庇護所。」

鏡頭帶到城堡裡,有個繪製成彩色的木乃伊——「你離開了我們,我們把你裹成了繭。」青年詩人和愛人分別面對鏡頭,雙手觸摸前方不見到底的盡頭,後方持續揚起灰燼,代表了愛情即將消逝,而死亡和重生得以永在木乃伊裡輪回。死去的正是宮廷裡的國王——愛人安娜公主的哥哥,詩人與國王兩人相互對應著生命的不可抗力,有兩個分別的鏡頭是他們各自躺著,對視鏡頭,蔓延一種無力感。童年的詩人因看到澡堂的國王,再看到女人赤裸的乳房,性啟蒙就此開啟,性與死的交錯,正恰好收束在被父母庇護,無恙的童年。


電影讓壓抑的情欲埋藏在曖昧、幽暗的細節裡。面對人群,那些面容正展示了戀人無法相見的哀愁——看見手捧吃著的石榴、與揀選裹屍布的女人、為同名出生的孩子洗禮,再再提醒著往昔與童年的記憶是難以抹滅,正值欲望與理智的拉扯。也許電影並不如表面上展現地「美麗」,透過內斂的出演和重覆的符號,欲望其實赤裸異常,黑暗處處清晰可見。猶如原片刪除了一幕詩人與安娜隔著玻璃的背對背「相擁」,詩人將手上的牛奶噴灑在玻璃上(刪減片段其中還包含多位裸女,原先劇本發展可能是更直接的指涉),自然不在話下。捨去的片段是空搖籃在夢裡一再出現的注解,引線串連起現實——無子的結局(不免想起《被遺忘的祖先的影子》中跟隨母親一起離世的嬰孩,即便非常隱晦),蒼白的生活,思念的雙親,於是與童年糾纏一生;在另一夢境畫面中,身處一片漆黑的背景下,安娜的槍鳴似是打中詩人的幼年身軀,述說著他從(性)覺醒到沉醉愛河,都只願得一人心,至死不渝。


▍女性角色在電影裡的影響

帕拉贊諾夫在每部電影中都講述一對戀人難以相愛,被迫拆散的故事,特別都將女性描寫成間接(或連帶)影響男性(們)生死攸關的人,即便她們是較為被動的(後才主動),但卻能牽制對方。而在《石榴的顏色》,母親也是詩人那枚重要的「關鍵」,在詩人送走母親最後一程時,身旁出現了兩位小天使拿著一扇彩色花窗,似是呼喚詩人創作的詩歌:〈世界是一扇窗〉,此時的他感到厭倦,以前與愛人同在的空間,天使在搖動的窗框上,幸福曾經來過。如今,愛人與母親終結了對世界前進的抱負。死亡也變成有體的人類形象,矇上雙眼被墓碑(死亡)吸引,身旁的小天使一心阻止,但籠罩的陰霾並未散去。


女性角色遠離主敘事線,再次回到視野中,是愛人化身「復活天使」,身穿綠色溢滿樹籐的衣裳,頭戴玫瑰與枝葉的花環,並用一個華美的花瓶將紅酒潑灑到詩人身上,同時,亦讓詩人洗去一身陰暗。生命的經驗雖不盡相同,但我們卻是殊途同歸。聖經上記載:「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瓶裡」,示意著生命要有新的樣式;因此,這不是歷經肉體衰壞的結束,而是靈魂重生的瞬間。他釋懷,抬頭,凝視天使裝扮現身的幼年自我,於是,他離開,他活著,纏繞的夢會永遠跟隨他。彷佛瞥見開頭那蜷縮的小小身軀,像回到母親子宮裡的初態,前後對照。


▍結尾

《石榴的顏色》似是一場華美的藝術展覽,實則游離在若有似無的劇情裡展現最曲折又動盪的人生故事;電影描寫詩人飽受折磨的一生,同時對齊帕拉贊諾夫自身的經歷。這種雙重視角的埋藏,讓電影不僅是個體的生命展演,更在政治與威權的夾擊下顯現跨時代卻似曾相似的生存處境,戰爭肆意且無情的犧牲,猶如開頭石榴那抹染紅的圖像,召喚出國家與人民的集體記憶。映照出亞美尼亞歷史的臨鏡,滿盈著苦難的悲歌。


帕拉贊諾夫曾表示:「我欠亞美尼亞一份電影般的懺悔。它就像一本私人聖經:我的母親,我的父親,我的童年,我的監禁。我夢寐以求的……。」他用作品闡述了對國家之於藝術的情懷,並遊走在亞美尼亞、喬治亞、烏克蘭多國之間,卻不被任何民族文化束縛——形成每部作品的風格大相徑庭卻又相輔相成,正因如此,這份「自由的心」實數難得,得以不被世界的牢籠困滯。


「我們需要更多的愛。」帕拉贊諾夫說過。而我在他的電影裡看見那雙發掘愛的炯炯雙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戀舊於影|Myra的沙龍
16會員
40內容數
2025/05/30
寫在前頭,如有人被冒犯我覺得很抱歉,但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快六月了,還是想祝SHINee 17週年快樂。沒想到喜歡你們的時間已經佔據我人生的一半以上。這篇零零落落、雜亂紛飛的文字是看完《翌日》後回想的心情,一篇完全出於我私人情緒的文章——羞恥地寫下那些愛的人、難堪的人生片段。 ▍時代眼淚
Thumbnail
2025/05/30
寫在前頭,如有人被冒犯我覺得很抱歉,但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快六月了,還是想祝SHINee 17週年快樂。沒想到喜歡你們的時間已經佔據我人生的一半以上。這篇零零落落、雜亂紛飛的文字是看完《翌日》後回想的心情,一篇完全出於我私人情緒的文章——羞恥地寫下那些愛的人、難堪的人生片段。 ▍時代眼淚
Thumbnail
2025/05/20
先說我很喜歡。 黃修平讓我重審了對現今香港導演風格的印象。若拋開戲劇化的煽情和「說好說滿」的敘事套路,雖然影片仍不可避免地承載現今香港電影慣見的社會議題,但該如何從一部「安靜」
Thumbnail
2025/05/20
先說我很喜歡。 黃修平讓我重審了對現今香港導演風格的印象。若拋開戲劇化的煽情和「說好說滿」的敘事套路,雖然影片仍不可避免地承載現今香港電影慣見的社會議題,但該如何從一部「安靜」
Thumbnail
2025/04/27
翻譯/校稿:Myra 適逢《花樣年華》25周年,《Sight&Sound》特別收錄了一期王家衛及合作者們的(張曼玉、杜可風、張叔平、梅林茂、TONY RAYNS)全新訪談,雖然內容有些還是老生常談,跟過往的訪談相似,但從2025年回望到2000年,還能看到他們述說《花樣年華》的點點滴滴,已實數
Thumbnail
2025/04/27
翻譯/校稿:Myra 適逢《花樣年華》25周年,《Sight&Sound》特別收錄了一期王家衛及合作者們的(張曼玉、杜可風、張叔平、梅林茂、TONY RAYNS)全新訪談,雖然內容有些還是老生常談,跟過往的訪談相似,但從2025年回望到2000年,還能看到他們述說《花樣年華》的點點滴滴,已實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意大利 Giallo 類型片,故事未必豐富紮實,但看 film set 絕對是如獲至寶,Deep Red 亦不例外!
Thumbnail
  意大利 Giallo 類型片,故事未必豐富紮實,但看 film set 絕對是如獲至寶,Deep Red 亦不例外!
Thumbnail
「愛沙尼亞文:Mandariinid」是一部2013年愛沙尼亞和喬治亞合拍的劇情片,講述歐亞交界小國阿布哈茲在強權侵壓下的現實寫照,以橘子收成來講述人類與戰爭的意義。
Thumbnail
「愛沙尼亞文:Mandariinid」是一部2013年愛沙尼亞和喬治亞合拍的劇情片,講述歐亞交界小國阿布哈茲在強權侵壓下的現實寫照,以橘子收成來講述人類與戰爭的意義。
Thumbnail
我從一開始看到電影的造型 就深深的被吸引 (畢竟我是個天金有相位的人XD 但是太忙沒有到電影院看 直到最近朋友和我討論到這部電影 我才把它看完了(我真的滿不能看手術或血腥的戲) 看完我有幾個感受和想法 *哲學使我們變得更好,還是讓我們更困惑? *
Thumbnail
我從一開始看到電影的造型 就深深的被吸引 (畢竟我是個天金有相位的人XD 但是太忙沒有到電影院看 直到最近朋友和我討論到這部電影 我才把它看完了(我真的滿不能看手術或血腥的戲) 看完我有幾個感受和想法 *哲學使我們變得更好,還是讓我們更困惑? *
Thumbnail
當世界動亂,更要珍惜愛的可能。《落葉》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電影,自然脫穎而出。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完整文章。
Thumbnail
當世界動亂,更要珍惜愛的可能。《落葉》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電影,自然脫穎而出。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完整文章。
Thumbnail
我曾經有篇小小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大島渚拍攝的電影感官世界裡,相當迷人的的色彩視覺與配樂美學,電影感官世界當中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今天想要來聊聊另一部也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的好電影,這部法國、比利時合作,由阿根廷裔的編劇導演加斯帕.諾埃監督拍攝,2015年於坎城影展首映的
Thumbnail
我曾經有篇小小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大島渚拍攝的電影感官世界裡,相當迷人的的色彩視覺與配樂美學,電影感官世界當中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今天想要來聊聊另一部也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的好電影,這部法國、比利時合作,由阿根廷裔的編劇導演加斯帕.諾埃監督拍攝,2015年於坎城影展首映的
Thumbnail
電影不僅是一則故事的講述,更是導演對觀眾情感的深刻觸動。本文我將把《可憐的東西》觀後心得,聚焦在色彩、鏡頭語言以及聲音的部分,探討它們是如何交織出其獨有的超現實科幻氛圍,引領我們進入一場視覺上的奇妙冒險。
Thumbnail
電影不僅是一則故事的講述,更是導演對觀眾情感的深刻觸動。本文我將把《可憐的東西》觀後心得,聚焦在色彩、鏡頭語言以及聲音的部分,探討它們是如何交織出其獨有的超現實科幻氛圍,引領我們進入一場視覺上的奇妙冒險。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電影不僅是一則故事的講述,更是導演對觀眾情感的深刻觸動。本文我將把《可憐的東西》觀後心得,聚焦在色彩、鏡頭語言以及聲音的部分,探討它們是如何交織出其獨有的超現實科幻氛圍,引領我們進入一場視覺上的奇妙冒險。
Thumbnail
電影不僅是一則故事的講述,更是導演對觀眾情感的深刻觸動。本文我將把《可憐的東西》觀後心得,聚焦在色彩、鏡頭語言以及聲音的部分,探討它們是如何交織出其獨有的超現實科幻氛圍,引領我們進入一場視覺上的奇妙冒險。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