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都聽過「用錢滾錢」的美好憧憬;然而,若是一開始的本金就來自貸款,滾動的往往不只是金錢,還有你未來的人生。以下這封來信,正是最真實、最殘酷的例子。
一封公務員的求救信
來由是是一位穩定領薪的公務員寫信給善甲狼郎大。他為了支付罹癌母親高昂的醫藥費,他從小額投資起步。起初,他在股市小賺小賠,信心漸增;卻在一次回檔中賠掉所有獲利,內心不甘。於是,他選擇「借錢翻本」,不斷加碼,最終負債累計超過四百萬元。巨額債務像枷鎖一樣,牢牢套住他的心,也壓垮了他的判斷力,使他陷入惡性循環。
走到谷底之後,他終於醒悟:自己其實並不適合高波動的短線操作。對於朝九晚五、無法隨時盯盤的公務員而言,穩健的文件型 ETF 或債券才是更符合工作節奏的投資工具。雖然累積速度慢,但勝在踏實可靠。專業建議:善甲狼郎大的三個緊急處方
資深投資顧問「善甲郎」從三個面向提出建議,為這位公務員指引重生之路:
- 現金流與債務管理
- 立即盤點所有債務,與銀行協商延長還款期限,換得喘息空間。
- 戒除「翻本」幻想,把「先活下來」當作首要目標。
- 培養資金紀律
- 公務員最大的優勢是穩定月薪。先打造每月固定投資的體質,讓錢替你工作,而不是你追著錢跑。
- 制定自動化的投資計畫(如定期定額),降低情緒干擾。
- 重建信任資本
- 財富管理的核心是「信任」,不是「金錢」。誠實向家人說明現況,即使一時得不到諒解,也能在未來擡頭挺胸。
- 別逃避,因為市場永遠在那,但人生經不起無止盡的試錯。
借錢投資 = 用未來的生命能量冒險
身為前消防指揮官,我深知「撤退失敗一次,全軍覆沒」的可怕。投資同理──借來的每一分錢,都等於把未來的生命能量提前賭上。一旦行情不如預期,短短數天就可能失去金錢、信任,甚至人生方向。
我曾目睹同事因投資欠債走上絕路,也在親身嘗試當沖後毅然放棄。因為當沖的對手可能是 AI、量化團隊,甚至像西蒙斯(Jim Simons)等頂尖數學家。這是殘酷的排名戰場,只有前 5–10% 能獲利。若你沒有傑出的資訊優勢與風險承受力,期望值極低。投資是用「過去的生命」換來的資本,不該隨意拿去賭博,更不該借錢拿下半生來賠。
給新手的三點建議
- 先蹲後跳:從指數投資起步
花 1–2 年熟悉市場規律,累積信心,再逐步配置主動投資部位。 - 審慎評估槓桿:量力而為
除非你擁有充沛資金、明確策略與心理素質,否則請遠離借貸投資。想想最壞情境是否承受得住,再決定是否加槓桿。 - 長期賽局:時間與紀律才是勝利關鍵
不要把大把時間花在驗證低成功率的短線策略。穩定持續投入,再加上時間複利,自然是最強大的力量。
資源不公平,該如何自處?
擁有資金、知識和良師的人,試錯成本低,成功機率也高;反之,資源匱乏者往往一敗難翻,這正是階級複製的殘酷現實。因此,若你自覺勢單力薄,更需要穩扎穩打,避免一次毀滅式風險。別忘了:市場永遠開著,但人生不能重來。
友情與借貸:最苛刻的原則
- 只借給最親近的家人:父母、兄弟姊妹之外,請慎思再三。
- 向組織求助:當同事陷入債務,我寧可通報長官協助,也不私下借錢,這也許是幫對方踩下煞車的最後一絲良心。
結語:讓時間成為你的盟友
投資是用你過去的努力與生命能量換得的資本。千萬別用借來的未來去冒險。從指數投資開始,利用時間複利穩健累積,才能在 FIRE 之路上真正享受自由與安定。
如果你認同這篇分享,歡迎留言與我交流,或參加抽書活動。讓我們一起在 FIRE 的道路上並肩前行。下次節目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