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逝的台灣社會學家、主持過《台灣立報》、《破報》、《四方報》三份報紙的媒體人成露茜,曾在《天下雜誌》訪談中說過這句話:「每一個人都有力量,只看如何學習去運用。」
時年,我正好在天下雜誌整合傳播部(舊稱廣告部)擔任業務助理──部門裡最基層、最渺小的職位,身旁圍坐各種名校畢業或履歷輝煌的強人們。我沒有任何相關背景,宛如一隻小白兔闖入猛虎叢林,終日惴惴不安,但因好勝心使然,不得不咬牙浴血奮戰,努力脫胎換骨。
在長達一年多磕磕絆絆後,我終於有些微長進,奇蹟似地在年度尾牙上台領受肯定。從創辦人兼發行人殷允芃老師手中接下獎牌時,我引述了媒體前輩成露茜那句話作為得獎感言,勉勵自己,有朝一日能追隨發行人腳步,成為台下眾多發光的「她」。為什麼要強調「她」呢?天下雜誌雖被定位為財經雜誌,內部員工卻以女性占多數,在我報到的當年,女性占比約為百分之七十,現在也許更高,顯然是一般企業少見的現象。想當然耳,中高階以上主管也以女性居多,形成業界特色。
任職天下前後將近七年時間,歷經五、六位主管,業務部門一向是火急火燎跑在最前端的,用出生入死來形容拚戰業績也不為過。然而,每位主管各自獨特的管理風格與帶人心法中,其實都懷藏同樣的信念和堅持,這些難以撼搖的價值觀來自殷允芃老師──堅持「走一條不同的路」、「希望,永遠在路上」的領航人。
每位員工身上都有一張同心圓卡,銘記天下人的共同價值:「懷抱敬天、愛人之心,展現負責任、創新、團隊、高品質的行為與成果,以積極、前瞻、放眼天下的態度為人處事,以誠信為中心價值觀。」放眼天下的格局和氣度仍是恢宏未及、持續學習的目標;敬天愛人和誠信則始終不曾丟失,一直緊緊攢在心裡,身體力行地落實。
十多年前雜誌廣告收入開始萎縮後,許多媒體轉而投入「置入性行銷」模式,將商業宣傳變成議題內容,但殷老師堅持:「寧願犧牲獲利,也不可以犧牲原則。」其雷厲風行,讓廣告業務頻頻與可觀的宣傳預算失之交臂,可也因為如此,讓這本名字取自「天下為公」的雜誌得以在喧囂中扮演客觀、冷靜、溫暖可信賴的聲音,持續為追求更公平美好的社會而竭力。
我最惦記也最喜歡的時刻,便是社內半年舉行一次的全社大會,各部門各雜誌匯報業務概況與近期計畫,而最重要也最有凝聚力的橋段,便是發行人致詞。即便已獲國內外無數肯定與獎項,殷老師在幾百位同仁面前依然靦腆,像一位和藹的老奶奶,諄諄提點後輩晚進莫忘身為一個媒體人須具備的勤勉和真誠。在台下的我們奮筆疾書、用力筆記再筆記,奉為圭臬。
殷老師把她的嚴厲和執著投注在媒體應有的本質:「附著力強而能留下閃爍發光的,反而是那些堅持跟隨自己心中清晰而不同的鼓聲,走一條不同的路,追一個看似縹緲的夢。而往往那個夢因為對公眾有益,逐漸匯集成眾人之夢,帶動了一些或明顯、或點點滴滴看不見的巨大影響。而經過歷史的沖刷愈久,留下的閃亮才愈真實而執著。」
面對無常的社會百態,她又展現溫柔的一面:「未來的很多變化是沒有人知道的。這世界不會總是如你想像得美好,不管怎麼樣的逆境,你都可以站起來,在逆境中找到一些樂趣。不能改變世界,但是可以改變心態。我覺得樂觀和積極不太一樣。樂觀是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但積極是不知道明天會不會更好,還是要很努力去做。」
今年是《天下雜誌》創刊四十周年,殷老師喜逢八十歲大壽,也迎來一份特別的禮物──獲頒SOPA終身成就獎殊榮!這個用半生寫下整個時代的奇女子,在鏡頭前還是一貫溫暖、低調、謙讓,還是不忘她所信守的本分,還是同樣的諄諄提點,這讓守在螢幕前不論是現職員工或已成為前員工的我和其他夥伴紛紛感動落淚。
走一條不同的路,追一個看似縹緲的夢,雖然早已不在媒體業內,輾轉投入了目前是人生摯愛的書業,但不論在或不在同一個領域、今後走上什麼樣的生命旅程,這些信念都會永遠伴隨著我,不忘誠信本心,亦永不丟失敬天愛人的本能。
原刊載於 聯合報繽紛版 【迷偶像】
202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