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讀英文比讀國文還要勤奮的日子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先恭喜林郁婷拿到金牌,yes!yes!

寫在前面:

最近這兩個禮拜只要有空都在關注台灣的奧運賽事,然後前幾天就看到彭蒙惠老師過世的消息,一方面覺得不捨難過,但又覺得她終於完成她的天命,好好離開這世界,去另一個美麗的新世界,而感到欣慰。

一個女人遠離自己的家鄉,把自己的一生都犧牲奉獻在他鄉、在台灣,且終生未嫁。當我看到新聞報導她的故事時,覺得淚流滿面(就像我看到林郁婷拿到金牌一樣)。

我覺得一個人一輩子能知道自己誕生在地球上的使命或天命,是幸福的;而在追求天命或使命的過程時,那些人從來都不會覺得我做這件事情,將來會不會不會成功,或者會不會賺不到錢,而害怕去前進。

他們只覺得這件事情就是我註定這輩子會一直做的事情,我不管它可不可以帶給我豐厚的金錢和名聲,我的體內只感受到我做這件事情,會讓我開心快樂,且一直想要永遠做下去。

這樣子的精神,正是奧運所代表的運動家精神。不管任何領域的人,都一直有默默無名努力認真看待這些事情的人,也許他們比賽時,一直輸從來沒得過名次,輸到懷疑自我,輸到想放棄自己;但他們仍繼續堅持走這條路,畢竟這是他們所熱愛的事情。

我這兩個禮拜,看到各國的運動家們到彭蒙惠老師的人生故事,心中好像被鼓勵似的,希望自己在寫作和畫畫的領域內,不管如何,也能堅持走下去。

也因為彭蒙惠老師過世的消息,便想起以前苦讀英文的那些年,想要好好記錄一下。




我是上國中後,才開始正式接觸英文,因為學校才開始正式有所謂的「英語課」。我就是從國中才開始對英語感到強烈濃厚的興趣,比國文興趣還要濃烈。那時候,還不知道《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雜誌、廣播和電視節目。

直到升高中,學校指定的每天早上早自習都要考英語聽力測驗,而指定的教科書就是《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的雜誌,當時班上每個人都會訂,我也不例外。所以當時家中最多的雜誌就是《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好像是高一是閱讀《大家說英語》,高二高三才是《空中英語教室》的雜誌。當時每天晚上都會準時收聽廣播邊閱讀《大家說英語》和《空中英語教室》。記得好像是漢聲廣播電台,因為我高中沒有花錢去補習班,所以我必須比大家還要努力來練英文。

所以我會刻意把學校的回家作業延後做,就是要專心聽廣播和閱讀英文雜誌。廣播的節目時長好像是半個小時吧,半小時聽完廣播後,我會再花半個小時,複習剛剛雜誌上難懂的單字和文法,並重複書寫在紙上。聽廣播主要是練習我的聽力和口說能力,閱讀雜誌主要是練習我的閱讀、理解和書寫的能力,於是我每天晚上都差不多花一個小時在英語上面,再去做其他的功課。

然後第二天早上坐火車要去學校的過程時,我會把昨天的英語雜誌再拿出來複習,加強印象,這樣早上的聽力測驗就可以考比較好。接著放學後坐火車通勤時,再把英文雜誌拿出來翻閱,所以我閱讀英語雜誌的時間,花得比正規的英語教科書還要多時間。

因為雜誌的內容大部份都和時事有關,很有趣,比教科書上的英語內容有趣多了,所以導致,我考試時,常常早上的英語雜誌的測驗考得不錯,正規的教科書的英語就考得不太好。

我高中花最多時間準備的學科科目也最有興趣的,除了國文就是英文(當然音樂和美術這兩個我最愛的科目就另外說)

我學英文的目的,就是想要知道更多外國人的有趣故事,因為很多有趣的網站、遊戲和影片、電影、音樂、藝術等,都是英文相關的資料比較豐富。

後來升高三後,忙到沒有時間看《空中英語教室》的雜誌,所有時間都花在正規的科目上,看雜誌就變成一種療癒、解壓的方式了,我連聽廣播的時間都沒了,因為升高三後,都在學校晚自習,回到家都快十點多了,沒時間去聽廣播,只想好好休息,不想再被一堆學科的東西疲勞轟炸。

但也是因為《大家說英語》和《空中英語教室》,燃起了我對英美文化的嚮往,當時高一還是高二,《大家說英語》電視節目的熟悉演員要來屏東舊藝術館演舞台劇,是免費索票入場,只要有訂閱雜誌的都會有一張票在裡面。當時我為了想親眼看見那些可愛活潑的外國人,央求爸爸騎摩托載我到屏東市區,就這樣晚飯過後,老爸花了一個小時,載我到藝術館門前,說到時候演出完再載妳回去,就把我丟在門口自己回家了。

那時候找到班上同學一家人,邀我一起過來和他們觀劇,那舞台劇從到頭尾都是英語對話,而且很感人,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劇名,叫《You Are Special》,是改篇兒童繪本的故事。故事大意就是說,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不用在意別人往你身上貼上的標籤,來定義你。不管是星星還是灰點點,只要你不在意那些貼紙,它們就沒辦法在你身上貼上。

所以在高中升學壓力的那些日子,最能療癒我的就是聽著這些爽朗的外國人說有趣的英語故事和俚語,畢業後,因為那些英語雜誌太多了,媽媽想要回收賣錢,所以我就把那些我最喜歡的篇章,一頁一頁地仔細撕下來,保存在我的文件夾裡。而在快要畢業典禮時,高中老師在回收整理一些舊書,問我們要不要,可以拿回家;於是我和同學就找到一疊空中英語教室的錄音帶,同學不要,我就開心地拿了一些舊書和錄音帶當作我的高中畢業禮物。

謝謝您彭蒙惠老師,曾帶給我學生時代美好的英語回憶。

有些灰塵的錄音帶,被我收藏在抽屜的最底層。

有些灰塵的錄音帶,被我收藏在抽屜的最底層。

這是我一頁一頁,從《空中英語教室》雜誌上撕下來的,保存在文件夾裡。

這是我一頁一頁,從《空中英語教室》雜誌上撕下來的,保存在文件夾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清月-avatar-img
2024/09/20
和你分享 我國中是讀《大家說英語》,高中才是《空中英語教室》的雜誌 ^d^
一隻會彈琴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1
清月 好🤣🤣
avatar-img
一隻會彈琴的貓的沙龍
95會員
451內容數
把生活中每個有感觸的當下,寫出來並紀念著~
2025/04/01
話說,初四那天一家人去佛陀紀念館走春時,除了看了雲林媽祖文物展,還去看了來自中國的雲岡石窟藝術的特展。 說到石窟藝術,對此領域是非常陌生且不熟悉,只知道以前地理課本有稍微提過莫高窟、敦煌石窟;而讀大學時,在大四有一堂必修課叫「民間文學」,當時教我們的老師就是專門研究敦煌石窟藝術的,我依稀記得老
Thumbnail
2025/04/01
話說,初四那天一家人去佛陀紀念館走春時,除了看了雲林媽祖文物展,還去看了來自中國的雲岡石窟藝術的特展。 說到石窟藝術,對此領域是非常陌生且不熟悉,只知道以前地理課本有稍微提過莫高窟、敦煌石窟;而讀大學時,在大四有一堂必修課叫「民間文學」,當時教我們的老師就是專門研究敦煌石窟藝術的,我依稀記得老
Thumbnail
2025/03/15
過年期間,參觀佛陀紀念館中的,雲林縣媽祖文化主題古物展的紀錄。
Thumbnail
2025/03/15
過年期間,參觀佛陀紀念館中的,雲林縣媽祖文化主題古物展的紀錄。
Thumbnail
2025/03/12
他們在我們這些從小看到大的成人的心中,永遠都是隱藏在內心那個不願意長大的「永恆少年」;而我們也把隱藏在心中的「永恆少年」投射到他們身上,這也是為什麼即便長大了,仍舊會對這些東西感到感動。
Thumbnail
2025/03/12
他們在我們這些從小看到大的成人的心中,永遠都是隱藏在內心那個不願意長大的「永恆少年」;而我們也把隱藏在心中的「永恆少年」投射到他們身上,這也是為什麼即便長大了,仍舊會對這些東西感到感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先恭喜林郁婷拿到金牌,yes!yes! 寫在前面: 最近這兩個禮拜只要有空都在關注台灣的奧運賽事,然後前幾天就看到彭蒙惠老師過世的消息,一方面覺得不捨難過,但又覺得她終於完成她的天命,好好離開這世界,去另一個美麗的新世界,而感到欣慰。 一個女人遠離自己的家鄉,把自己的一生都犧牲奉獻在他鄉、在台
Thumbnail
先恭喜林郁婷拿到金牌,yes!yes! 寫在前面: 最近這兩個禮拜只要有空都在關注台灣的奧運賽事,然後前幾天就看到彭蒙惠老師過世的消息,一方面覺得不捨難過,但又覺得她終於完成她的天命,好好離開這世界,去另一個美麗的新世界,而感到欣慰。 一個女人遠離自己的家鄉,把自己的一生都犧牲奉獻在他鄉、在台
Thumbnail
彭蒙惠博士是臺灣著名的英語老師,她放棄了紐約的全額獎學金,毅然決然地選擇宣教之路,並最終定居臺灣。她在花蓮深入瞭解和學習原住民文化,並利用廣播推廣英語教育,影響了整整幾代臺灣人。雖然她為了臺灣割捨了自己的家庭和愛情,但她用自己的奉獻和愛心,成為眾人心中的永恆母親。
Thumbnail
彭蒙惠博士是臺灣著名的英語老師,她放棄了紐約的全額獎學金,毅然決然地選擇宣教之路,並最終定居臺灣。她在花蓮深入瞭解和學習原住民文化,並利用廣播推廣英語教育,影響了整整幾代臺灣人。雖然她為了臺灣割捨了自己的家庭和愛情,但她用自己的奉獻和愛心,成為眾人心中的永恆母親。
Thumbnail
《自我己見,積極態度》 話說林立蓮是位退休教官,民國 48 年 (1959 年) 生。早期爸爸媽媽從大陸安徽跟隨撤退過來。在台灣戒嚴時期,父親是軍職生涯,官階不小。定戶在台灣省台北,所以從小在優渥環境中成長,做事嚴謹,話少不容易近人。 在她世界裡,孤身寂寞是規律,言笑輕浮是不端。標準軍人儀態,來
Thumbnail
《自我己見,積極態度》 話說林立蓮是位退休教官,民國 48 年 (1959 年) 生。早期爸爸媽媽從大陸安徽跟隨撤退過來。在台灣戒嚴時期,父親是軍職生涯,官階不小。定戶在台灣省台北,所以從小在優渥環境中成長,做事嚴謹,話少不容易近人。 在她世界裡,孤身寂寞是規律,言笑輕浮是不端。標準軍人儀態,來
Thumbnail
周日,天氣好到有些熱,一上午的家事完工後,帶著書本,到大學校園走走。挑了棵樟樹下入座,女兒準備她的國文課報告,我則看著大陸作家王欣寫的《雖然苦,還是想活成令人羨慕的樣子──那些在都會流淚築夢的女子們》。 這本書說了十個北京女子的故事。所有國家的首都,都承載著人民「成功」的夢想,很喜歡第九篇的故事─
Thumbnail
周日,天氣好到有些熱,一上午的家事完工後,帶著書本,到大學校園走走。挑了棵樟樹下入座,女兒準備她的國文課報告,我則看著大陸作家王欣寫的《雖然苦,還是想活成令人羨慕的樣子──那些在都會流淚築夢的女子們》。 這本書說了十個北京女子的故事。所有國家的首都,都承載著人民「成功」的夢想,很喜歡第九篇的故事─
Thumbnail
璦媛畢業歸國,與可綸為芷玲上香,準備一齊追夢!
Thumbnail
璦媛畢業歸國,與可綸為芷玲上香,準備一齊追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