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金星」),續EP03「外星人,人類學報告」建議合併閱讀。
寫給那個半夜看群組的你
那天晚上11點,我朋友傳了一張截圖給我。
群組名稱叫「財富自由俱樂部」,截圖內容是某個網友曬出自己的獲利明細:單日獲利+127,000元,附上一個得意的貼圖和三個火箭符號。
下面一串留言: 「大神太強了🔥🔥🔥」 「請問這支明天還能進嗎?」 「我也想跟單QQ」 「求帶飛~~」
我朋友說:「你猜我看到這個,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我知道他想聽什麼答案,但我還是問了:「什麼?」
「我想的是:為什麼賺錢的不是我?」
然後他停頓了一下,像是在等我回應什麼,接著又說:
「我明明知道這種群組99%都是假的,明明知道曬單的人可能根本沒買,明明知道就算是真的,跟著買也不會賺錢。但我就是忍不住想:萬一呢?」
我問他:「所以你買了嗎?」
「沒有。」
「那你在糾結什麼?」
「我在糾結為什麼明知道是假的,我還是會心癢。」
這就是今天要聊的核心問題:為什麼我們明知道FOMO會讓自己變成韭菜,但還是忍不住要FOMO?
實驗室報告:FOMO的解剖學
我先跟你分享一個實驗。
心理學家發現,當人們面對「可能錯過某些機會」的情境時,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負責理性思考的區域)會被邊緣系統(負責情緒反應的區域)劫持。
簡單來說,就是你的理智被你的情緒綁架了。
但更有趣的是:即使你知道這個機制,你還是會被綁架。
就像你知道魔術師在變魔術,但看到硬幣消失的瞬間,你還是會驚嘆一樣。
FOMO的全名是「Fear of Missing Out」,中文叫「錯失恐懼症」。但我覺得這個翻譯太溫和了。
我比較喜歡叫它「搶不到恐慌症」。
因為它的本質不是害怕錯過,是害怕別人有、你沒有。
群組生態學:現代版的部落儀式
讓我們回到那個「財富自由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