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ㄉㄨㄛˇ)。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解】解釋來源:醬子讀經、來自宇宙的秘密23事

由在世的此岸,到達涅槃彼岸的智慧

自覺覺他的菩薩。

深入實踐智慧的修行,到達究竟涅槃(彼岸)的時候。

觀察到「五蘊」都是因緣而生,因此可以說本質是空無的。

解脫所有煩惱、世間痛苦與災難。

舍利子。

「色」是宇宙中的物質,也就是萬物,「空」是指「性空」,無自性存在,一切現象都是由「性空」因緣而生,所以萬物的變化,一切都是假像沒有永恆。

「色」是屬於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屬於心性的層面,也是一樣由「性空」因緣而生。

舍利子。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一切法,都是空的相貌,雖說是「空相」,但明白「性空」這個道理爲「實相」。

而這個「實相」唯有「真」,才會不生不滅。

而這個「實相」唯有「真」,才沒有骯髒或純潔之分。

而這個「實相」唯有「真」,才不會增加或減少。

在「空」的境界中,「自性」是不要執著「相」。

也不會因「感受、思考、行為、意識」,擾亂「自性」的清靜。

沒有「六根」的錯誤行為。

沒有由「六根」所產生的外界感官對象「六塵」。

從「眼界」一直到「意識界」,都沒有妄想也不執著,透過修行超越對十八界的執著,實現心靈的解脫和覺醒。

如果沒有「無明」。也就不需要去滅除「無明」。

一樣的道理,十二因緣法中,沒有「無明」到「老死」,也不需要去滅除,從「無明」導致了行為偏差,做出錯誤的行為,產生了「業識」,最終導致因果輪迴。

不執著於四聖諦,超越對四聖諦執著的境界。

不是說沒有智慧沒有獲得,是不要執著功德與福報。

如果能「無所得」的心態修行,表示超越了執著與貪求。

「菩提薩埵」是慈悲與智慧的象徵,不僅自己追求解脫和覺悟,還願意幫助其他眾生達到同樣的目標。

因為我們依循著六度波羅蜜修行的原因。

心就沒有任何束縛與障礙,沒有煩惱、執著、擔憂,或其他負面情緒所困擾。

因為心中沒有煩惱、執著、擔憂,就不會擾亂修行。

就能夠達到無生恐懼的境界。

遠離是非不分與不實際的幻想。

超越了生死輪迴的苦海,達到心靈的解脫與平靜。

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有覺悟的佛。

過去成佛之菩薩是因為依循著般若波羅蜜修行。

就可以修行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成佛的最高境界「覺悟與智慧」。

所以明白「心經」智慧修行的方法。

此「心經」是具有神聖力量,能去除煩惱、解脫生死輪迴之苦。

此「心經」是能破除無明,引導眾生得到智慧光明。

此「心經」是最高無上的真言。

此「心經」是不可與之相比的真言。

能解脫所有的煩惱和苦難。

是真實可信,而沒有虛偽的。

從現在開始,而不是等老了以後才開始修行。

修行吧!修行吧!

修行到彼岸吧!

大家一起修行到彼岸吧!

覺醒圓滿成道。


🍀觀:觀照自己的內心,洞察萬法皆空,用般若智慧,看穿你以為的真實世界

🍀自在:內心不再被煩惱、情緒、執著所困,真正做到超越得失,自在無礙

🍀菩薩:走在覺醒之路的人

🍀般若:具有智慧和深奧見解。讓你明心見性的內在覺悟。覺察萬法皆空

🍀波羅蜜多:從痛苦的此岸度向覺醒的彼岸(不是你外在要去的地方,而是你內心的狀態)。圓滿完成的修行

🍀此岸:我們當下的凡夫世界(頻率低落、能量混亂的狀態)

🍀彼岸:內心完全解脫,智慧圓滿,不再被煩惱束縛的境界(調頻成功,進入與宇宙合一的狀態)

🍀從此岸到彼岸:從痛苦、煩惱、執著到清明、自在、覺醒的轉化

🍀般若波羅蜜多:可以解釋成「到彼岸的大智慧」,是用智慧看清萬法的本質

🍀行深:必須把這大智慧深化到生命的最深處,如此方能在面對任何外境時,保持如如不動的自性,這是實修的關鍵之處

🍀舍利子:對著最懂空性智慧的弟子,說出這段最深奧的真理

🍀色:一切有形的萬物

🍀空: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恆不變的。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無限可能的能量狀態

🍀色不異空:你看到的外在現象,本質上是能量流動空性的延伸

🍀空不異色:你的內在空性,也可以轉化成具體現象

🍀色即是空:一切現象都是由空性(意識)顯化而來,本質上是流動的、無自性的。

🍀空即是色:只要你能掌握空性、意識、心念、頻率,就能創造出你要的實相

🍀外在世界是內心世界(觀察者狀態)的投影,意識創造實相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你不是情緒的受害者而是創造者。情緒、想法、反應模式都不是你的本質,可以被轉化與重塑

🍀五蘊五個元素

色:一切萬物景像,身體與外在世界(你看到的、摸到的)

受:心情的感受、感覺(舒服、不舒服、快樂、悲傷)

想:念頭、想法、判斷

行:慣性、習氣、行爲

識:各種感官器官(眼、耳、嘴、鼻)所產生的意識。你對一切的認知、記憶、個人意識

🍀五蘊皆空:你不是你的情緒、慣性與痛苦,當你看清楚了以後,這就是能幫你脫離痛苦的真相

🍀諸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一切法,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由「六根」所產生的外界感官對象,「色、聲、香、味、觸、法」

每個感官對應著不同的感官對象

眼➡️色。    耳➡️聲。    鼻➡️香。    舌➡️味。    身➡️觸。    意➡️法

🍀能使「六根」、「六塵」發揮作用即稱爲「六識」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

🍀無明:迷惑、愚眛、無智慧(被認為是造成眾生苦惱與輪迴的根源之一)

🍀四聖諦:苦、集、滅、道

🍀苦:人生有種種痛苦,我們如何正視苦難的存在

🍀集:了解「苦」形成的原因,明白為什麼會有苦難存在?(貪、嗔、癡即「三毒」,是導致苦和煩惱、形成因果的根本原因。)

🍀滅:滅除「苦」的方法,了解苦的原因,破除貪欲、執著達到解脫。

🍀道:透過修行八正道,實踐來實現心靈的解脫和平靜的方法。

🍀涅槃:沒有苦、沒有煩惱、沒有束縛、無限自在的境界。

🍀菩提:覺悟、開悟。

🍀薩婆訶:成就、圓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幸運草🍀的沙龍
1會員
73內容數
2025/07/02
《金剛經》第二十一~三十二部經文及解說
2025/07/02
《金剛經》第二十一~三十二部經文及解說
2025/07/02
《金剛經》第十一~第二十部經文及解說
2025/07/02
《金剛經》第十一~第二十部經文及解說
2025/07/02
《金剛經》第一~第十部經文及解說
2025/07/02
《金剛經》第一~第十部經文及解說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目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導讀:   【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目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導讀:   【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
Thumbnail
※經文: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導讀: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Thumbnail
※經文: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導讀: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聲聞聖人觀我空,聞說《金剛經》,無空可住而有怖,一切法空而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聲聞聖人觀我空,聞說《金剛經》,無空可住而有怖,一切法空而
Thumbnail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
Thumbnail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
Thumbnail
※經文: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佛說般若波羅蜜,金剛非喻而喻,般若非法而法,智慧到彼岸之說
Thumbnail
※經文: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佛說般若波羅蜜,金剛非喻而喻,般若非法而法,智慧到彼岸之說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Thumbnail
※經文:「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經文導讀: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執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作有佛果可取之念想,心不取相,不著有無,離卻二邊,於念而無念,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