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好奇心,在電影剛上映時,我便與家人一同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屬於台灣的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
原以為這會是一場充滿激情的政治宣言,沒想到卻是一段細膩而真實的敘事旅程。它帶我走進一個「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台灣——一個在國際舞台上被忽略,卻始終堅持自我、默默守護民主與自由的國家。
《看不見的國家》由美國導演葛靜文(Vanessa Hope)歷時七年拍攝,貼身紀錄了台灣首位女性總統——蔡英文的執政歷程。
整部紀錄片沒有過度戲劇化,也不是政績宣傳,而是透過貼近總統日常生活的鏡頭,讓觀眾看見一位領導人如何在日常中做出重要決策:處理政務、與幕僚討論國家大事,甚至也拍攝了她與愛貓互動的溫馨畫面。
這樣的影像語言,不但呈現出領導者的堅毅,也讓我感受到一種難得的真實與信任。
紀錄片中並未出現「你支持台灣獨立嗎?」這類直接的政治提問,而是緊扣住「民主」這個核心價值。
台灣選擇了一條自由開放的道路:保障言論自由、人民選舉領導人、開放社會討論。這樣的制度,雖然在中國眼中是一種威脅,但對我們來說,卻是生活的日常、信念的基礎。
當蔡英文說出:「中國不希望世界聽見台灣的故事」,電影院中一片寂靜,那沉默彷彿重重擊在每個人心上。我的眼眶,在那一刻悄悄濕潤。
這部紀錄片也讓我看見,在國際現實中的孤立下,台灣如何努力在世界中發聲。
透過外國導演的鏡頭,我彷彿站在世界的觀眾席,看見一個被忽略卻堅韌存在的國家。
片中鏡頭一度轉向香港,當香港逐漸失去自由,與台灣民主制度形成強烈對比,我更深刻理解到: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其實是得來不易的脆弱。
導演沒有用激昂情緒去激發觀眾情緒,而是以平靜的節奏,讓我們在觀影後慢慢沉澱與思考。
我想,這正是台灣精神的縮影:不喧嘩、不退讓,也不輕言放棄。即使在國際上不被完全看見,台灣仍默默守護著屬於自己的光與熱。
看完《看不見的國家》,其實我心中充滿了感動。
台灣或許在國際上仍是「看不見的國家」,但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它是真實、堅強、且值得驕傲的家。
這部片讓我明白,世界正慢慢看見台灣,但這還不夠——我們,必須先看見自己。
唯有珍惜自由與民主,我們才能守護這份獨特。未來的路或許仍充滿挑戰,但只要我們持續努力,台灣的故事,終將被世界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