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第一本理財書,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還曾經把出現在PTT、臉書的交易神人的對帳單一一復盤,還是遍尋不著所謂的「交易聖杯」,一度以為靠投資賺錢是需要天賦的,現在才知道,賺錢比想像的還要簡單。不是我找到「聖杯」了,而是更了解「自己」如何在這市場上獲利。
強調的是「自己」,而不是方法,一開始接觸投資的人,一定跟我一樣,看技術線圖,看一堆技術指標。每個人都想要在短線上找到高勝率的方法,但事實常常事與願違,也常常偷雞不著蝕把米,因為謎之自信,誤信指標而賠錢。
重點來了,這個「自己」什麼?其實就是「認知」,可以在市場上獲利的人,只是把自己的認知變現而已。舉例來說,一個剛學游泳的人,跟「持續」游泳3年的人,肯定是以不一樣的速度在前進吧。認知是「知識」是「心態」,而「持續」同時也是關鍵,只要持續留在市場,有一天就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獲利模式。說白了,只要持續擴展自己「認知」與「待在市場」,有一天,你也會是獲利的那一個。那如何拓展認知呢?不得不說,10年前的資源跟現在實在差太多了,投資上的知識不僅只有從書本上獲取而已。但就一開始來說,我很推薦從看書開始,而且一定要從經典開始,那些網路書店排行都可以看到那種,再來是Podcasts、YouTube、部落格等等。還有台灣最好用的YP-Finance回測網站,所有想得到的回測方式裡面都有。打從心裡想,現在的人投資真的很幸福,不成功也難。
現在就開始吧!建立認知需要時間,而且還要持續,就跟運動一樣,動作做對了,也不是一夕之間就可以達到理想體態,而是要持續一段時間,反覆做著一樣的動作。你會一直聽到一樣的觀念,你可能會說:這我早就聽過了,這很正常,無論你是看書,聽Podcasts,會反覆在不同地方聽到一樣的觀念,舊觀念可以當複習,新觀念就是我們持續進步的動力,要專注在那些少部分內容,才會變得越來越強。
最後我要說的是,免費的資源就很夠用了,投資在自己身上是最值得的,錢花在書本上,時間花在聽Podcasts上,如果你還在找方法,到現在還沒開始獲利,等你走到那裡你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