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撲克篇是我用來檢視自己決策行為的一種方式,因為牌局短、數量多的特性可以讓我不斷訓練、強制扭轉一些奇怪的思維誤區。因此,對我來說是策略訓練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
對於想打好牌的初學者而言,第一步就是先了解手上牌組的獲勝機率。撲克牌有1~13點,兩張手牌共有169組排列組合,這些組合包含了一對、同花以及非同花組合,而每種組合有透過大量牌局模擬計算後的勝率供玩家參考,讓人拿到手牌就能先判斷自己牌組的跟注能力。

以單挑牌局舉例,勝率18%以上的強牌有7手牌、勝率15%以上的中牌有17個組合,這些組合加起來也就佔全部組合的14%,平均7局才可能拿到其中一種組合。這還不包含拿到組合時的對手下注情況、翻牌後情況,因此在不詐唬的情況下要打到一場高勝率的局,可能要2~30手牌才有可能遇到一次。因此,打牌的絕大多數時間我就只做棄牌以及觀察對方大概拿到多少勝率的牌就決定要下注,去擴大我的手牌寬度。
當我意識到我正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我內心滿震驚的,因為這就是我在交易上的策略很像,但我沒有很好的拿捏。
首先,以抓轉折策略來說,策略特性是在每一次可能出現轉折時,在自己認為合適的位置下注交易,並在判斷假轉折時出場、在判斷真轉折時加碼。大多時候,下跌會伴隨市場情緒嘈雜,群眾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不容易出現乾淨俐落的轉折,大多會出現幾次探底、反彈的循環。在做回測的時候是Paper work(紙上作業),所以出場與加碼非常乾淨俐落。一旦到了實際作業,因為來回停損幾次後,自己的心態會明顯動搖,導致自己會在出現真轉折時無法照計畫的加碼,或是加碼幅度因遲疑而縮手。
在用大量的牌局測試的狀況下,我發現要克服這件事,只有一個解方,那就是在做paper work時就要驗證這個方法是有效的,然後對其產生「信仰」。當你知道這樣做在大數據的狀況下會贏時,就會很自然的在該下注的時候下注、該棄牌的時候棄牌。
另外一個輔助的做法就是資金控管,例如我參加一個100/200的牌局時,被規定只能攜帶4000~160000的籌碼入場,就算我身上已經有240萬,我還是只能用不到10%的金額進場,除非我換底注更大的局。那這對我來說,會有一個很實質的幫助,那就是就算在某手強牌對決中歐印了,我最多也只會損失16萬、但對手可能總財產只有32萬,那這16萬對他來說就佔50%,我們在心理的穩定度也會顯著提升。
在一路將自己的資產翻倍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資金控管真的非常重要,在牌局中會遇到各種風格的人,就好像市場中的交易者一樣,印象很深刻的就是那些把把歐印尋求爽感的玩家。的確其他人可能因為運氣、或是牌力差而讓他賺了好幾場,但在有一手好牌後,照策略行動的高手一局就連本帶利全部拿回來。
牌局雖然簡單,但因為進行時間短(一局30秒~2分鐘),因此可以不斷刷牌練經驗,在這裡面技巧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打牌過程中,資產是不是持續上升,只要持續上升,就代表自己的策略是正確的,信仰值會直線提升。
且牌局就是一場博奕競賽,就算裡面使用的是代幣,但金額大小也夠讓人上心了,遵照策略並經歷多手鳥牌後一次清洗籌碼,那種遵照策略達成的快感就跟之前靠策略抓到整個波段的心理感覺一模一樣。
這一個感觸用在交易上,就是使我可以持有相對穩定但無聊的標的很久,並持續觀察下一次策略入場的時機。我想,我是慢慢把交易做的無聊了,還是在等待那一次可以讓我多巴胺大量分泌的一次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