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周大致上都在打牌、看書、查博士論文文獻的迴圈中,不知不覺也打了兩千多手牌。打牌主要的目的是用遊戲的方式找尋我在交易中的「行為」,再回頭檢討我之前的一些交易問題,其次是好玩。因為內容很流水帳,所以我會採用QA的方式來記錄這兩個禮拜的心得。
德州撲克是2~9人遊戲,意味著你會遇到其他對手,就如同你在做交易時,會遇到各種市場走勢一樣。有時候你拿到AKs(AK同花色)這種強勢到不行的起手牌,決定下重注快打,但對手就是個「跟注站」,無論何時都會跟牌。翻牌後,牌面出現278彩虹牌、轉牌9、河牌10,最終對手用67o(67不同花色)的柺瓜劣棗吃掉了你的強牌。這在德撲中很常發生,所有事情都是機率,任何事情都沒有穩贏的。你說怎麼可能有人會用爛牌跟注?不!這世界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市場永遠都在,在你終於等到一手好牌時,市場一樣會跟你的注,但再好的牌都有機率會輸,因為桌面的五張公牌隨時都存在超車的可能,這五張公牌就代表市場的瞬息萬變。這樣的特性跟交易很像,交易基本上都是55開、82開,沒有100%勝率的手牌,因此很適合拿來做資金控管以及一些心態調適的測試,了解自己在遭遇不同情況時,自己的決策行為。

起手牌評價
Q.我的德州撲克策略與交易策略關係?
與市場相同,德州撲克的玩家有不少比例都是休閒玩家,連起手牌評價表都不知道,甚至也沒興趣研究。拿到牌就開始比大小,視野就只集中在自己的兩張牌上,只要拿到單張JQKA,就見獵心喜的All in,然後被吃,不斷循環。
因此,我最初步學習到的一個重點在於耐心等牌,我的測試策略是拿到無法得到優勢的牌,就不斷棄,直到拿到正期望值的牌為止。策略的特性為勝率低落、停損率高、正期望值。德州撲克與交易相同,都是期望值遊戲,雖然勝率低,一旦拿到好牌進入翻牌階段,一鍋端的機率反而大幅上升。
就如同目前我自己的策略一樣,趨勢策略在等轉折一定會很常等到假訊號,必須要耐住性子,勇敢停損,直到真正轉折出來後,用一次性獲利補回先前虧損。大量的牌局可以訓練自己的腦袋習慣期望值為正時,就算最終輸錢也要接受、期望值為負時就必須不斷等待,而非因為想玩而不斷進場找機會。
Q.德州撲克與資金控管的關係?
打德州撲克給我的另外一個思維是,起手牌好也只是獲勝機率高。在看過2000多手牌後,我發現就算拿到AAo也有可能在翻牌後輸三條3。因此就算到了對的時機,歐印的風險也太高了。在好的時機點下注,並等待更多資訊後加注,雖然最終得到的最大價值會低於翻牌前All in,但至少在資訊更加明朗的狀況下,自身的勝率與期望值也會顯著提升,同時MDD的幅度也能大幅度下降。
回顧先前策略,策略的訊號點是好的,但下注太大會導致自己在每次停損時的MDD太高。會想要下大注的原因是只看到了打贏時的報酬,卻沒有注意到打輸時的風險,因此在後面幾版的策略改良中,還是增加了分批進場的概念,在資訊更全面的狀況下下更大的注,雖然還是可能會因為回徹而停損,但至少改善了反轉假訊號時大額停損的情況。
Q.德州撲克如何改善心理壓力?
假如有在打牌的人,應該很常遇到拿AKs,結果翻盤後棄不掉的情況,在對手加注後,自己在跟注或棄牌中陷入兩難。這種狀況就如同自己好不容易執行策略了,結果遇到的盤勢並不是V轉盤,而是區間震盪盤,自身損益不斷在0%上下擺動的心情,究竟要等,還是要棄?
在進行非常多手牌後,就會發現當牌面離自己太遠時,冒著風險加注只會讓自己在翻盤與河牌時更拿不住,或是要花更多錢詐唬,最終大額虧損。因此,照著自身規畫進行下注,負期望值就放棄,正期望值就跟注或加注,最終保持在每一段的遊戲中能保持資產上升就好。在擁有一套指引的情況下,心理壓力會改善非常多,同時在放棄的時候也會更為輕鬆,因為自己會很清楚的知道「這局不是我的」。
Q.德州撲克如何讓我有「不可惜」的想法?
假如依照起手牌機率的情況進行策略,遇到最扯的狀況是拿到24o棄牌的情況下,公牌出現了28522的超強組合(2鐵支)。當下除了傻眼外,就是要做心理調適,告訴自己這是極低機率發生的運氣事件。假如因為這種極低機率的運氣而打破自己的規則,就會萌生「賭」的想法,後面拿垃圾牌跟注的機率就會提升,起始牌評價表是有數學意義的,每個不同顏色代表的是勝率與期望值的高低,假如一直拿低勝率牌不斷下注,就會因為翻牌後不斷停損而造成負期望值。
隨著牌局增加,越來預料外的情況出現,讓我封閉的視野打開了,進而習慣了「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的事實。既然知道任何事都可能發生,錯過了就不要可惜,同時也要知道沒有穩贏的局,期望值才是最重要的。
Q.德州撲克對於紀律的影響?
一路讀到這的朋友,大概就會知道,德州撲克只是遊戲,但假如因為你把他當成遊戲而輕鬆玩,就很容易因為一次MDD而被掃走,或是持續玩負期望值的牌局而把自己的資金磨光。
我使用德州撲克來觀察自己的原則很簡單,只打正期望值的手牌、只在手牌非常漂亮時翻牌前大量加注、只在有同花以上的牌力才會選擇在轉牌時打All in,其餘只會跟牌,並在對方大額壓注時棄牌。這樣的做法最終讓我的資產穩定成長,贏的錢也能cover一次All in損失的錢。(註:不同桌能攜帶的金額有上限,且能設定單次攜入金額,因此一次All in損失的金額可能只為總金額的10%)
回顧我的交易行為,我發現自己只要策略賠錢了,我會馬上質疑策略是不是有問題,而不是第一時間接受策略勝率是機率性的,因此使用大量牌局的方式讓自己習慣這個概念,是有幫助的,隨著遊戲資產緩慢增加,我開始接受機率的事實,也更能放下得失心來玩。
Q.為何會覺得用德州撲克訓練自己有效?
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性子太急。當擁有一個點子時,會非常迫切想馬上投入實戰,這導致績效波動性過大,從這兩年的績效就能看出。即便在今年使用了模擬交易測試,但在沒有足夠經驗時就投入實戰,導致遇到4月的非預期情況,又大幅虧損。
德州撲克訓練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我會耐住性子在開始玩之前去摸熟規則,就如同我靠網路遊戲賺錢的套路一樣,會花一個月做好田野調查,確認是門好生意後才會大量投入。而遊戲節奏快且訓練量大的情況下,很容易會將自己的思維調整到原先路線。當然,一定很多人說那只是遊戲,可是那也是錢啊!!!因為自己的策略運用得當,不斷將牌桌上的錢贏回來,就會增強自己堅守紀律的決心,「讓堅持紀律成為習慣」。養成習慣後,就算看到自己的爛手牌棄牌後,牌桌上翻出好牌,也能很坦然地告訴自己這沒什麼。
當然,進行交易使用的金錢更是真金白銀,我在下單之前會再思考一次自己的策略是否有什麼風險?下注的位置是不是有足夠的墊檔?在下一次進場前的空檔耐住性子關注市場情緒與其他高手看法。畢竟德州撲克跟交易一樣,在你還沒坐下錢,看都是免錢的,看清楚魚在哪,再坐下開始玩就好。
也因此,這兩年參與競賽給我的收穫反而很大,我現在不會因為一次回檔就放棄,也不會因為績效較差而心理過不去,但在一開始,我的心態並不是這樣的。這兩年心境跑過一輪後,再藉由遊戲的方式更加了解自己的「決策行為」,去應用自己的特性回頭改善交易。我覺得這才是我進行交易的目標,讓自己成為更穩定的人,並從中獲取價值。
最後,我要說的是,德州撲克是我用適合我的方法來深究自己的性格,可以運用的方法有很多,包含冥想、工作、交際等。玩到後面我發現一個底層邏輯,很多東西就只是機率,這些東西都是死的,活的東西是以這些為基底的「情緒」。包含拿到高勝率的牌你會如何引誘別人加注?翻牌後不如預期時你該如何全身而退,降低損失?你面對外界給你的壓力時,你是否會被影響?雖然這只是個遊戲,但他其實隱含非常多很有趣的概念,我只想到這些,打到後面有其他靈感時,再整理成另一篇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