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電影節今年選映了挪威先鋒女導演安雅布萊恩的《妻子們》三部曲,其中《妻子們2》的女主角說到自己正在當煙囪清潔工,當時只有個位數的女性從事這項工作,實屬罕見。今年的另一位焦點影人達格・約翰・豪格魯德導演,他的性愛夢三部曲序曲電影《關於性》,兩名男主角恰巧也是煙囪工人,這不約而同的巧合不免讓人感到好奇,攀上煙囪的他們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在當地剛結婚的新人若在路上遇到煙囪工人,還會將他們視為好運的象徵,甚至跑來找主角合照。

《關於性》片中兩名中年大叔都意外成了「被凝視」的對象。作為上司的其中一位男主角,他在夢中與大衛鮑伊四目相接,對方走過來時,自己彷彿成了女人。最離奇的是當他醒過來時,仍忘不了夢裡的感受,覺得成為女人挺舒服的。另一位男子則打破規定和男客戶做了愛,只因為對方看自己的方式很特別,能夠被一個陌生人渴望而感到欣喜,沒想到他是有家室的男人,更向妻子坦白了這場近乎「出軌」的奇遇,進而衍生出一場道德辯證。兩位被歸類在「異性戀/直男」選項中的角色,竟同時碰到了這樣被凝視的情境,無論是夢境還是現實,都讓他們開始動腦思考其意義,以下我們將分開討論兩個男人的困境。


關於夢的討論,則來自這名受夢境所擾的上司男,妻子帶回來的「補夢網」卻將他的困惑更加具象化,夢裡感到「自由」的罪惡感,萌生出了讓他緊繃的壓力,因此才會察覺自己聲帶有異,聲調比平時來得高一些,聲樂老師就此拿出毛巾,按摩著他的舌頭,要替他清除緊繃的根源。另一個變化來自於起床後他不斷脫皮的背,還以為是得了牛皮蘚,結果醫生說只需要做好防曬跟保濕即可。片中上司男曾告訴下屬男,與他對話的人會形塑這個人的人生,就此安慰與妻子不睦的下屬男。有意思的是,上司男的妻子提供給他截然不同的觀點為他解夢,這場夢意味著生活是種束縛,代表他需要某種壓抑的解放,丈夫並沒有女裝癖,在夢裡卻覺得成為女人感到自在,諷刺的是現實當中的女人從未感到自在過。而夢中大衛鮑伊的出現,反倒更像是上帝般的存在,就此呼應了他一再隱瞞是教會合唱團成員的事實,有時候要承認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比承認與男人發生過關係還難以啟齒。這也是聲樂老師提到漢納鄂蘭書中的觀點,每個人都該學會獨立思考,使自己解放得到自由,不該設限只求被小群體接納,而要去接近上帝這類公共領域。

特別喜愛片中主管的兒子克勞斯,他看似呆呆的其實一直在觀察著父親的一舉一動,打開耳朵聽著爸爸說過的每句話。片中少男少女的煩惱都非常超齡,一方兒子不斷問著同學父母的年收入是多少,13歲的克勞斯則在開始擔心起老了的退休金,為此他創立了YouTube頻道,想藉此賺錢「討生活」,只因為他認為自己非常平庸,平時沒有一科分數拿到A,但他的分數也絕對不會差到哪去。克勞斯受到女同學愛麗絲的影響,讓他明白自己說出來的話也可能成為金句,因此讓他顯得不再平凡。當克勞斯抓到父親說謊時,他的反應是希望父親能夠向媽媽說出實情,克勞斯提出的質疑卻遭母親阻斷,父親說著「我想有所保留」,就算是成年人也有選擇無所保留示人,還是要有所保留的權利,男孩也接受了父親的決定。

「你能容納萬物,萬物也能容納於你!」
「你有一顆開放的心。」來自下屬的讚賞竟讓我也感到窩心,兩個男人坐在屋頂上談心分享人生經歷,就算沒有發生「性」,身體也感覺到那股輕盈自在,這種「親密」更加可貴。這段能夠對照到女醫生講述一對男同志伴侶的刺青故事,他們因為一個作為生日禮物的刺青,而讓關係陷入緊張,但是他們並未被這背上的污點擊倒,反倒繼續探索彼此的身體,繼續相愛,成就出一段美麗的寓言故事。《關於性》不只解夢、解構性,還解開了人最純粹的本質,探索那些無以名狀的事物,成就出一場妙不可言的新生命體驗,是容納性、夢、愛於一身的奇片。從好似在城市裡夢遊的轉場,到充滿哲學思辨的談話,再到兩個男人從舞台上到舞台下的相互凝視,我直接看到落淚。電影《關於性》告訴我們,就算是再私密的個人經驗,也該適時保留給自己,即使我們終有說出口的一日,這些都是別人奪不走的美好故事。

🧡觀賞於台北電影節6/21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