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住在宿舍,隔壁床的學長有投資股票,聊到他今年股票賺25萬,包含股息和價差,由於那時候才剛學習投資,聽到這樣的報酬,非常吸引人,25萬已經是我當時年薪的1/3左右,那時候覺得,如果有穩定5-10%的報酬就很不錯了。現在看來,要達到這樣的報酬,其實不難,就是買大盤就好,最好還是全世界最強的大盤,美國股市。
初入股市,一開始也想說,買幾間穩定公司的股票放著就好,或是0050,一段時間後再回來看,資產肯定不得了,但結果往往不是我們想像得那麼簡單,過程跟我們當初設定的會不一樣,你會聽到某某某,買了哪一間公司股票賺了多少,又或者聽到財經台、網路推崇哪一支股票產生FOMO心態,於是就開始亂研究一通,越做越短線,錢越賠越多,回過神來,手上一堆套牢股票,看到這裡,我想跟我一樣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寫這篇,是要告訴當時的我,不要小看只買大盤,如果接受了大盤的平凡報酬,結果會如何?以下我直接叫ChatGPT計算,自己拉excel表格也可以。Voo平均年化報酬近10年有10%以上,近30年也有10%。


假設,我是說假設,剛踏入職場,決定趁年輕提早曝險,反正每個月都會固定存1萬5千元到投資帳戶,乾脆信貸單筆投入S&P500就不管它(月薪水22倍,約120萬),7年還完後不再投入,30年後退休,會有多少錢?
120萬*17.4=約2088萬
還沒加退休金、保險等等,加一加應該不少。上述例子才投入7年,30年後竟然有如此報酬;據我所知,有很多退休同事,退休後過著拮据的生活,2千多萬對退休人士來說應該算不錯了。剛入職場,優勢在時間,而不是金錢,就算只投資七年,後續帶來的複利效果,還是可以讓報酬滾到很大。
還沒結束,再假設如果是每7年做一輪呢?設定30年後要退休,過程中隨著資歷增加,薪水也會增加,固定一筆金額投入市場,應該也不會太難,假設做四輪到退休前,會在第1、8、15、22年借信貸出來單筆投入(120萬),最後在退休前一年把信貸還完,這樣結果會如何?

每個月固定一筆金額,投入到美股大盤,到退休前,可以讓資產滾到3千6百萬左右;加上退休金、保險、積蓄應該也有4千萬了,多嗎?我們還沒計算每年的年終,如果每年都拿出一些,再投入呢?肯定不止這些吧。
以上這些,對我來說,是平凡且基本的報酬。
你可能會說:
問題一:我沒有辦法信貸到那麼多錢。
問題二:我用照後鏡看過去,過去報酬不代表未來。
解法1:
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可以借到那麼多錢,把自己的人力槓桿最大化。
解法2:
提升自己的認知,為什麼過去大盤可以這樣成長?因為貨幣政策?景氣循環?科技進步?其他總總因素。
如果你可以接受剛剛算的平凡報酬,那麼你投資的問題就只剩下2個而已,不需要到處找飆股、聽明牌,想辦法提升自己本業薪水,再來是提升自己認知,看看書,聽聽Poscast都是有幫助的,慢慢提升自己,靠自己就達到財務目標。
如果你對平凡報酬不滿足,那我們可能就要再往下探討,繼續擴展我們的認知,追蹤我,我會用最真誠的,以告訴10年前的自己的方式,哪些是投資前最重要的事。
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底下留言,可以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