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時刊載於我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ickykan215
我跟赫塞的緣份起於大學二年級時,那時我在倫敦讀書。某天傍晚我正在倫敦市中心的一間大型書店閒逛,打算看看有甚麼有趣的書。
那天我先是去「翻譯文學」那一欄,逛書店時我多數先看「翻譯文學」,我本來打算看看有甚麼昆德拉的書好買,但來來去去都是「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或甚麼的。我再到處逛逛,但都沒有甚麼心頭好,最後找到一系列「姆明」的漫畫繪本,好像是Tove Jansson親手繪畫的,雖然很喜歡,但價錢太貴了。
逛了差不多20分鐘,我正打算離開,忽然在店舖中央的陳列架上看見一本黃色封面,封面上有個好像和尚的光頭年青人的繪象的書。我也不知道是甚麼吸引了我,事實上那個封面絕對算不上很美,但就像每個命中注定的相遇,都是不能用邏輯解釋的。我走過去拿起那本書,作者是一個叫「Hermann Hesse」的傢伙,我看看書背的blurb,說是甚麼中世紀有個年青人離開自己的修道院去尋找自我,然後經歷了很多冒險。「很多冒險?」我喜歡風流浪子的故事,霎時好像有些甚麼吸引了我。我再揭去序言,發覺是著名Britpop樂隊《Blur》的結他手Graham Coxon寫的,而我讀的那所大學正正是《Blur》來自的大學,我覺得這也是緣份使然,反正我沒有找到心頭好,不如就買這本《Narcissus and Goldmund》回去讀讀吧!
就像尼采遇上叔本華,我就是這樣遇上赫塞。
***
買了小說回去後我一直把它放在床頭沒有讀,因為當時的我仍不是很讀書,放著放著就幾個月。直到有一天我實在是太閒了,就拿出來揭兩頁。先是閱讀Graham Coxon寫的序,我已忘記他說了甚麼,大概是這本書對他影響很深遠吧。
然後開始戲肉,就是《Narcissus and Goldmund》這本小說本身。故事講述在中世紀的德國一個叫Goldmund的孩子,他的爸爸把他帶到一個修道院去學習,成為學生,然後就離開了。Goldmund的媽媽早逝,自幼就不認識他的媽媽,只知道父親。
Goldmund在修道院學習,起初並不習慣,水土不服,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學習拉丁文、希臘文、數學和宗教,漸漸成為一個正常的學生,有朋友,有敵人,是個正常不過的年青人,唯獨有一個叫Narcissus的老師令他特別在意。
Narcissus是一個年青,俊俏卻又帶點冷漠的老師。他跟一般人有著不同的氛圍,感覺是個深不可測的人,作為後輩的Goldmund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了。可是他並不知道Narcissus一樣特別留意他,因為他看得出Goldmund也是特別的,有一種藝術家的特質和純潔。
就是這樣日子漸漸過去,Goldmund也一年年地成長,他和Narcissus也熟絡了起來,成為了朋友。作為後輩,Goldmund仰望Narcissus,希望像他一樣成為出色的學者。但Narcissus知道Goldmund的命運並不是在於知識,他是藝術家,他的命運是感官的,他應該離開修道院出去冒險,去感受這個花花世界。Goldmund對此不以為然,他以為Narcissus在冷待他,但他並不知道Narcissus對他的命運比他更加清楚。
某天Goldmund跟他的同學在一次學生間的胡鬧偷偷離開了修道院。他在胡鬧中第一次遇到外面的女孩子,還得了一個初吻。這個初吻令他心煩意亂,他不懂如何處理這種感覺,甚至乎因此而病了。他把事情告訴Narcissus,Narcissus知道他的這個朋友會病是因為他的靈魂和思緒並不吻合,他不再適合待在這裏,Goldmund到了要離開修道院的時候了。
就是這樣,在一次機緣巧合和Narcissus的鼓勵下,Goldmund離開了修道院,踏上自己的人生旅程。
小說之後就開始描述Goldmund在中世紀的德國到處冒險的旅程。他遇上很多女人,經歷過很多危險和刺激,也到過被黑死病肆虐的村莊,體會過人間煉獄,沿途的體會令他逐漸接近自己的命運和成全自己的靈魂。我說過他自幼喪母,但他經常在夢裏和內心看見自己母親的影子,他雖然不認識他的母親,但引領著他的正是他的母親。他也沒有忘記Narcissus,這個啟發他去尋找自我,本質上恰恰跟他相反的老師。
Goldmund雖然仰慕Narcissus,想成為Narcissus,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正正代表著剛剛相反的靈魂。Narcissus是個學者,他冷靜、理性,他的世界是屬於邏輯和知識的,他的命運也是留在修道院成為一個老師,研究學問和照顧學生。
相反Goldmund則是個藝術家,他的特質是感官的,他是感性和野性的,他不應該被邏輯困著,而是應該到大自然感受鮮花的香氣和美麗,他應該盡情感受世間的歡愉和痛楚,他的命運是在愛情和女人,還有他的母親。
所以Goldmund不應該成為Narcissus,因為他們是相反的,反之他們應該互補,就像「陰」和「陽」。
故事的其中一個重點是縱使Goldmund曾經跟很多女人一起,甚至乎在旅途中錯手殺了人,但經歷了這麼多的他的靈魂仍然是純潔的。而他亦在旅途中逐漸理解作為藝術家的使命,就是把所有經歷化作實體的藝術。人的一生只有匆匆數十年,但你留下的藝術卻是永恆的。
最後他成為了一個雕刻家,而他所雕刻的聖母象,正正是來自他夢裏的母親的形象。
經歷了一生的冒險,年老的Goldmund回到他啟程的地方-修道院。Goldmund和Narcissus這對老朋友就在人生的尾聲重遇,把自己所經歷的和所得所學告訴對方。此時Narcissus已成為修道院的院長,而Goldmund則是個滿身瘡疤的老人,看著他從一開始的年青小伙子變成一個老人,讀者不免感到唏噓。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Goldmund在修道院待了一段日子又再按捺不住他的冒險魂,雖然他年邁的身體已不再適合流浪,但他還是悄悄離開了修道院,最後死在一條河裏。
他的靈魂終於回到他母親的懷裏。
至於Narcissus呢?他是死不了的,因為他沒有母親。「沒有母親的人是死不了的。」Goldmund說。
***
讀完小說的我內心實在是「超‧震‧撼」的,就像這本小說是特地為我而寫的一樣!它的每一句句子,每個情景,每段脈絡,都深深地觸動我年少的靈魂。我看著Goldmund的冒險,彷彿感到「原來人生是可以這樣的!」當年的我甚至立即把這本書視為我的聖經,我也想像Goldmund那樣四處冒險(最好帶張信用咭)墮入愛河並仍然保持內心的純潔啊!
但後來我逐漸發現,Goldmund和Narcissus其實都不是一個完整的人,相反是一個人的兩面。你不能像Goldmund一樣完全去愛不斷冒險只感受而不思考,也不能像Narcissus一樣只有理性而不感受。所以與其說他們是兩個獨特的人,倒不如說是赫塞透過他們來比喻人性的兩面。
最後我想說,Goldmund雖然這麼風流但小說其實是一點也不色的,相反是寫得「超‧級‧美」。這本小說真是很美很美,寫得就像一部童話故事般。
***
如果你讀完這篇文章被我影響了也想讀一遍《Narcissus and Goldmund》,我建議你找Leila Vennewitz的譯本來讀,我第一次讀的正是Vennewitz的譯本,亦是最觸動到我的譯本。另一個市面上常見的譯本是Ursule Molinaro,我覺得Vennewitz的譯本比較行雲流水和有詩意,Molinaro的則比較生硬。
至於中譯本,很遺憾地縱使赫塞的小說近幾年也有很多中譯本和重新出版(就是封面很美的那些),但偏偏沒有《Narcissus and Goldmund》份,繁體中文版叫《知識與愛情》(或《知與愛》),但我只找到一個在民國68年(1979)由蕭竹翻譯的版本,而我沒有讀過。
其實赫塞眾多書都有被再版或翻譯但偏偏沒有《Narcissus and Goldmund》是有理由的,因為在赫塞眾多小說裏《Narcissus and Goldmund》其實是比較冷門的,在歐美當你提起赫塞很多人也不會立刻想起《Narcissus and Goldmund》。但對我來說,《Narcissus and Goldmund》絕對是他最好的那一本。有時世間就是這樣,最好的未必一定是最受歡迎的,而且有些鉅著是註定要經過時間的洗禮。
***
好了,這就是我跟赫塞的相遇,希望你喜歡。下一篇我會寫寫《Narcissus and Goldmund》以外的其他作品,還有從文學角度平價一下赫塞。謝謝!
13-07-2025

赫曼‧赫塞

Narcissus and Goldm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