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有一間不起眼的茶餐廳,名叫「和味」。門面老舊,招牌略顯褪色。然而每日午後二時,人潮漸散、喧囂退去時,總會有五、六位老人家悄悄地入座。他們不多言語,只是簡單點一份每日餐牌的上午餐,加一杯熱飲,靜靜地吃。
有時候,「和味」的客人結帳時會把零錢留在櫃台,隨口一句:「請大家食飯。」然後也像風一樣,轉身走出門外,消失在街角。老闆娘依舊是那句:「多謝,慢慢行。」隨手把零錢放進一個老舊的鐵箱裡──那鐵箱看來像是舊時的麻將箱,斑駁卻穩重地守著一種默契。
某天,「和味」的少東阿謙剛送完外賣回來,身後跟著一位老伯。老闆娘安排老伯坐下,遞上一杯舊式茶餐廳獨有的茶水,溫和地說:「阿伯,口渴了,邊飲水邊等等。」老伯有些不知所措。滿頭大汗的阿謙走近,也輕聲說:「小事小事,等一陣,好快有飯食。」
老伯低頭慢慢啜著那杯茶水。不一會,一碟熱騰騰的粟米肉粒飯和一杯清香四溢的熱檸水端上來。他抬起頭,看了一眼在櫃台忙東忙西的老闆娘,又望了望準備再出門送外賣的阿謙。忽然,眼眶泛紅,百感交集。
我也算是「和味」的熟客。三不五時會來光顧:有時只是簡單地吃個午飯;有時約朋友來吃個下午茶;偶爾傍晚回家,也會順道叫幾個小菜外賣回去。最初我也對那些老人家飯後悄然離去感到好奇,後來才知道,「和味」一直默默把每日賣不完的食物,送往附近的社區食堂。只是後來社區食堂搬走了,他們便索性自己經營這個「飯堂」。
「和味」是這城的老舖,三代傳承,靠著小本經營養活一家人。沒有宣傳,也沒有社交媒體帳號,但卻是這區社工最熟悉的一間店。街坊之間口耳相傳,只說一句:「歡迎請大家食飯。」
阿謙是「和味」的第三代,本身在療養院做護士,休班時總會回來幫手。他說得少,做得多,像這間茶餐廳一樣,靜靜地守住——守住一種簡單的「善」。
故事靈感取材自<<法句譬喻經卷二:波利商人入海求寶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