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AI時代:教育的焦點不應只是答案
2
我的洗衣籃
3
念頭的戲碼:那些讓我們愈想愈委屈的小劇場
4
誰走,誰留:北倫敦的時空縫隙
5
午後二時的茶餐廳
1
AI時代:教育的焦點不應只是答案
2
我的洗衣籃
3
念頭的戲碼:那些讓我們愈想愈委屈的小劇場
4
誰走,誰留:北倫敦的時空縫隙
5
午後二時的茶餐廳
天地之間
空洞的美感與被遺忘的社群: King's Cross 的再生樣板
倫敦King’s Cross再生的,是反思城市更新背後的資本邏輯與社群影響的重要例子。文章指出,King’s Cross的改造雖然帶來美觀的公共空間,卻也排擠了原住民,並以消費導向取代了多元的生活樣貌,成為數位資本介入城市治理的縮影。一個能兼顧人文關懷的城市再生工程,才是永續方案。
2025/08/23
1
誰走,誰留:北倫敦的時空縫隙
本文探討倫敦北部軸線(King’s Cross、St Pancras、Camden 和 Euston)的都市再生議題,比較各地區的發展模式與居民生活之變遷,並以倫敦為例,反思全球化城市發展中,資本介入、觀光化與居民權益之間的張力。
2025/08/09
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綠色能源的迷思與被遺忘的聲音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引發爭議,本文探討其環境衝擊、跨境水權問題及媒體報導偏見。批評工程缺乏透明度,忽視下游國家及生態環境的風險,呼籲大眾保有質疑能力,勿輕信官方宣傳,思考真正的永續發展。
2025/07/25
1
活在移動的大地上
近日有關日本南海海槽的地震預測引發旅遊熱議,卻也提醒我們:自然災害不只關乎風險,更反映出人與土地之間的文化與社會關係。從日本、台灣到菲律賓,與災共存的生活節奏早已深植於日常。真正的防災不單靠科技預警,更仰賴社群韌性與對大自然的理解與謙卑。我們都活在變動的大地上,學會共處,是每個現代人該修的功課。
2025/07/12
2
山崩有聲,災難無情:當世界不平均地被聽見
瑞士布拉滕冰川崩塌成為全球焦點,卻也提醒我們:災難從不平等。尼泊爾、秘魯、非洲高原等地,無聲的山崩與潰決頻仍,卻難被看見。當氣候危機擴大災害風險,世界應如何讓每一次脆弱都被聽見?本文從山崩現場出發,反思災難報導落差與人類應有的共生姿態。
2025/06/21
3
街坊鄰里:與刺猬、鴛鴦和白鴿為鄰的日子
與自然共生:從都市叢林到鄉間小鎮,我們與野生動物的鄰居關係。文章以作者及朋友與刺蝟、鴛鴦、白鴿等動物的互動故事,闡述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重要性,並呼籲更多人重視與動物鄰居的和諧共存。
2025/05/31
1
英倫身影淺談3:島鏈上的世界——英國於全球的定位
探討英國的地理位置如何塑造其歷史、文化和國際角色,從殖民帝國到脫歐公投,從多元文化社會到氣候變遷挑戰,以及英國如何在全球議題上發揮影響力。
2025/05/24
5
英倫身影淺談 2:聚落與流動——與土地共生的你、我、他
英國城鄉發展的平衡:探討歷史、現代挑戰與未來展望。從傳統農業社會到工業革命後的城市擴張,再到數位時代的鄉村迴流,文章探討英國如何在城鄉發展中取得平衡,並分析其背後的政策、社會因素和文化內涵。
2025/05/21
1
英倫身影淺談 1:島國的脊樑——從高地到海岸
探索英國的地形地貌如何深刻影響其文化、歷史及生活方式。從高聳的蘇格蘭高地到低平的東英格蘭平原,英國的地形塑造了其獨特的地域性格,也反映在社會與政治發展中。
2025/05/17
詩意的小鎮 隱藏的掙扎
英國南部小鎮Swanage看似詩情畫意,實則面臨人口老化、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等困境,反映許多發達國家鄉郊小鎮的共同命運。文章呼籲旅客在旅遊時,能支持當地商家,並以更深入的人文角度探索這些小鎮,而非僅止於打卡拍照。
2025/05/07
2
查看更多
空洞的美感與被遺忘的社群: King's Cross 的再生樣板
倫敦King’s Cross再生的,是反思城市更新背後的資本邏輯與社群影響的重要例子。文章指出,King’s Cross的改造雖然帶來美觀的公共空間,卻也排擠了原住民,並以消費導向取代了多元的生活樣貌,成為數位資本介入城市治理的縮影。一個能兼顧人文關懷的城市再生工程,才是永續方案。
2025/08/23
1
誰走,誰留:北倫敦的時空縫隙
本文探討倫敦北部軸線(King’s Cross、St Pancras、Camden 和 Euston)的都市再生議題,比較各地區的發展模式與居民生活之變遷,並以倫敦為例,反思全球化城市發展中,資本介入、觀光化與居民權益之間的張力。
2025/08/09
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綠色能源的迷思與被遺忘的聲音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引發爭議,本文探討其環境衝擊、跨境水權問題及媒體報導偏見。批評工程缺乏透明度,忽視下游國家及生態環境的風險,呼籲大眾保有質疑能力,勿輕信官方宣傳,思考真正的永續發展。
2025/07/25
1
活在移動的大地上
近日有關日本南海海槽的地震預測引發旅遊熱議,卻也提醒我們:自然災害不只關乎風險,更反映出人與土地之間的文化與社會關係。從日本、台灣到菲律賓,與災共存的生活節奏早已深植於日常。真正的防災不單靠科技預警,更仰賴社群韌性與對大自然的理解與謙卑。我們都活在變動的大地上,學會共處,是每個現代人該修的功課。
2025/07/12
2
山崩有聲,災難無情:當世界不平均地被聽見
瑞士布拉滕冰川崩塌成為全球焦點,卻也提醒我們:災難從不平等。尼泊爾、秘魯、非洲高原等地,無聲的山崩與潰決頻仍,卻難被看見。當氣候危機擴大災害風險,世界應如何讓每一次脆弱都被聽見?本文從山崩現場出發,反思災難報導落差與人類應有的共生姿態。
2025/06/21
3
街坊鄰里:與刺猬、鴛鴦和白鴿為鄰的日子
與自然共生:從都市叢林到鄉間小鎮,我們與野生動物的鄰居關係。文章以作者及朋友與刺蝟、鴛鴦、白鴿等動物的互動故事,闡述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重要性,並呼籲更多人重視與動物鄰居的和諧共存。
2025/05/31
1
英倫身影淺談3:島鏈上的世界——英國於全球的定位
探討英國的地理位置如何塑造其歷史、文化和國際角色,從殖民帝國到脫歐公投,從多元文化社會到氣候變遷挑戰,以及英國如何在全球議題上發揮影響力。
2025/05/24
5
英倫身影淺談 2:聚落與流動——與土地共生的你、我、他
英國城鄉發展的平衡:探討歷史、現代挑戰與未來展望。從傳統農業社會到工業革命後的城市擴張,再到數位時代的鄉村迴流,文章探討英國如何在城鄉發展中取得平衡,並分析其背後的政策、社會因素和文化內涵。
2025/05/21
1
英倫身影淺談 1:島國的脊樑——從高地到海岸
探索英國的地形地貌如何深刻影響其文化、歷史及生活方式。從高聳的蘇格蘭高地到低平的東英格蘭平原,英國的地形塑造了其獨特的地域性格,也反映在社會與政治發展中。
2025/05/17
詩意的小鎮 隱藏的掙扎
英國南部小鎮Swanage看似詩情畫意,實則面臨人口老化、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等困境,反映許多發達國家鄉郊小鎮的共同命運。文章呼籲旅客在旅遊時,能支持當地商家,並以更深入的人文角度探索這些小鎮,而非僅止於打卡拍照。
2025/05/07
2
查看更多
學問.問學
誰還願意當老師?--在流失與誤解中,重拾教育的重量
教師流失已是全球困局,世界各地皆面對招聘困難、工作壓力與專業地位被削弱等問題。教師承擔的工作不斷擴張,卻缺乏支持與理解,讓許多人選擇離開。教育絕非簡單讀書識字,而是深具專業與影響力的職志,關乎社會未來的價值與信任。唯有整個社會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方能讓「誰還願意當老師?」不再是一句沉痛的追問。
2025/08/30
2
2
AI時代:教育的焦點不應只是答案
在AI時代,人類教育的重點應轉移到培養批判性思考、發問和持續學習的能力,而非僅追求正確答案。這些能力有助於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保持獨立判斷,適應快速變動的社會,並成為創造者而非僅僅是服從者。
2025/08/16
3
骯髒的襪子 漂亮的成長
襪子髒了可以洗,孩子的成長卻無法重來。朋友五歲的女兒在英國入學後,愈來愈勇敢獨立,甚至在滑梯上穿著襪子奔跑玩耍,滿腳泥跡卻笑得開懷。這雙襪子讓她的母親陷入文化與教養的思索:如何在自由與規範間拿捏?我們是否願意讓孩子自己探索,甚至跌倒?從一雙襪子的故事,看見孩子的冒險,也照見大人的放手。
2025/07/19
2
「你可以的,我很欣賞你」——在多元文化中尋回健康的自我
為什麼我們總是說不出口「我做得不錯」?這篇文章探討亞洲文化中謙虛內斂的影響,如何讓我們難以欣賞自己的成就,並缺乏自信。文章並對比英美等文化中自我肯定的教育方式,以及歐陸哲學思辨對人格養成的重視,最後呼籲我們學習在謙卑中肯定自我,培養穩健的自信,並將這種健康的自我肯定傳遞給下一代。
2025/07/05
3
好好長大就好了
當今教育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各國以幸福教育、正向教學等方式回應孩子面對的多重壓力。文章從教學現場觀察出發,呼籲成人學會傾聽與陪伴,理解成長的掙扎與美好。幸福,從來不是排除痛苦,而是勇敢走下去的力量。
2025/06/14
6
泥土間的溫柔教養
本文描述英國一家人初次在英國整理花園的經驗,從冬天花園荒蕪到春天種植花草的過程,並藉此闡述父母親手教學孩子園藝的過程,如何在過程中教導孩子尊重自然、學習耐心與面對困難等珍貴生命價值。
2025/05/02
2
誰還願意當老師?--在流失與誤解中,重拾教育的重量
教師流失已是全球困局,世界各地皆面對招聘困難、工作壓力與專業地位被削弱等問題。教師承擔的工作不斷擴張,卻缺乏支持與理解,讓許多人選擇離開。教育絕非簡單讀書識字,而是深具專業與影響力的職志,關乎社會未來的價值與信任。唯有整個社會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方能讓「誰還願意當老師?」不再是一句沉痛的追問。
2025/08/30
2
2
AI時代:教育的焦點不應只是答案
在AI時代,人類教育的重點應轉移到培養批判性思考、發問和持續學習的能力,而非僅追求正確答案。這些能力有助於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保持獨立判斷,適應快速變動的社會,並成為創造者而非僅僅是服從者。
2025/08/16
3
骯髒的襪子 漂亮的成長
襪子髒了可以洗,孩子的成長卻無法重來。朋友五歲的女兒在英國入學後,愈來愈勇敢獨立,甚至在滑梯上穿著襪子奔跑玩耍,滿腳泥跡卻笑得開懷。這雙襪子讓她的母親陷入文化與教養的思索:如何在自由與規範間拿捏?我們是否願意讓孩子自己探索,甚至跌倒?從一雙襪子的故事,看見孩子的冒險,也照見大人的放手。
2025/07/19
2
「你可以的,我很欣賞你」——在多元文化中尋回健康的自我
為什麼我們總是說不出口「我做得不錯」?這篇文章探討亞洲文化中謙虛內斂的影響,如何讓我們難以欣賞自己的成就,並缺乏自信。文章並對比英美等文化中自我肯定的教育方式,以及歐陸哲學思辨對人格養成的重視,最後呼籲我們學習在謙卑中肯定自我,培養穩健的自信,並將這種健康的自我肯定傳遞給下一代。
2025/07/05
3
好好長大就好了
當今教育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各國以幸福教育、正向教學等方式回應孩子面對的多重壓力。文章從教學現場觀察出發,呼籲成人學會傾聽與陪伴,理解成長的掙扎與美好。幸福,從來不是排除痛苦,而是勇敢走下去的力量。
2025/06/14
6
泥土間的溫柔教養
本文描述英國一家人初次在英國整理花園的經驗,從冬天花園荒蕪到春天種植花草的過程,並藉此闡述父母親手教學孩子園藝的過程,如何在過程中教導孩子尊重自然、學習耐心與面對困難等珍貴生命價值。
2025/05/02
2
人間世
念頭的戲碼:那些讓我們愈想愈委屈的小劇場
我們的腦袋很擅長「編劇」,這是一種天生的生存本能,但這些念頭往往與事實有很大距離,容易導致誤解和痛苦。如何覺察並與內在劇場和平共處,藉由辨識「解釋」和「事實」,減少負面情緒,提升人際關係品質,才有機會打開更多可能。
2025/08/02
2
愛,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
愛情是一場修行,也是最深的渴望與試煉。在愛情中我們都會經歷的迷惘與頓悟,如何看見彼此、看見自己,並在失望後仍不放棄,最終以真誠的心念,讓關係得以轉化。
2025/07/26
3
錯而不羞,學而不倦:一場關於犯錯的文化對話
從東亞到英國,錯誤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文化密碼與教育智慧? 在不同文化中,犯錯究竟代表什麼?本文從東亞的「羞恥文化」談起,對比英語世界鼓勵「從錯誤中學習」的態度,結合作者身為教師的教學經驗,思索錯誤的意義與人性價值。願我們都能擁有「錯而不羞,學而不倦」的勇氣,從錯誤中學習,也溫柔原諒曾經跌倒的自己。
2025/06/28
3
人,是背著問題活著的
有些問題——就像一個一直打著的結——它可能會一直在那裡,成為你人生的一部分。 但你仍然可以走路,仍然可以活得有心跳、有選擇、有尊嚴。
2025/06/07
3
以記憶抵抗遺忘
三十六年過去,六四不僅是歷史的斷裂,更是獨裁暴力與人性尊嚴的激烈交鋒。本文從個人記憶出發,追問歷史、審視體制、探索行動可能,堅持以記憶對抗遺忘,以發聲回應恐懼。在黑暗中不轉身,是對未來最溫柔卻堅定的承諾。
2025/06/03
2
在他方,重新理解世界與自己
來到英國以後,我一方面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一方面因為教學與生活的需要,閱讀也成了日常的重要部分。我指的不是在網絡上輕鬆瀏覽,而是靜下心來,手執書卷,細讀與沉思。
2025/05/28
2
風起於地:一名新移民的凝視與反思
英國政府收緊移民政策引發的社會焦慮與反思,探討移民政策背後的政治操作、全球化時代的人口流動,以及如何重建社會信任與包容性。
2025/05/25
1
風中行走的人:在時代餘波中尋找自由
中年移民的重建之旅,以及年輕人走出創傷的過程,都體現出在時代巨變下,人們共同的失重感與療癒歷程。文章強調在困境中選擇誠實面對、堅持價值,並將自由定義為一種持續實踐的姿態。
2025/05/14
3
從零開始的勇氣:記三位好友在異地重啟的故事
三位香港中年專業人士在北國重新開始人生的故事,他們放棄原有成就,選擇不同領域,展現中年轉型的勇氣與韌性。
2025/05/10
3
在方濟各的微光中,見到溫柔和堅定
教宗方濟各逝世,引發對宗教領袖在動盪世界中角色的省思。文章探討方濟各的簡樸生活、改革嘗試,以及天主教廷在全球影響力下降的困境,並反思宗教組織在多元化社會中面對的挑戰與侷限。
2025/04/27
2
查看更多
念頭的戲碼:那些讓我們愈想愈委屈的小劇場
我們的腦袋很擅長「編劇」,這是一種天生的生存本能,但這些念頭往往與事實有很大距離,容易導致誤解和痛苦。如何覺察並與內在劇場和平共處,藉由辨識「解釋」和「事實」,減少負面情緒,提升人際關係品質,才有機會打開更多可能。
2025/08/02
2
愛,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
愛情是一場修行,也是最深的渴望與試煉。在愛情中我們都會經歷的迷惘與頓悟,如何看見彼此、看見自己,並在失望後仍不放棄,最終以真誠的心念,讓關係得以轉化。
2025/07/26
3
錯而不羞,學而不倦:一場關於犯錯的文化對話
從東亞到英國,錯誤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文化密碼與教育智慧? 在不同文化中,犯錯究竟代表什麼?本文從東亞的「羞恥文化」談起,對比英語世界鼓勵「從錯誤中學習」的態度,結合作者身為教師的教學經驗,思索錯誤的意義與人性價值。願我們都能擁有「錯而不羞,學而不倦」的勇氣,從錯誤中學習,也溫柔原諒曾經跌倒的自己。
2025/06/28
3
人,是背著問題活著的
有些問題——就像一個一直打著的結——它可能會一直在那裡,成為你人生的一部分。 但你仍然可以走路,仍然可以活得有心跳、有選擇、有尊嚴。
2025/06/07
3
以記憶抵抗遺忘
三十六年過去,六四不僅是歷史的斷裂,更是獨裁暴力與人性尊嚴的激烈交鋒。本文從個人記憶出發,追問歷史、審視體制、探索行動可能,堅持以記憶對抗遺忘,以發聲回應恐懼。在黑暗中不轉身,是對未來最溫柔卻堅定的承諾。
2025/06/03
2
在他方,重新理解世界與自己
來到英國以後,我一方面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一方面因為教學與生活的需要,閱讀也成了日常的重要部分。我指的不是在網絡上輕鬆瀏覽,而是靜下心來,手執書卷,細讀與沉思。
2025/05/28
2
風起於地:一名新移民的凝視與反思
英國政府收緊移民政策引發的社會焦慮與反思,探討移民政策背後的政治操作、全球化時代的人口流動,以及如何重建社會信任與包容性。
2025/05/25
1
風中行走的人:在時代餘波中尋找自由
中年移民的重建之旅,以及年輕人走出創傷的過程,都體現出在時代巨變下,人們共同的失重感與療癒歷程。文章強調在困境中選擇誠實面對、堅持價值,並將自由定義為一種持續實踐的姿態。
2025/05/14
3
從零開始的勇氣:記三位好友在異地重啟的故事
三位香港中年專業人士在北國重新開始人生的故事,他們放棄原有成就,選擇不同領域,展現中年轉型的勇氣與韌性。
2025/05/10
3
在方濟各的微光中,見到溫柔和堅定
教宗方濟各逝世,引發對宗教領袖在動盪世界中角色的省思。文章探討方濟各的簡樸生活、改革嘗試,以及天主教廷在全球影響力下降的困境,並反思宗教組織在多元化社會中面對的挑戰與侷限。
2025/04/27
2
查看更多
林中故事
阿仁與老周的浮木人生
阿仁聽說老周家門庭若市後,特意走來說:「你看!我那塊木板,不只修了門,還修了人心。」
2025/08/27
午後二時的茶餐廳
那位老伯抬起頭,看了一眼在櫃台忙東忙西的老闆娘,又望了望準備再出門送外賣的阿謙。忽然,眼眶泛紅,百感交集。
2025/08/20
2
我的洗衣籃
這個洗衣籃是我從大學畢業那年開始接手的,它不只是裝衣服,還是整個家的期待。弟弟的襪子、妹妹的手拍、媽媽的圍巾、爸爸的汗衫,甚至連狗狗阿旺的的毛巾都默默地堆進去。我從不抱怨,甚至樂在其中。我默默地洗、曬、摺,彷彿就認定了這是我存在的意義。
2025/08/13
2
她的二十分鐘
與會的紛紛拍掌叫好,聲聲支持,彷彿期望甚麼「升職加薪、有薪假期」等等。她想了幾秒鐘,然後說:......
2025/08/06
在那車門關上的瞬間
雖然嘴上說著「不趕」,腳步卻沒比平常慢。
2025/07/30
Sorry, 傳錯了。
有朋友問她:「妳記這幹嘛?」她笑著說:「我也不知道,可能覺得他蠻可愛吧……」
2025/07/23
1
直播現形記
李博士愣了一下,眼神像家中 Wi-Fi 忽然斷線一樣,畫面頓時卡住......
2025/07/16
媽媽的成長奇蹟
最近媽媽迷上了「自我療癒」與「心靈覺醒」,短短一週買了十幾本書:《高效早晨》、《情緒覺察術》、《原子習慣》、《我可以更溫柔》…… 書封還散發著新書的油墨味,幾乎把書架壓垮。
2025/07/09
3
靜音模式
我立刻掏出手機,手指尚未滑動,群組便跳出訊息:「又吵架啦?要拆屋嗎?」然後,又是一片死寂。
2025/07/02
4
囚徒
「不到兩小時,這帖文已有數千人讚好,真厲害!」他一邊整理手機裡近日拍下的美食照片,一邊細心閱讀社交平台上剛發出帖文的留言.....
2025/06/25
2
查看更多
阿仁與老周的浮木人生
阿仁聽說老周家門庭若市後,特意走來說:「你看!我那塊木板,不只修了門,還修了人心。」
2025/08/27
午後二時的茶餐廳
那位老伯抬起頭,看了一眼在櫃台忙東忙西的老闆娘,又望了望準備再出門送外賣的阿謙。忽然,眼眶泛紅,百感交集。
2025/08/20
2
我的洗衣籃
這個洗衣籃是我從大學畢業那年開始接手的,它不只是裝衣服,還是整個家的期待。弟弟的襪子、妹妹的手拍、媽媽的圍巾、爸爸的汗衫,甚至連狗狗阿旺的的毛巾都默默地堆進去。我從不抱怨,甚至樂在其中。我默默地洗、曬、摺,彷彿就認定了這是我存在的意義。
2025/08/13
2
她的二十分鐘
與會的紛紛拍掌叫好,聲聲支持,彷彿期望甚麼「升職加薪、有薪假期」等等。她想了幾秒鐘,然後說:......
2025/08/06
在那車門關上的瞬間
雖然嘴上說著「不趕」,腳步卻沒比平常慢。
2025/07/30
Sorry, 傳錯了。
有朋友問她:「妳記這幹嘛?」她笑著說:「我也不知道,可能覺得他蠻可愛吧……」
2025/07/23
1
直播現形記
李博士愣了一下,眼神像家中 Wi-Fi 忽然斷線一樣,畫面頓時卡住......
2025/07/16
媽媽的成長奇蹟
最近媽媽迷上了「自我療癒」與「心靈覺醒」,短短一週買了十幾本書:《高效早晨》、《情緒覺察術》、《原子習慣》、《我可以更溫柔》…… 書封還散發著新書的油墨味,幾乎把書架壓垮。
2025/07/09
3
靜音模式
我立刻掏出手機,手指尚未滑動,群組便跳出訊息:「又吵架啦?要拆屋嗎?」然後,又是一片死寂。
2025/07/02
4
囚徒
「不到兩小時,這帖文已有數千人讚好,真厲害!」他一邊整理手機裡近日拍下的美食照片,一邊細心閱讀社交平台上剛發出帖文的留言.....
2025/06/25
2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