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連續第三天錯過這班地鐵了。
他氣得用力鬆開襯衫領口,彷彿那才是這場阻滯的元凶。
第二天,他發誓不讓意外再打亂節奏,於是早早出門。走到車站時,前方電扶梯正慢悠悠地移動,一位行動緩慢的孕婦走在他前頭。他本想側身繞過,腳一抬卻頓住了。太近了,不小心碰到她怎麼辦?
他終究沒越過去,選擇陪著那份節奏一起移動。
偏偏快要抵達月台時,地鐵門再次無情閉上。他沒生氣,只是有些鬱悶:自己努力早到,卻因為「別人的慢」而再次錯過。
他盯著遠去的車尾燈,腦中浮出一句不知從哪聽來的話—— 「你讓了人,也把自己要趕的時間讓出去了。」
第三天,他依舊早出門,但心態變了。不是為了搭上哪一班車,而是——反正也抓不準,不如就照平常節奏走吧。他沒看手錶,也不看車站的資訊螢幕,就那樣信步前行。
雖然嘴上說著「不趕」,腳步卻沒比平常慢。只是心裡,少了那一股抓緊的力。
當他踏上月台時,地鐵剛好駛進來。
車門打開,他輕輕走進車廂。沒有奔跑,沒有喘息,甚至沒有「如願以償」的快感。他只是站著,看著窗外鐵軌倒退,忽然意識到——自己沒有變快,地鐵也沒有變慢。變的,是那份非得掌控一切的念頭,早在途中悄悄鬆開了。
車門關上的一瞬間,他沒有再緊抓時間。他只是站在節奏裡,剛剛好。
他笑了笑,抬眼看見列車上的時刻螢幕閃著冷白的光,像一則無聲的提醒:
有時候,不是你等到了地鐵;
是你終於,趕上了自己的節奏。
故事靈感取自《佛陀教誨比丘汲水》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