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她最大的願望,是每天能提前二十分鐘下班。
這句話說出口的那一刻,整個辦公室短暫靜了下來。就像打印機卡紙那一秒,連紙張都忘了該不該繼續滑動。
可是,在那之前,她是整間公司的救命恩人。
那是某個陰雲密佈的週三下午。公司剛推出一款幫助新手媽媽排定日程的應用程式,卻因系統更新失誤,不小心發送了測試版本。結果成千上萬的用戶帳號裡,總是被「半夜餵奶」或「連續哭鬧」的錯置紀錄「作弄」得沒完沒了,而客戶服務部幾乎癱瘓,公司團隊上下都焦頭爛額。
她平常是行銷部小編,職稱叫「內容夥伴」,別人說這職務說得文雅,其實就像辦公室角落一株連上了Wi-Fi的植物,平日默默無聞。誰也沒想到,就是她,在一片混亂中建議參考一套她在大學時,參與一項企劃活動撰寫過的處理流程,拯救公司脫離這次危難。她的建議具體而細心,挺叫人欣賞!還叫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在她那份簡報裡面,有一頁畫了個壓力爆表的媽媽插畫,還用手寫字配上註解:「我們的用戶,不只是資料庫的『帳號』,她們是三點鐘的疲憊、五點鐘的擔心、凌晨一點的眼淚。」
總經理盯著那頁看了很久,突然笑了,然後拍手說:「就是這個方向,改!」
危機解除,使用率反而上升了5%。當天下午,公司緊急召開會議,總經理親自送上一張感謝卡,說「你可以提出一個願望,什麼都可以。我們不會辜負妳的信任!」
與會的紛紛拍掌叫好,聲聲支持,彷彿期望甚麼「升職加薪、有薪假期」等等。她想了幾秒鐘,然後說:「嗯……我希望每天可以提前二十分鐘下班,好嗎?」
空氣像被咖啡渣悶住了幾秒,大家頓時一片死寂。
那之後幾週,大家都在猜她是不是趕著回家補眠,還是另有副業要經營。有幾位同事在茶水間竊竊私語:「救了公司的小編,願望就這樣啊……挺可惜的……」誰知她聽見了,卻只是笑笑沒說話。
每天她都提早二十鐘分,悄悄推開辦公室的門,背著那個印有「給媽媽多一點空氣」字樣的布袋,步入傍晚的人潮,像一滴水匯入回家的河流。她沒有打卡、沒有自拍、也不留下任何姿態。
直到某一天,行政部收到一封匿名的郵件。
內容是一份關於公司內部福利與工時彈性的建議草案,從彈性編班、友善哺乳空間、到「別再開傍晚五點會議行動條款」,條理分明。附在草案後的,是一張淡黃色便利貼——上面用手寫體寫著:
「願每一位同事,都能提前二十分鐘回家,去陪真正重要的人。」
總經理讀完,只是靜靜地把那張便利貼貼在茶水間的員工福利告示板上。
從那天起,越來越多人自發調整開會節,用更短的時間把報告交齊,互相提醒「去陪真正重要的人」。
而她,已經轉調到別的分公司去了。聽說,她仍背著那個印有「給媽媽多一點空氣」字樣的布袋,至於有沒有要求提早下班,那就不得而知。
原來她那「提早二十分鐘下班」的要求,聽起來不響亮,落地時也格外輕,卻想不到的穩。
故事靈感取材自百喻經:願為王剃鬚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