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阿晴,是家中長女,職責範圍涵蓋情緒支援、節日規劃、家庭危機處理,以及洗衣籃管理。
這個洗衣籃是我從大學畢業那年開始接手的。
這個洗衣籃不只是裝衣服,它裝的是整個家的期待。弟弟的襪子、妹妹的手拍、媽媽的圍巾、爸爸的汗衫,甚至連狗狗阿旺的的毛巾都默默地堆進去。我從不抱怨,甚至因為偶爾聽到爸媽跟親戚的一兩句「我們家全靠阿晴」的稱讚而樂在其中。
我默默地洗、曬、摺,彷彿就認定了這是我存在的意義。
起初,我還可以提得起這個洗衣籃的重量,但不知何時,它的衣物越來越多、越來越重,我要洗摺的功夫也越來越複雜。
有一天,我在摺衣服時發現弟弟的T恤上印著一句話:「I am not who you think!」,我愣住了,突然覺得這句話好像是從我心底中說出來的。
我望向洗衣籃,裡面堆滿的,沒有一件是我自己的。我翻來翻去,翻遍整個籃子,在籃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件自己的舊睡衣——皺巴巴的,還有個小破孔,彷彿已被遺忘了好些日子。
那晚,我坐在鏡前,對著鏡子的阿晴說:「姊姊,洗衣籃太重了吧!更何況那些弟弟的、妹妹的、媽媽的、爸爸的,他們都可以自行處理呀…… 您想轉職嗎?」
阿晴點了點頭,然後遞給我一張紙,上面寫著《姊姊角色調整備忘錄》
- 即日起,姊姊將不再負責以下事項:
- 家族群組的氣氛維持
- 父母冷戰時的翻譯與調解
- 弟妹戀愛失敗後的心理急救
- 洗衣籃的無限擴容
- 姊姊將轉職為:
- 自由人
- 偶爾耍廢的女子
- 洗衣籃使用者(限本人衣物)
- 備註:
家人如有緊急需求,請先嘗試自行處理,或撥打「I am not who you think!」熱線,但熱線電話都是由AI 機械人先行作答。
隔天,我把這張備忘錄貼在廚房的冰箱上。弟弟看見了對媽媽說:「姊姊她瘋了嗎?」媽媽看了笑而不語,而我回了一句:「瘋得剛剛好!」
從那天起,我學會說「不」,學會「聽不見」、「看不到」、「不出手」,也學會在鏡子前跳舞——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讓自己過得自在點。
故事靈感取材自:百喻經癡人泣鏡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