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者》觀後感:造山者們的軌跡與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造山者》這部紀錄片拍得比我想像的要好,記錄了從1970年代送第一批工程師到美國RCA公司學習半導體技術開始,一直到2025年因地緣政治、晶片供應鏈等問題產生的問題與衝突。電影訪談了多位當時到美國RCA的工程師,這些工程師現在都是赫赫有名的半導體產業大老,從他們的還原可以看到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政府、學界跟產業界如何貢獻一己之力,最終創造了所謂的「護國神山」。電影的中後段,介紹了聯電、台積電、世界先進的發展故事,呈現了這些半導體公司怎麼走到現在的地位,因此也記錄了產業界的觀點與詮釋,並帶出了台灣現在面臨的人才、能源問題,以及在地緣政治議題與美中貿易戰的衝突下,台積電乃至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

如果你擔心這部電影的政治味、說教味過於濃厚,甚至帶有政治立場的話,我想大可以放心,因為影片並未過於著墨當今政治人物,反而是著重在彼時政府的決心與產業界的毅力之上,《造山者》選擇的是從這些經歷過「造山運動」的前輩口中還原當時他們面臨的挑戰,是一部非常值得品味的紀錄片。

--

台灣晶片產業發展歷史,其實就是台灣經濟發展歷史的縮影,我在研究所時期曾投入研究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歷史,「發展型國家」理論就是在說明台灣如何在應對外在威脅與資源不足的困境下進行快速工業化以達成高度經濟發展的歷史。因此我起初對《造山者》的期待並不高,如果只是歷史的話,學術界已經有了很多的討論。

有什麼好看的?

但這是一部還原歷史的紀錄片,不是學術討論,我在爬梳文獻與史料的時候看不見潘文淵先生在圓山飯店508號房的努力,沒辦法感受到當年第一批赴RCA的工程師在講述孫運璿部長要求他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時的感動與情緒起伏──當我看到受訪者哽咽時,我也跟著默默熱淚盈眶。

這是一段橫跨五十年的歷史對話。

1945年以後的台灣是一個百廢待興的島嶼,退居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一方面以各種手段力求穩固統治基礎,一方面思考的是如何重新建設這塊飽經蹂躪的土地,因此以國家的力量帶動產業發展的發展型國家便應運而生。在二三十年的經濟發展之後,看似已經穩定的台灣再次面臨挑戰:兩次石油危機使產業轉型迫在眉睫,台灣亟需新的產業政策以回應經濟的困境,加以隨之而來的退出聯合國以及中美斷交。

這樣風雨飄搖的時代背景,催生了一眾護國神山。

然而,主流學術視角經常著眼於國家的選擇,或是個人的遠見,忽略了眾多「科技行動者」的選擇與成就,我認為《造山者》很好的帶出了這個討論,也就是為什麼半導體產業如此成功?

這些赴RCA學習的工程師們的心路歷程是值得紀錄,以及慎重紀念的。這段歷史並非如我們所熟悉的那麼順風順水,更何況當時國家也並非如理論所解釋的那樣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政府內部其實也是充滿擔憂,甚至有許多衝突。這就是這部紀錄片的價值之所在。台灣的護國神山群並非少數人的奇蹟,或是國家的英明能單獨創造的,而是背負這段歷史的造山者們默默的扛起時代的巨輪並推動它往下一個方向前進,如同大家常用以自我解嘲的「十萬青年十萬肝,GG輪班救台灣」。如果Intel在凌晨遇到設備問題,需要等到隔天早上才能處理,但台灣卻能在兩個小時後恢復正常,這就是護國神山得以成長茁壯的重要原因之一。電影也記錄了當年第一批工程師與RCA公司的互動,一群高學歷的工程師向中小學畢業的作業員學習半導體製作,他們不因學歷高所以自我懷疑或感到挫折,而是專注、努力的學習技術,並完成任務,把技術帶回台灣,從而創造了護國神山神話的起點。

這樣的精神讓我感動不已,那種為了國家、社會而奉獻的精神,想著自己能為眾人做些什麼的使命感,環繞在這一個多小時,也是我之所以極為推薦《造山者》的另一個原因。如果你也曾為了自己能做些什麼而困惑,說不定感受前人們的精神,能有所新的想法。

《造山者》並未神話、偏厚某些視角,或是政治人物,它只是嘗試補足傳統敘事被遺忘的造山者們的軌跡。

所以這是一段跨越五十年的歷史對話,也是一種「默默無名的超級英雄式」故事,因為我們耳熟能詳的敘事架構是政府如何英明,個人如何堅決,可是這都忽略了為何半導體產業如此成功的這個問題。發展型國家不只創造了半導體產業,造船、汽車、重工業也都曾是國家努力扶持的目標,但只有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產業成為膾炙人口的故事,甚至影片中也提及了世界先進的故事。這說明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有與其他產業的不同之處,《造山者》雖然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但我認為「造山者」們的軌跡應該足以回應。

如果《造山者》只是千篇一律的從主流政治學或社會學理論角度解釋半導體產業為何以及如何被選擇,那就無異於複誦教科書或維基百科,《造山者》選擇以「科技行動者」的視角,從個人的經驗與詮釋還原這段歷史,喚醒大眾對造山者們的重視與紀念,這樣的嘗試令人驚豔。我們應該稱頌的不只是某些政治人物或是大老,更應該銘記這個成就是眾人們造山的結果。

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從眾人的成就結晶往下看到個人的努力與付出,也許偉大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也不是一個人能創造,但如果把眼前的事做好,做到更好,那你也是在你的領域內的造山者,因為護國神山也是這樣打造出來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強納森的沙龍
6會員
11內容數
「我愛你」是最耳熟能詳,在路上容易聽到,在電視劇中容易看到的三個字。可是愛究竟是什麼?有哪些形式?元素?表現?情緒?我也不知道,所以想多讀點書,來看看到底什麼是愛。
強納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22
人類就是這種可悲的生物吧,最荒謬的是在悲觀跟宿命的輪迴當中,還有人不肯接受這些原罪而意圖戰勝命運。
Thumbnail
2023/11/22
人類就是這種可悲的生物吧,最荒謬的是在悲觀跟宿命的輪迴當中,還有人不肯接受這些原罪而意圖戰勝命運。
Thumbnail
2023/10/02
中秋過了,也該是夏天結束的時候,雖然實際上台灣並沒有國文課本上面那種明確的四季,但合理預期冬天慢慢來臨的樣子了。 夏天跟冬天的生活,是極為不同的光景,但共通之處在於惱人的潮濕天氣。
2023/10/02
中秋過了,也該是夏天結束的時候,雖然實際上台灣並沒有國文課本上面那種明確的四季,但合理預期冬天慢慢來臨的樣子了。 夏天跟冬天的生活,是極為不同的光景,但共通之處在於惱人的潮濕天氣。
2023/09/07
難聽未必不能打動人心,然後,就算我們很難聽,但我覺得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我根本不在意我們難不難聽,因為我相信,在可能某個夜晚,在這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我們那麼難聽的歌,可以刺進某一個跟我們一樣多愁善感,並且沒有自信的人,然後給他一個勇氣。 我可以保證這世界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個傷心欲絕。
Thumbnail
2023/09/07
難聽未必不能打動人心,然後,就算我們很難聽,但我覺得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我根本不在意我們難不難聽,因為我相信,在可能某個夜晚,在這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我們那麼難聽的歌,可以刺進某一個跟我們一樣多愁善感,並且沒有自信的人,然後給他一個勇氣。 我可以保證這世界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個傷心欲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供應鏈戰爭》帶領讀者瞭解現代電子產品背後的原料從開採到最終產品的歷程,探討人類在追求科技與經濟發展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透過親身的探訪經歷,作者不僅詳實報導採礦過程,更進一步引導讀者思索原料開採對生態及人類健康的影響。本書讓讀者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資源,並減少對環境的損害。
Thumbnail
《供應鏈戰爭》帶領讀者瞭解現代電子產品背後的原料從開採到最終產品的歷程,探討人類在追求科技與經濟發展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透過親身的探訪經歷,作者不僅詳實報導採礦過程,更進一步引導讀者思索原料開採對生態及人類健康的影響。本書讓讀者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資源,並減少對環境的損害。
Thumbnail
我是安徽的一個農民,1985年夏天去一個高度發達的外星球生活了一個月時間。不但了解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情況,還掌握了他們許多超前的科學技術,以及與宇宙核心秘密有關的方程。     特別是他們的人工場掃描技術,可以取代我們地球上流行的電能,是電的升級產品,一旦被我們社會所重視,立即可以引起人類天翻地
Thumbnail
我是安徽的一個農民,1985年夏天去一個高度發達的外星球生活了一個月時間。不但了解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情況,還掌握了他們許多超前的科學技術,以及與宇宙核心秘密有關的方程。     特別是他們的人工場掃描技術,可以取代我們地球上流行的電能,是電的升級產品,一旦被我們社會所重視,立即可以引起人類天翻地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唯一能有實際例子的方式,真正活生生的人類設計例子。不是那些來接受知識並被啟發的人,而是那些經歷了七年的去制約化過程的人。那些走過去制約化過程的人。那些到達另一邊的人。他們是能通過自身的存在來向他人展示,而不是通過言語。
Thumbnail
這是唯一能有實際例子的方式,真正活生生的人類設計例子。不是那些來接受知識並被啟發的人,而是那些經歷了七年的去制約化過程的人。那些走過去制約化過程的人。那些到達另一邊的人。他們是能通過自身的存在來向他人展示,而不是通過言語。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