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科技大歷史(下)近現代的重要拐點:了解過去,站穩現在,看清未來|怪獸科技公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人類在不到一個世紀創造出的知識總和,超過了過去自文明開始以來所有的時代,從數位轉型(DX)到現在講求數位加速(digital acceleration),用 AI 賦能。

接續上篇文章討論科技的功利與非功利,這篇文章我們聚焦於近代到現代的大歷史。

怪獸科技公司@科技大歷史

怪獸科技公司@科技大歷史

近現代科技大歷史的重要拐點

在人類科技發展史上,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通常是一致的,而在東方大部分時期,我們走實用主義路線,往往在技術的發展優先於科學。

西方的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二者的發展基本上是一致的,到了中世紀早期,二者則同時停滯了。這造就中國過去在技術上明顯領先於歐洲。

不過,歐洲在中世紀後期和文藝復興以來,大學的誕生、文藝復興、印刷術的出現、宗教改革造就科學進程不斷累積和進步,透過資訊的產生、傳播,累積到一個臨界點時科學大爆發,也就是我們常談到的歐洲近代的科學革命。

但就算科學快速發展,科學也不是等速進步的

你會發現我們一直談科學而不是技術,因為歐洲在技術上相較科學有所延遲。

在牛頓那個年代,歐洲人雖然在產生新的知識上已經明顯領先於東方人,但科技的重要觀察點在於能量和資訊,在能量的利用上,歐洲並不比東方人領先;直到 17 世紀,英國圈地運動引發農業革命,歐洲在農耕技術上才趕上中國。

而歐洲經濟落後的情況,直到 18、19 世紀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之後才得到改變,這時技術才終於跟上了科學前進的步伐。

整個科技史,都與能量和資訊相關

進入 20 世紀之後,科技的發展一方面是能源的進步,從原子能到各種綠能:另一方面是資通訊(ICT)技術的發展,它是整個 20 世紀至今科技發展的主旋律。

此外,人類在 20 世紀發現了 DNA 的螺旋結構以及宇宙誕生的時間和方式。這兩項重大發現,本質上是人類對宇宙形成資訊和生命形成資訊的破解。整個科技史,從過去到未來,都與能量和資訊直接或者間接相關。 

回到 1666,牛頓奇蹟年

我們都知道牛頓 (Isaac Newton, 1642-1726)對現代科學的作用。但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這個巨人就是提出科學方法論的笛卡兒。

那什麼是科學方法?科學方法論的起點是「懷疑一切」。

  • 提出問題。
  • 進行實驗。
  • 從實驗中得出結論並解釋。
  • 將結論推廣。
  • 找出新問題。

近代科學與古代科學(古希臘)的區別是重視實驗。而實驗的前提是提出好問題,起點是懷疑一切。這種科學方法論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批判性思維。

真能創新與批判思考,還是內卷?

沒有科學方法論就沒有今天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會解很難的題目,但是能不能提出好的問題,敢不敢質疑現狀,還是持續在內卷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375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怪獸科技✖️商管人文、怪獸科技✖️人生職涯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2.3K會員
402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這篇專訪文章,成長思維人生學的 Miula 將分享他的見解和策略,並從 Xbox 第一代的廣告“Life is short. Play more.”(生命短暫,要多享受)中,給予我們人生啟示,讓我們重新找回看見自己進步成長的快樂!
面對追求快速成功的思維下,透過 Miula 的經驗分享,探討追求快速成功是否值得,以及如何克服人生職涯路上的三大障礙。 Miula 將為我們剖析年輕人常遇到的三大難題:恐懼失敗、過度內卷的競爭心態,以及對分享助人的猶豫。
在快速變化的社會,許多人感到焦慮,成長思維貌似成了一種負擔。這篇專訪 M 觀點、成長思維人生學的主講 Miula 的文章,將帶你從科技、商業角度重新思考如何應用成長思維,找到生活和職涯的更好版本,探討如何克服內心壓力,找到行動的勇氣,並將科技思維應用於個人成長。
這篇文章從管理學、歷史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為何諸葛亮死後蜀國會全軍覆沒,甚至之後中國的昔日霸主地位還讓給西方國家。分析東西方人思維差異,探討儒家文化與科技快速變化之間的衝突。破解人生追求的根本,從內在自我「逆向思考」,探討成功人士追求的真正核心,探討諸葛亮的管理方式和為什麼他的謹慎導致蜀國的命運。
當用戶回饋 App 操作不直覺的問題時,是否應該聽取他的建議或調整界面呢?本篇文章探討當用戶反映 App 非直覺使用時,應該怎麼處理,以及專業人士如何被知識所限制。同時,也討論了日本企業為何要求說五遍的文化背景,以及老闆和員工間常見的溝通問題。最終提出瞭如何有效提升執行力的問題。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這篇專訪文章,成長思維人生學的 Miula 將分享他的見解和策略,並從 Xbox 第一代的廣告“Life is short. Play more.”(生命短暫,要多享受)中,給予我們人生啟示,讓我們重新找回看見自己進步成長的快樂!
面對追求快速成功的思維下,透過 Miula 的經驗分享,探討追求快速成功是否值得,以及如何克服人生職涯路上的三大障礙。 Miula 將為我們剖析年輕人常遇到的三大難題:恐懼失敗、過度內卷的競爭心態,以及對分享助人的猶豫。
在快速變化的社會,許多人感到焦慮,成長思維貌似成了一種負擔。這篇專訪 M 觀點、成長思維人生學的主講 Miula 的文章,將帶你從科技、商業角度重新思考如何應用成長思維,找到生活和職涯的更好版本,探討如何克服內心壓力,找到行動的勇氣,並將科技思維應用於個人成長。
這篇文章從管理學、歷史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為何諸葛亮死後蜀國會全軍覆沒,甚至之後中國的昔日霸主地位還讓給西方國家。分析東西方人思維差異,探討儒家文化與科技快速變化之間的衝突。破解人生追求的根本,從內在自我「逆向思考」,探討成功人士追求的真正核心,探討諸葛亮的管理方式和為什麼他的謹慎導致蜀國的命運。
當用戶回饋 App 操作不直覺的問題時,是否應該聽取他的建議或調整界面呢?本篇文章探討當用戶反映 App 非直覺使用時,應該怎麼處理,以及專業人士如何被知識所限制。同時,也討論了日本企業為何要求說五遍的文化背景,以及老闆和員工間常見的溝通問題。最終提出瞭如何有效提升執行力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超古代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便走向滅亡。 這是物極必反,他知道現在的世界也...
Thumbnail
科技的發展 科技的發展並非是不斷加速進行,而是在某一個時間點有個突然的大幅進展 19世紀通訊革命改變了政治、軍事、經濟的樣貌 科技與經濟成長率的關係 經濟成長率未必完全來自於科技 ex: 美國以及英國都是為在科技的前端,但美國GDP卻高於英國 從歷史觀察科技對經濟的影響 科技最早都集中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以理解未來三十年的科技發展方向,是值得每一位科技愛好者和預測愛好者閱讀的一本書。它探討了未來社會和經濟的預測,並提供了一種更加廣泛和全面的視角。此外,這本書對於未來三十年的科技發展方向和各行業的預測都十分準確,因此對於瞭解未來科技趨勢有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科技是進步的動力,而非毀滅的元兇。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科技對後代的影響。有人認為,手機、社交媒體等科技產品讓人沉迷其中,導致人際關係疏離,學習能力下降,甚至影響身心健康。然而,這種觀點過於片面,忽略了科技為人類帶來的巨大進步和便利。我堅信,科技並非洪水猛獸,而是推動
在當今數位化的時代,人工智慧已然成為企業界的一個焦點。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一種商業策略的轉型。然而,要了解人工智慧的意義和影響,我們需要回顧其起源。
「基礎科學研究與現實脫節是理所當然, 許多廣為商用的技術在發明之初也是無用之物。」 我在文章〈004|為什麼研究人員需要了解商業模式?〉上收到了回覆。 的確,我在28歲以前也這樣覺得。 尤其我從18-25歲這七年,分別在台大數學系,台大應用數學所,中研院統計所裡面看到的基礎研究,
新的一年到來,世界漸漸的平和下來,科技的發展也在重新調整方向。希望未來邁向如同文藝復興時代一樣,聚焦於全人的觀點與人性的價值,讓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運動家等,都能在科技的幫助之下,持續創作與競爭,創造美好的作品。希望未來科技去成就的是全人的美麗和豐富,以及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超古代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便走向滅亡。 這是物極必反,他知道現在的世界也...
Thumbnail
科技的發展 科技的發展並非是不斷加速進行,而是在某一個時間點有個突然的大幅進展 19世紀通訊革命改變了政治、軍事、經濟的樣貌 科技與經濟成長率的關係 經濟成長率未必完全來自於科技 ex: 美國以及英國都是為在科技的前端,但美國GDP卻高於英國 從歷史觀察科技對經濟的影響 科技最早都集中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以理解未來三十年的科技發展方向,是值得每一位科技愛好者和預測愛好者閱讀的一本書。它探討了未來社會和經濟的預測,並提供了一種更加廣泛和全面的視角。此外,這本書對於未來三十年的科技發展方向和各行業的預測都十分準確,因此對於瞭解未來科技趨勢有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科技是進步的動力,而非毀滅的元兇。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科技對後代的影響。有人認為,手機、社交媒體等科技產品讓人沉迷其中,導致人際關係疏離,學習能力下降,甚至影響身心健康。然而,這種觀點過於片面,忽略了科技為人類帶來的巨大進步和便利。我堅信,科技並非洪水猛獸,而是推動
在當今數位化的時代,人工智慧已然成為企業界的一個焦點。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一種商業策略的轉型。然而,要了解人工智慧的意義和影響,我們需要回顧其起源。
「基礎科學研究與現實脫節是理所當然, 許多廣為商用的技術在發明之初也是無用之物。」 我在文章〈004|為什麼研究人員需要了解商業模式?〉上收到了回覆。 的確,我在28歲以前也這樣覺得。 尤其我從18-25歲這七年,分別在台大數學系,台大應用數學所,中研院統計所裡面看到的基礎研究,
新的一年到來,世界漸漸的平和下來,科技的發展也在重新調整方向。希望未來邁向如同文藝復興時代一樣,聚焦於全人的觀點與人性的價值,讓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運動家等,都能在科技的幫助之下,持續創作與競爭,創造美好的作品。希望未來科技去成就的是全人的美麗和豐富,以及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