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欣賞的一些名人、藝人或者演員有哪些?
我想先分享我自己一直很欣賞的幾位演員。第一位,毫無疑問,就是湯姆·克魯斯。
我成為他的粉絲,是從《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這部電影開始的。
原本我只是單純觀影,並不是他的粉絲,但當那個2 分 30 秒的飛行任務目標出現、而長官又把它調整成 4 分鐘的時候,我覺得那是一個很有張力的安排。
孫最震撼的是,湯姆·克魯斯飾演的角色違抗命令並親自上陣,最終在 2 分 15 秒前完成任務——那一幕我真的被擊中。
這部片我二刷了,第二次看時甚至多了更多情緒,很多鏡頭讓我眼淚自動落下。他不只是演得好,他是整個電影精神的核心。
更讓我佩服的是,他已經超過 60 歲,還能持續拍《不可能的任務》系列,而且身手與狀態都維持得這麼好。他在訪談裡透露過,他對於這份工作的熱愛,他的信念,他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創造什麼——他想在電影這個產業中,留下自己的傳奇與故事。
你去回顧他過去的舊片,會發現他不是偶然成功的,他是真有料。而且不管是《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還是《Top Gun》,這些作品已經不只是電影,而是文化符號,是動人的傳奇。
除了湯姆·克魯斯,我也很欣賞布萊德·彼特(Brad Pitt)。最近他主演的《F1》電影令人期待,而我自己很喜歡他以前演的《魔球》(Moneyball)。這兩部電影,其實在某些層面上有相似之處,尤其是精神核心。
《魔球》這部片給我很深的感觸,它不只是體育電影,更是講述一種對抗體制、挑戰主流、相信數據與信念的故事。這些故事之所以打動人,不僅是劇本與拍攝手法,而是演員把那個角色「活」出來了。
透過這些電影,我有個強烈的感受就是——人生六十歲才開始也不晚。
能在這個年紀還拍出如此有張力與動能的電影,真的讓我重新思考:年齡從來不是限制,限制我們的,只有我們的信念。
如果一個人到了六十歲,認定自己老了,什麼都不想做了,那他的人生也就會被這個信念所框架。但如果一個人六十歲,仍相信自己有無限可能,還有許多事情等著去完成,那他自然會活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信念 → 行動 → 結果,這個模型是我一直很相信的。就像我的書《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裡面強調的核心理念——你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會創造出什麼樣的行動,而這些行動最終會形成結果。這中間看似簡單,但卻往往被忽略。
不論你是創業、寫作、經營事業或人生目標,在遇到瓶頸、低潮、挫折時,你的信念會決定你是否能挺過去。
如果你相信「這就是極限」,那就真的會停在那裡;但如果你告訴自己:「這只是過渡期」,那你就有機會調整、重整、再出發。
這些都是我透過電影學到的。
而我認為,文字創作其實就是一段旅程。
我們把想法、故事、體會、信念用文字記錄下來,一點一滴累積,最終不知道會走到哪裡。但只要市場給出回饋,只要有人因此受益、甚至願意付費支持你,那就表示:你走在對的路上。
所以我會繼續學習、產出、創作內容。這是我當下的方向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