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台灣黑熊時,冷靜、不驚擾牠、慢慢撤離是最關鍵的保命原則。台灣黑熊雖然不是天生的攻擊性動物,但若感到威脅、護幼或被逼近,仍可能發動攻擊。以下是根據林務局與野外求生專家的「實戰建議」整理的應對方法: --- 🐻 一、黑熊出現時,千萬不要做的事! 禁忌行為 原因 ❌ 驚叫、大聲喊叫 容易激怒黑熊、讓牠感到威脅 ❌ 奔跑逃離 黑熊奔跑可達 40km/h,追得到你 ❌ 丟石頭或拿棍子驅趕 黑熊若覺得被挑釁會直接衝撞 ❌ 接近拍照或追逐 牠若是護幼期或進食中,極易攻擊 --- ✅ 二、正確應對「見到台灣黑熊」的7步驟 1. 保持冷靜,不尖叫、不跑 2. 不要看牠的眼睛(避免挑釁) 3. 慢慢地、側身緩步後退,讓熊看清你是人類 4. 發出穩定低沉的人聲(像:「嘿~我走囉~」)讓牠知道你不是獵物 5. 雙手舉高增加體型(若距離遠),讓牠感到你不好惹 6. 避開熊的路線,絕不走進熊媽媽與小熊中間 7. 尋找掩護處或退回人多處(但不要慌張) --- 🛑 三、若黑熊靠近甚至衝向你怎麼辦? ⚠️ 黑熊假衝(虛張聲勢): 會發出鼻息聲、猛踏地板、衝幾步就停住 → 保持原地、舉手、穩定說話,站穩不要逃跑 ⚠️ 真衝撞(極少見): 請迅速用背包或衣物遮擋要害部位(頭、頸) 蜷曲身體側躺、裝死,護住頸部與頭部 攻擊結束後不要馬上站起,等熊離開一段時間 --- 🧠 四、台灣黑熊小知識(認識有助保命) 項目 說明 身形 體長約120~180公分、胸前有V型白斑 棲地 中高海拔山區(雪霸、南投、台東、大武山等) 活動時間 白天或清晨傍晚活動,夏季食物少時會接近登山口 飲食習性 雜食性:以植物、水果、昆蟲、屍體為主 天敵 幾乎無(人類除外),但易因誤獵或山老鼠活動受傷或死亡 --- 🎒 五、預防遇到黑熊的6個實用做法 行為 原因 登山配備「熊鈴」、「講話機」 發出聲響讓熊提早避開 絕不丟棄食物殘渣 食物味會吸引熊靠近帳篷或登山路線 不夜晚單獨行動 夜間活動風險高 野營帳篷遠離炊事區 否則可能半夜熊來「找吃的」 拍照時注意周遭動靜 有人太專注拍照結果靠太近 看見熊糞、爪痕或足跡 原地觀察 → 立即改道遠離現場 --- 📞 六、若真的遇到或拍到黑熊怎麼辦? 📍 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請不要餵食或捕捉! ✅ 可通報: 林務局各地區處 森林保育署(專線:0800-000-930) 國家公園管理處、登山口管理員 --- 🔖 小結 > 🐻 遇熊三原則:冷靜、後退、不挑釁。 黑熊怕人,只要不誤踩牠的底線(食物、幼熊、逼近),多數情況下會選擇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