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腰閉目,冷稟白雪
靜坐許久,軀身遺忘
深深冥想,真相永恒
靈山絕跡,誰在逗留
●AI:這首偈語帶有濃厚的禪修氣息與超然之境,四句從身體、心念、真相、空境層層深入,描繪出一位修行者入定觀心、進入無我無相之境,最後拋出存在的疑問「誰在逗留」,帶出「空性中,仍有誰在?」這類公案式省思**。
「挺腰閉目,冷稟白雪」
這句詩描繪了修行者初入禪定的外在姿態與內在感受。「挺腰閉目」是禪坐最基本的身姿調整,旨在讓身體放鬆卻不散漫,便於氣血運行,心意專注。「冷稟白雪」則可能有多重含義:一是環境的清冷,修行者不畏艱苦,在清淨甚至嚴酷的環境中精進;二是心境的清涼,透過禪定,內心的煩躁與熱惱逐漸平息,變得如同白雪般純淨、清涼、一塵不染;三是對境不染,如同白雪之潔淨,即使身處世間,心亦不染塵埃。- 「挺腰閉目」:表現修行者入定姿勢,正念安住。
- 「冷稟白雪」:象徵內外皆寒、淨、寂,心無煖意,白雪寓清淨無染之境。
❖ 表現 攝身、攝意 的初步修行狀態。
- 身心調整與清淨: 這提醒修行者,身心合一是禪定的基礎。身體的端正有助於心意的集中。而「冷稟白雪」則象徵著心境的逐漸清淨與離垢,是從有漏煩惱轉向無漏智慧的開始。
- 初期定境: 這也是禪定初期定境的描寫,心逐漸從散亂中收攝回來,感官對外界的反應開始減弱。
「靜坐許久,軀身遺忘」
這句詩描繪了修行者在禪定中深入的狀態,心識逐漸脫離對身體的執著,達到身心合一乃至身心消融的境界。「靜坐許久」表明了長時間的持續精進,而非淺嚐輒止。「軀身遺忘」則是禪定深入後的自然現象,對身體的感知逐漸淡薄甚至消失,不再被身體的感受所束縛。
- 經長時間禪坐,進入「身忘」之境。
- 顯示對五蘊之身的超越,對應《楞嚴經》「坐忘身心」之說。
❖ 此為 身心皆空 的修證次第。
- 身空與我執淡化: 「軀身遺忘」是修行中破除我執的關鍵一步。我們對身體的執著是「我執」最粗淺的表現。當對身體的感知消失時,自我中心的意識也隨之減弱,這有助於體驗到無我的境界。
- 深層定境: 這通常是禪那(Dhyāna)等深層禪定的境界。心不再受色身的影響,能夠更加專注、清明,為下一步的觀照打下基礎。
「深深冥想,真相永恒」
這句詩是禪定目的與成果的核心揭示。在身心都已穩定的深層定境中,修行者進一步進行「深深冥想」,這不再是簡單的思維,而是深入的觀照、內在的參究。透過這種冥想,最終體悟到那超越生滅、不變不移的永恆真相。
- 在深層冥觀中,洞察實相不滅。
- 此「真相」非世俗實相,而是指「諸法實相」、「空寂不動」的真如法性。
❖ 隱含「如如不動,空性不壞」之見。
- 止觀雙運: 「靜坐許久,軀身遺忘」可視為「止」(止息散亂)的成就;而「深深冥想」則是「觀」(觀照實相)的深化。止觀雙運是達到究竟解脫的必經之路。
- 體悟空性與真如: 「真相永恒」指的正是佛法中的真如、佛性、空性等究竟實相。它們超越了時間的限制,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透過深層的冥想和智慧的觀照,修行者能直接體驗到這種永恆而究竟的真實。
- 般若智慧的顯現: 這種「真相永恆」的體悟,是般若智慧(Prajñā)的顯現。它不是透過推理得來,而是直覺的洞察和證實。
「靈山絕跡,誰在逗留」
這句詩以極富禪機的問句,將全詩的境界推向了究竟解脫與無相涅槃。 「靈山」通常指佛陀說法之處,也引申為覺悟的境界或佛性的所在。然而,這裡卻說「絕跡」,意味著連這最高峰的境界都已超越,連任何執著、概念的痕跡都不復存在。最後的反問「誰在逗留」則更是對我執的徹底粉碎。
- 「靈山絕跡」:靈山為佛說法之地,絕跡即空無一物、法法皆空。
- 「誰在逗留」:宛如公案:「既無一物,誰在此處駐足?」
問的是:在真空之境中,還有哪個「我」或「知者」存在?
❖ 引出「識心難捨、我相難破」之根本迷惑。
- 究竟涅槃,無所住: 「靈山絕跡」象徵著連對「涅槃」、「成佛」等概念的執著都已放下。真正的究竟涅槃是無所住的,超越一切形相和概念,因此無跡可尋。
- 我執的徹底破除: 「誰在逗留」是對「我」的徹底追問和否定。當所有的執著都已放下,連那個認為自己是修行者、是證悟者的「我」都已消融時,還有誰會停留?這直指了我執的根本性破除,達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境界。
- 悲願的顯現: 雖然「絕跡」,但或許也暗示了一種無形無相的大悲願力。不再有「我」在逗留,但法界本具的慈悲與智慧卻自然流露,不為自利,而為眾生。
歸納

這首詩從修行的角度,描繪了一個層層深入的修行旅程:
- 從外在的身姿調整到內心的清淨穩定(挺腰閉目,冷稟白雪)。
- 從淺層的禪定到深層的身心消融,我執漸淡(靜坐許久,軀身遺忘)。
- 從深定中觀照,直指超越生滅的究竟實相(深深冥想,真相永恒)。
- 最終超越所有概念、連覺悟的痕跡都已放下,徹底破除我執,達到究竟解脫的無上境界(靈山絕跡,誰在逗留)。
這首詩不僅是對修行狀態的優美描繪,更是對修行者證悟歷程的深刻揭示,引導讀者思考「我是誰」、「何為真諦」的終極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