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出離心|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慧光集|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閱讀筆記

結文

總而言之,思惟暇滿難得,可使閒暇之身變得有意義;思惟壽命無常之理,可鞭策自己精進;了知一切輪迴痛苦的本性,便會生起出離心及大悲心;了知因果差別,應如理取捨善惡;憶念解脫利益,可使自己對佛果生起歡喜心;依止真正的善知識,便可修學其意行,這些是共同外前行之六引導。皈依三寶,奠定了解脫道的基礎;發殊勝菩提心,樹起了佛子如海行為的框架;依靠念修金剛薩埵,便可以四力懺悔一切過患之根本墮罪;供三身曼茶羅,可積累一切功德之根本的福慧資糧;一切加持之源祈禱上師,可使自相續中生起殊勝智慧,這些是不共內前行五種引導。以及若修道尚未趨於究竟(未證悟以前)死亡便臨頭,則可令其往生清淨剎土的不修便可成佛之往生法,共有十二個引導。

依靠觀修四種厭世心可生起無偽的出離心,依靠觀修解脫的功德可開啟諸道之門,依止一切功德之源善知識可準備聖道的緣起,以皈依作為基礎,發殊勝菩提心,修學六波羅蜜多聖道則可將我們引入遍知圓滿正等覺的真實正道中。其他宗派共稱的三現分、三士道、大手印的顯宗引導等一切聖道的要訣,都完全可包括在此引導中。依靠念修金剛薩埵和供曼茶羅的無上方便,淨除罪障、積累資糧,還有甚深加持之密道上師瑜伽以及不修便可成佛的往生法教授,這些引導都是本派的無上特法。還要趣入寧體金剛藏聖道不共正行之門的人,先修持(密法)不共的三身引導,心識與覺性的引導等前行法之後,獲得直指實相覺性妙用的灌頂,方可實修正行之義。


📝閱讀心得

大圓滿前行分為:

  • 共同外前行
    • 暇滿難得
    • 壽命無常
    • 輪迴過患
    • 因果不虛
    • 解脫利益
    • 依止上師
  • 不共內前行
    • 皈依
    • 發殊勝菩提心
    • 念修金剛薩埵
    • 積累資糧
    • 上師瑜伽
  • 往生法

依靠觀修四種厭世心可生起無偽的出離心,四種厭世心為:

  • 暇滿難得
  • 壽命無常
  • 輪迴過患
  • 因果不虛

《略論》中「暇滿人身」歸類在道前基礎,而共下士道為:

  • 念死無常
  • 三惡趣苦
  • 皈依三寶
  • 深信業果

《三主要道》中與《普賢上師言教》相同分為四者:

  • 斷今生執
    • 人身難得
    • 壽無常
  • 斷後世執
    • 無欺業果
    • 輪迴苦

如果對於非佛教徒而言,能獲得利益的應該是無常、苦、無我與死亡的探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15會員
496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12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2024/01/12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2024/01/11
巴利聖典提到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槃、觀智及一切善法。
Thumbnail
2024/01/11
巴利聖典提到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槃、觀智及一切善法。
Thumbnail
2024/01/11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2024/01/11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巴利聖典提到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槃、觀智及一切善法。
Thumbnail
巴利聖典提到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槃、觀智及一切善法。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Thumbnail
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著世間,則無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Thumbnail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出世間的三乘法,根本在出離心,要首先學習發起。
Thumbnail
出世間的三乘法,根本在出離心,要首先學習發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