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出離心|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慧光集|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閱讀筆記

結文

總而言之,思惟暇滿難得,可使閒暇之身變得有意義;思惟壽命無常之理,可鞭策自己精進;了知一切輪迴痛苦的本性,便會生起出離心及大悲心;了知因果差別,應如理取捨善惡;憶念解脫利益,可使自己對佛果生起歡喜心;依止真正的善知識,便可修學其意行,這些是共同外前行之六引導。皈依三寶,奠定了解脫道的基礎;發殊勝菩提心,樹起了佛子如海行為的框架;依靠念修金剛薩埵,便可以四力懺悔一切過患之根本墮罪;供三身曼茶羅,可積累一切功德之根本的福慧資糧;一切加持之源祈禱上師,可使自相續中生起殊勝智慧,這些是不共內前行五種引導。以及若修道尚未趨於究竟(未證悟以前)死亡便臨頭,則可令其往生清淨剎土的不修便可成佛之往生法,共有十二個引導。

依靠觀修四種厭世心可生起無偽的出離心,依靠觀修解脫的功德可開啟諸道之門,依止一切功德之源善知識可準備聖道的緣起,以皈依作為基礎,發殊勝菩提心,修學六波羅蜜多聖道則可將我們引入遍知圓滿正等覺的真實正道中。其他宗派共稱的三現分、三士道、大手印的顯宗引導等一切聖道的要訣,都完全可包括在此引導中。依靠念修金剛薩埵和供曼茶羅的無上方便,淨除罪障、積累資糧,還有甚深加持之密道上師瑜伽以及不修便可成佛的往生法教授,這些引導都是本派的無上特法。還要趣入寧體金剛藏聖道不共正行之門的人,先修持(密法)不共的三身引導,心識與覺性的引導等前行法之後,獲得直指實相覺性妙用的灌頂,方可實修正行之義。


📝閱讀心得

大圓滿前行分為:

  • 共同外前行
    • 暇滿難得
    • 壽命無常
    • 輪迴過患
    • 因果不虛
    • 解脫利益
    • 依止上師
  • 不共內前行
    • 皈依
    • 發殊勝菩提心
    • 念修金剛薩埵
    • 積累資糧
    • 上師瑜伽
  • 往生法

依靠觀修四種厭世心可生起無偽的出離心,四種厭世心為:

  • 暇滿難得
  • 壽命無常
  • 輪迴過患
  • 因果不虛

《略論》中「暇滿人身」歸類在道前基礎,而共下士道為:

  • 念死無常
  • 三惡趣苦
  • 皈依三寶
  • 深信業果

《三主要道》中與《普賢上師言教》相同分為四者:

  • 斷今生執
    • 人身難得
    • 壽無常
  • 斷後世執
    • 無欺業果
    • 輪迴苦

如果對於非佛教徒而言,能獲得利益的應該是無常、苦、無我與死亡的探討。

avatar-img
101會員
46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出世間的三乘法,根本在出離心,要首先學習發起。
佛教是厭世與出世的宗教嗎?
由修三有過患,能生猛厲欲求出離輪迴之心,以彼滅除輪迴。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出世間的三乘法,根本在出離心,要首先學習發起。
佛教是厭世與出世的宗教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AI的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我們的世界,它不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創意的催化劑和合作的夥伴。在這個智能轉型的時代,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如何與AI有效互動,善用它的潛力來解決問題並開創未來。同時,我們也必須保持謹慎,認識到AI所帶來的倫理挑戰與風險。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光師傅說心經4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斷煩惱更是如此,唯有靠自己努力,自己的苦才有辦法超越。 愈認識煩惱,你就愈有動力去消滅它;愈不認識煩惱,你就愈可能認敵為友、任它擺布。所以要精進,要主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巴利聖典提到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槃、觀智及一切善法。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AI的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我們的世界,它不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創意的催化劑和合作的夥伴。在這個智能轉型的時代,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如何與AI有效互動,善用它的潛力來解決問題並開創未來。同時,我們也必須保持謹慎,認識到AI所帶來的倫理挑戰與風險。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光師傅說心經4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斷煩惱更是如此,唯有靠自己努力,自己的苦才有辦法超越。 愈認識煩惱,你就愈有動力去消滅它;愈不認識煩惱,你就愈可能認敵為友、任它擺布。所以要精進,要主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巴利聖典提到五種出離,即出家、初禪、涅槃、觀智及一切善法。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