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執行框架-治理、資金與法規配套
第6章:治理結構與跨部會協調
6.1 指導委員會模式
AI新十大建設的推動採用跨部會協作模式。其中,國發會負責整體計畫的規劃、預算籌編與資金調度;國科會主掌前瞻技術的研發,如TAIDE模型、量子科技等;經濟部則聚焦於產業輔導與應用推廣,例如對中小企業的補助;數位發展部則負責資料治理、資安以及關鍵的《人工智慧基本法》立法工作。此一分工架構旨在整合各部會的專業職能,以形成政策合力。
6.2 公私部門協力
此計畫的成功高度依賴公私部門的緊密合作。在基礎建設方面,政府與台積電、鴻海等產業巨頭合作建置算力中心。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也廣泛徵詢了軟體協會、工研院等產業公協會與法人的意見,以確保政策方向能切合產業實際需求。
第 7 章:金融引擎:預算與投資機制
7.1 初期預算規模
計畫在未來四年預計投入約新台幣1,900億至2,000億元的預算,資金來源涵蓋科技預算、公共建設預算以及國發基金。這筆龐大的初期投資,展現了政府推動此項國家級戰略的決心。
7.2 國發基金作為創投催化劑
國發基金在此計畫中扮演著關鍵的「點火」角色。其規劃匡列總額達千億的資金,成立十大「百億主題式基金」,鎖定AI、機器人、綠色成長、文創、醫療等關鍵領域進行投資。其中,專門針對AI新創的「加強投資AI新創實施方案」,匡列了100億元額度,採取與民間創投(VC)共同投資的模式,由政府與民間資金共同承擔風險、分享利潤,以活絡早期投資生態系。
7.3 中小企業導入補助
為達成「產業應用百萬家」的目標,經濟部等單位推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補助計畫。例如,「中小型製造業AI工具庫補助」計畫,提供最高15萬元的數位點數,讓中小企業能以較低門檻採購經政府嚴選的AI解決方案,以解決生產或管理上的瓶頸。此外,亦有鼓勵中小企業組成聯盟進行跨域研發的補助計畫,支持其發展創新技術或商業模式。
表3.1:政府AI發展相關資金與補助計畫

第8章:法規困境:一場與過時法規的競賽
8.1 「卡住的」法律框架
儘管政府在資金與政策上大力推動,但此計畫面臨一個根本性的瓶頸。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已多次公開坦言:「有很多的法令卡住AI發展,特別是Gen AI(生成式AI)」。此一表態凸顯了現行法規環境與AI技術快速發展之間的巨大落差,已成為阻礙創新的主要障礙。
8.2 鬆動的基石:《人工智慧基本法》
此法規困境的核心,在於作為AI發展上位指導原則的《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至今仍未完成立法程序。這部法律的延宕,使得企業在資料使用權、演算法的透明度、智慧財產權歸屬、法律責任劃分以及倫理準則等方面,皆處於高度不確定的狀態。對於需要處理大量數據,尤其是敏感個資的生成式AI應用而言,缺乏明確的法律指引無疑是巨大的商業風險。
8.3 五大亟待改革的領域
國發會已初步盤點出五大亟需通盤檢討修正的法規面向,包括:1. 智慧財產權與著作權的釐清、2. 資料治理與開放、3. 個人資料保護、4. 國際AI專業人才的延攬與留用,5. 建立繁體中文AI訓練語料庫的相關授權機制。
此一現狀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政府一方面已經備妥了鉅額的資金準備投入,另一方面卻受困於停滯不前的法律框架,呈現出「錢到位,路不通」的窘境。政府已明確規劃了國發基金的千億投資計畫與多項補助方案,財政上的「推力」極為強勁。然而,高層官員反覆承認的法律障礙,正形成一股巨大的「阻力」。這種矛盾,使得企業(特別是那些致力於開發資料密集型生成式AI的創新者)陷入兩難。例如,一家開發智慧醫療診斷系統的公司,在缺乏明確的《AI基本法》規範下,使用病患資料進行模型訓練將面臨巨大的法律與名譽風險。因此,立法改革的進程,而非資金撥付的速度,已然成為評估「人工智慧島」計畫能否成功的最重要關鍵指標。
第四部分:經濟與產業影響
第9章:各產業領域影響分析
9.1 資通訊硬體產業的超級週期
AI新十大建設將直接為台灣核心的資通訊(ICT)硬體產業注入強勁動能。隨著國內外大型資料中心與超級電腦的建置需求,對AI伺服器、高效能散熱解決方案、高速網路通訊設備(交換器、網卡)、高階印刷電路板(PCB)以及穩定供電系統的需求,將迎來一波營收的「超級週期」。這將鞏固並擴大台灣在全球AI硬體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9.2 半導體價值鏈的延伸
此計畫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是深遠且多層次的。除了持續推動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的先進製程外,更關鍵的是將價值鏈向上延伸。對先進封裝技術(如CoWoS)的需求將持續滿載,以滿足AI晶片異質整合的需求。更具前瞻性的是,計畫大力扶植的矽光子與共封裝光學(CPO)技術,將催生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系,從光學元件設計、磊晶、製造到封測,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開創新的成長曲線。
9.3 nascent軟體與服務產業
計畫中明確將「兆元軟體平台產業」列為目標,顯示政府意圖補強台灣相對薄弱的軟體實力。在AI技術的驅動下,金融科技(FinTech)、智慧醫療、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等領域有望迎來爆發性成長。政府透過資金引導與應用場域的開放,旨在培育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軟體與AI服務企業。
9.4 傳統產業的轉型
「產業應用百萬家」的推動,將對製造、零售、農業等傳統產業帶來結構性的轉變。AI技術的導入將不再局限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也能透過政府補助與輔導,應用AI進行生產流程優化、供應鏈管理、精準行銷與客戶服務,從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實現智慧化轉型。
第10章:投資機會與市場動態
10.1 辨識「政策驅動」的投資標的
AI新十大建設的推動,無疑為資本市場創造了清晰的投資主軸。投資者可依循政策支持的方向,發掘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標的。除了直接受益的硬體製造商外,在新興的軟體平台、利基型AI應用以及關鍵零組件領域,也將誕生新的市場領導者。
表4.1:關鍵產業領域:機會、挑戰與代表性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