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聊聊的是這一篇。
從後台看到,發現即便是少少的點閱率,但有AI果然還是有差,比較容易吸引大家的目光啊。
不過AI寫文章,會有人讀嗎? 我覺得真正的關鍵問題不在這。
最近剛好看到最衝擊的一句話,是從這本書裡面看到的,張大春在擔任小說評審的時候說,很多的小說都有一個問題:
「兩個印象模糊的人,在一個空曠的地方對話。」
鞭辟入裡,現在不論作什麼事情,都常常想到這句話。對啊,以前試著寫小說,寫一寫就放下,主要就是因為回頭看的時候,有夠無聊的。
不論AI寫,還是真人寫,寫出一個沒有什麼印象的幾個人發生的事情,那不會是我想要的。
所以對我來說,AI寫小說的關鍵問題,在於能不能夠寫出活生生的人。
不過這個其實也提出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儘管AI模型一直進化,能夠解出人類難以計算出的難題,但那似乎也都是在解決一些有正確答案的事情。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分享寫程式的心得與作品。寫程式是有很明確的目標的,目標就是把專案做出來。
目前有些人類的任務其實不太容易執行,對我來說,那是因為目標變成另外一個的緣故。
舉例來說,當我們旅遊時,需要訂機票、訂飯店、規劃行程,訂到一半的時候,礙於一些困難臨時更改目標,例如可能去東京玩的時候,原本的機票跟飯店訂到一半,一邊訂一邊討論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以前說過要去新的景點,所以機票跟飯店就取消,改定其他的行程。我想這個應該很多人都有這樣類似的經驗。
AI如果要修改目標,當然就是重新下prompt就好,但是如果你要得到精確的結果,那prompt就要很精細的調整。這個對於人的體感來說,可能還是稍微有點慢,這也是為何Claude提示工程指南會假設你使用這個指南之前,已經知道你自己在幹嘛。
我相信這個問題很快就能夠被解決了,尤其是openai出了智慧體之後,大家一定一直在競爭。AI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各行各業的人,使用AI就像指揮真人一樣,只是更有效率,更便宜。
不過就我自己的職業來說,我認為還有一點差距。
回到AI寫小說。我覺得這個跟寫程式其實很相似,你需要先架構很多內容,設計人物,設計對話的場景,這些場景會決定了什麼劇情的事情。這些劇情一環接著一環,這樣子才能一步一步往結局推進。
但話又說回來了,像是更文學一點的小說、哲學小說、意識流小說,個人認為可能AI還是滿難寫出來的。除非AI能夠複製你的意識,不然AI的意識,目前來說應該就是一連串的機率分配(?)
也許再等等吧,等到AI的token長到足以容納一個人一輩子的所有資訊,那可能有機會。所以這又會碰到硬體設備跟電力問題。結論還是先買個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