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願要付出多少代價?
許多小說或故事都會觸及到這個議題,許願跟代價,向超自然力量祈求,那麼就要付出相應甚至不對等的代價,如經典的猴掌傳說,或者像近代的孟若的小說〈樑柱〉,故事是身為萬年主婦的主角羅娜想要脫離悲慘的主婦生活,她內心對上帝祈禱之時,也不斷討價還價,什麼是可以付出的,什麼是要留下來的,但在最終願望有機會達成時,她卻不斷自問自己究竟跟上帝承諾了什麼?用什麼來當代價?
願望與代價似乎是緊緊相依,就好像不用愛德華愛力克跟我們提醒,等價交換的概念就早已根植於我們的內心之中。也因此,小水熊庫瑪的這本《萬應的恩賜》書名便早已宣告,對什麼都會答應的存在祈禱,之後要付出代價極大。
本書為五篇中短篇小說構成的連作小說,故事圍繞著某大企業熊家一家展開,熊家靠著膜拜詭異的神尊以得到財富,但得到過多,也應當付出應負的各種代價。
我只有偶爾會因為臉書的演算法看到作者的相關圖文創作,第一章熊寶與無極神尊的部分內容看起來是以前看過的〈我推的阿公〉的延伸,不確定其他篇是否也如此?第一章雖然看上去是延伸出來的故事,但在運作上卻非常合理自然,宛若〈我推的阿公〉才是根據本篇衍伸出的作品。
其後的幾篇則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透過現在與過去往復交織,推展阿公被推之後的故事,同時回顧過去發生的一切來加固故事的根基,同時讓藏在背後的邪神漸漸現出真身。在故事的建構跟鋪敘上,真的令人佩服作者的功力。尤其本書雖以恐怖來宣傳,不過文字節奏輕快,可是到該恐怖驚悚之時,氣氛又恰到好處。
同時各種哽和元素的運用也是其中一個亮點。不論是書中多次出現泛著紅光的神明廳,或是傳統家庭裡對女性及同性戀的歧視,詭異的基督教會(邪教不會只有一個的概念),這些元素和哽的運用除了有趣以外,也讓人對應到生命經驗的一部分而產生懷舊感及熟悉感。
但最讓人欣賞之處還是在於書中隨著據推進漸漸放進的少量克蘇魯元素,與故事的發展十分契合,看起來合情合理也不突兀,而且,若因為這些元素將位列台灣克蘇魯作品之中,本書也比打著台灣克蘇魯名號但只套用一些台灣地景而沒實質內涵的作品更加貼近台灣在地的風土民情,更加台灣克蘇魯。
整體而言,是非常優秀的閱讀體驗,也非常讓人期待作者接下來的作品。
小水熊庫瑪《萬應的恩賜》(臺北:悅知,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