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手掌的聲音——京極夏彥《鵼之碑》心得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們都知道兩隻手掌拍出的聲音,那麼,一隻手掌會拍出什麼聲音呢?」


這是白隱禪師的公案「隻手之聲」,不過大部分的人應該是在沙林傑的《九個故事》裡看到這句話。


一隻手的聲音是什麼?沒有聲音的聲音又是什麼?


或者我們跳脫公案,談談現實。兩隻手掌要拍出聲音,也是因為有所交集,若沒有交集,聲音也不會出現。


會想到這件事情,是因為本書後段,榎木津出場解謎時,不斷出現的平手比喻。我一度是想成沒有交集,不過走到結局時,想起來也很妙,或許是在形容大家看起來有共識,有結論,就像是在同一個規則下競賽,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交集,都是假的。


就像鵼。


京極夏彥的百鬼夜行系列,每一個系列都有一種妖怪,妖怪附身,除魅也是裡所當然。


鵼,也就是鵺,在許多日本ACG產品都會出現的妖怪,也因為它曾經嚇到過天皇,即使只出現過一次,但牠在妖怪的排名裡也是很高的那一級,跟土蜘蛛、兩面宿儺或菅原道真一樣經常擔任最終boss的角色。


鵼的形象也很特別︰猿頭、虎背、狐尾、貍足、聲音為鵼。和過往登場的妖怪不一樣,是由許多部件拼湊而成,也因此,在本書的敘述中,每個人都得到鵼的一部分,就像瞎子摸象的寓言,每個人都只摸到部分,但問題是,將這些部件,湊起來就真的會得到鵼嗎?又或者只是一群沒有交集的平行線?


京極夏彥在這裡展示了很有趣的蒙太奇手法,整個故事分成好幾條線,每條線裡面都存在著煞有其事的陰謀或案件,透過探索,漸漸將我們帶入某個陰謀之中,即使什麼都沒發生,我們和劇中人一樣在閱讀的過程中,也隨著出現的那些關鍵字特高、秘密研究、發光的石碑拼湊出一個巨大的陰謀。只是擔任偵探角色的京極堂的世界卻是如此雲淡風輕,躲在書庫裡讀書,彷彿帶著我們回到了《鐵鼠之檻》裡面那個書庫。而最後也是勞駕宛若置身事外的京極堂出馬,為漸漸陷入魔魅的眾人除魅。


當然,最後的謎底是什麼都沒有,這就不用再說了。


只是在那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國家暴力對於人的侵害,而他們的聲音卻沒聽見,只因他們是記錄上不存在的人,比起只在記錄上存在的妖怪,不過嗷嗷幾聲便能驚動天皇,讓名留青史的英雄出動除妖,這些不存在的山人,只是在時間流逝中隨之消逝。


一如沒被記錄下來的妖怪跟民俗。


而將這些存在大手一揮並且遮掩起來的,就是國家機器。


別說帝國了,即使是在台灣,也充滿了這樣沒有聲音的聲音。記得以前有一陣子文化部主導的台灣作家作品影視化計畫「閱讀時光系列」,裡面最讓我感到震撼的片段,就是夏曼.藍波安的作品《老海人洛馬比克》裡有一段,主角在山林裡活得好好的,有一天幾個操著外省腔的人進到山林,立即禁止他們的一切,對於主角針對山林所有權的質疑,只有一句「是國家的!」。簡單,卻又何其暴力。這也讓我想起,家族祖廟的土地在49後被當作日本產業徵收了大部分,或者課本上吹得像是什麼德政的農地重劃,實際上差點將家裡的田地劃到不屬於原來的地域,只能慶幸當時家裡也有親戚是有力者,能再大筆一揮把田地的位置改回來。


似乎有點離題太遠了,回到碑吧。但關於碑,我還想到一個很令人啼笑皆非的東西,同樣是的閱讀時光系列,吳濁流的〈先生媽〉結局,先生媽的墓碑上,竟刻著「生於民國前……死於昭和……」,簡直就是撒尿牛丸一樣的複合式紀年,除了荒唐還是荒唐,但這之上,我們或許可以看到有隻手意圖遮蔽,讓我們看不見某些事物以及硬要加進某些事物。紀錄或不紀錄,都是那隻手的決定。


也因此,整部作品裡的各方人馬在進行的是追尋,他們在黑暗中用手摸得的不是大象,是某種象徵,可能是父親的未竟之志、可能是殺父之謎,或是關於消失的屍體、不存在的廟宇書庫,每個人都有其想像,都源自同樣的事物,最後達到不同的結果,宛若無盡平手的猜拳,或又如京極堂所說︰「是解釋的問題。」


只是最終有權解釋的,都是有力者,只有他們才有能力留下紀錄以及碑文。


《鵼之碑》其實是三部作的第三部,或者說它有兩部前傳,前兩不都是收錄在《百鬼夜行.陽》裡的小說,一篇是〈墓火〉一篇是〈蛇帶〉,分別是看到發光墓碑的寒川和怕蛇的登和子的故事。而〈墓火〉的開頭是這樣的一個問句「神佛是人做出來的嗎?」讀完《鵼之碑》後,我想這或許也有影射奧本海默在原子彈發明時,引用《薄伽梵歌》的經文:「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的意味在。


做出來的神佛,一如做出來的大妖怪鵼,它們的存在,不是為了紀念,而是為了遮蔽「不存在」的人事物,遮蔽你的家園,遮蔽你的思考,最後讓你只聽見那隻手掌拍出的聲音。


京極夏彥著,王華懋譯《鵼之碑》(台北︰獨步,20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祁牙鳥的沙龍
1會員
36內容數
祁牙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8
很有趣的書,只是內容跟書名差有點多,中文書名的內容其實只佔一小部分而已,書的實際內容應該是日文原名標示的那樣「想用更豐富的詞彙,而不再只是用『牙敗』來形容我推」。 這個書名,或許是來自於書中某段的說明(p54)︰
2025/06/08
很有趣的書,只是內容跟書名差有點多,中文書名的內容其實只佔一小部分而已,書的實際內容應該是日文原名標示的那樣「想用更豐富的詞彙,而不再只是用『牙敗』來形容我推」。 這個書名,或許是來自於書中某段的說明(p54)︰
2025/06/01
《橫濱購物紀行》描寫的是在文明走入尾聲,人類的時代即將結束之前,在某個集落裡,有一位名叫阿爾法的機器人,一邊等待主人歸來,一邊獨自開著一間顧客寥寥無幾的咖啡廳。
2025/06/01
《橫濱購物紀行》描寫的是在文明走入尾聲,人類的時代即將結束之前,在某個集落裡,有一位名叫阿爾法的機器人,一邊等待主人歸來,一邊獨自開著一間顧客寥寥無幾的咖啡廳。
2025/05/13
因為看一看發現可以合在一起,所以就合在一起了? 《專業作家.編劇都在使用的「劇本中心式」故事創作法》,其實一開始看這個書名,還以為是指「以劇本為中心」發展出來的創作法,結果劇本中心只是一個機構的名字XD 本書算是很詳盡的創作書,真的就是手把手一步一步教你怎麼創作作品。
2025/05/13
因為看一看發現可以合在一起,所以就合在一起了? 《專業作家.編劇都在使用的「劇本中心式」故事創作法》,其實一開始看這個書名,還以為是指「以劇本為中心」發展出來的創作法,結果劇本中心只是一個機構的名字XD 本書算是很詳盡的創作書,真的就是手把手一步一步教你怎麼創作作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奇俠精忠傳》第四回道士葛玄一談到武藝拳術的分派,內家是武當張三峰創立,最厲害的是空手入白刃和點穴,武功走柔的一路;外家是少林派,拳術剛猛。同時,趙煥亭又加插了邊澄仰慕少林武術,入寺寄身廚下燒飯三年,誠心潛習的故事
Thumbnail
《奇俠精忠傳》第四回道士葛玄一談到武藝拳術的分派,內家是武當張三峰創立,最厲害的是空手入白刃和點穴,武功走柔的一路;外家是少林派,拳術剛猛。同時,趙煥亭又加插了邊澄仰慕少林武術,入寺寄身廚下燒飯三年,誠心潛習的故事
Thumbnail
「師尊!」三姝齊聲高呼,只瞧劍尖一化三、三化九、九化二十七,猶如奪命連環箭,猛烈攻往許震海!他反手攬樹旋身,躲到樹後,一旁的兩個青年連忙跨步,一者出刀抵禦鋥亮的劍鋒;一者擒腕制止憤怒的女子。
Thumbnail
「師尊!」三姝齊聲高呼,只瞧劍尖一化三、三化九、九化二十七,猶如奪命連環箭,猛烈攻往許震海!他反手攬樹旋身,躲到樹後,一旁的兩個青年連忙跨步,一者出刀抵禦鋥亮的劍鋒;一者擒腕制止憤怒的女子。
Thumbnail
只可惜師兄沒有隨身攜帶籠手的習慣(誤)。
Thumbnail
只可惜師兄沒有隨身攜帶籠手的習慣(誤)。
Thumbnail
張公佐亮好詠春⋯⋯
Thumbnail
張公佐亮好詠春⋯⋯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石州慢·和趙見獨書事,見獨善鼓琴》宋 王之道 天迥樓高,日長院靜,琴聲幽咽iat。(迥hing6) 昵昵恩情,切切言語,似傷離別piat。(昵nit8) 子期何處,漫高山流水,又逐新聲徹Tiat8(thiat)。(漫 buan7/ban7,逐tiok8/tik8) 彷彿江上移舟,聽琵琶悽切
Thumbnail
《石州慢·和趙見獨書事,見獨善鼓琴》宋 王之道 天迥樓高,日長院靜,琴聲幽咽iat。(迥hing6) 昵昵恩情,切切言語,似傷離別piat。(昵nit8) 子期何處,漫高山流水,又逐新聲徹Tiat8(thiat)。(漫 buan7/ban7,逐tiok8/tik8) 彷彿江上移舟,聽琵琶悽切
Thumbnail
郭德綱說《三國》,唸出一首詩⋯⋯
Thumbnail
郭德綱說《三國》,唸出一首詩⋯⋯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天冷雨細細,夜黑風微微 復聞撞鐘聲,響徹雲霄中 若聲無往來,不聚亦不散 若耳往聲處,趨善亦趨惡 若聲來耳邊,有集亦有滅 聞識與聞聲,在於修己心 三千法界心,理事則無礙 人與禽獸之別,在於有識 識之所以為業,不辨是非 是非舉措之難,未受師說 尊師明道之禮,文化之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天冷雨細細,夜黑風微微 復聞撞鐘聲,響徹雲霄中 若聲無往來,不聚亦不散 若耳往聲處,趨善亦趨惡 若聲來耳邊,有集亦有滅 聞識與聞聲,在於修己心 三千法界心,理事則無礙 人與禽獸之別,在於有識 識之所以為業,不辨是非 是非舉措之難,未受師說 尊師明道之禮,文化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