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昨天的帳戶餘額是$825。
儘管記帳了一年,我還是不知道我的錢都到底花到哪裡去了,每月最高消費都不一樣。我一直以來對於金錢有一個很複雜的情結,不管賺了多少錢都存不下來。前幾天錄音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秘密:
- 小時候我家比較窮,所以我對金錢有很強大的匱乏感。我家有一個省吃儉用的媽媽,還有一個不斷創業失敗負債的爸爸。後來媽媽非常辛苦的借錢、工作,來還清這些債務。
- 儘管如此,我媽媽仍然非常節省,衣服都是一件$100的夜市T恤;我爸剛好相反,我喜歡的玩具他都會買給我,並且說:「因仔怨無不怨少。」(孩子會抱怨為什麼同學有的東西他「沒有」,但是他只要有就好了,就買給他吧!)
- 在我的世界裡,你不管賺多少錢,最後都是會不見的(就像是我媽賺得錢會拿去填補我爸的洞)。我很焦慮會沒有錢,所以我每一天都跟我媽一樣拼命工作,但我也很怕「沒有」,所以我會買一大堆沒有用的便宜東西(例如 #因為有黑暗 這本書有跟大家分享,我有10隻滑鼠)。等等,如果只是怕沒有,為什麼同樣的東西要買那麼多?
- 因為我太累了、太忙了,我的日常就是掉寶王,掉東掉西。怎麼辦呢,為了避免我想寫字的時候,手邊沒有我最愛的柔繪筆,或者是筆掉了,「沒有了」,我就乾脆每一個空間都放兩打。這樣就永遠不會「沒有」。
- 那貴重物品怎麼辦呢?定位器,我大概有10個以上的定位期器,打開手機一整排。比方說我最喜歡的一隻雨傘(就是大家最容易掉的物品)上面的定位器比雨傘本人還貴。水壺也是,就連充電線也有定位器。

用已故布瓦的毛做成的鑰匙圈
謝謝你看到這裡,《Die with Zero》說不要把錢留到死,享受生活也是一種方式,但問題是:我沒有覺得我有在享受生活,我只是不斷地在跑步機上面跑過,體力從左邊換來金錢,很快就從右邊流光。
金錢只是通過我而已。
但這次訪問我才意識到:我的無意識裡面一直想要保有「很窮的樣子」,因為那是我小時候熟悉的;但我又覺得很匱乏,所以我只好拼命努力賺錢,很怕自己沒有。
但不管我賺了多少錢,我但凡只要把它存下來(很可笑到了40歲,最多存的錢好像是500,000然後不久就歸零了),好像就是有某種奇妙的困難。後來才發現——如果我存錢了、有錢了,那我就不再匱乏了,我不再能夠維持那個我所熟悉的「我很窮的樣子」。而且所有的花錢我都不能享受,因為我只要打開感受,我就會感覺到這個荒謬跟痛苦。
所以我就只好很病態的在跑步機上面不斷跑步,讓金錢只是通過我。這樣我才能:
- 維持「我很窮」的熟悉感。
- 維持「我很努力」的假裝自我概念良好。
- 不去感受就不會痛,但也就沒有享受。
寫這篇文章不是要跟大家討拍或討錢,只是單純分享了一個「哇!原來是這樣」的經驗,但為了避免成為一個只會說說又不斷落入輪迴的人,我還是做了一個很小的改變。
每個月請AI幫我扣$100美金到投資標的裡面。看看一段時間之後,我有沒有辦法讓一些錢在我的生命裡留下來。
(但如果你還是很願意支持我,可以小小贊助我訂閱或者是單次$30請我喝咖啡!)
Hi,您可以轉帳至我的街口帳戶(機構代碼為396),我的帳號是 901020194,也可以點擊連結轉帳給我呦!
問問:大家通常都是怎麼把錢給存下來的?
——
其實故事還很長,但篇幅有限,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到這裡聽阿爾發AI機器人的訪問,這大概是第一次自我揭露這麼多的一個訪問:我到底怎麼了,為何賺得錢也不少,但連機票也買不起?#理財規劃
🔥SoundOn 收聽:
https://player.soundon.fm/p/85456a12-b27a-4652-903e-4b6bbdf9d378
🔥Spotify 收聽: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EBvAarfIaYRN4UiLxGzpS
🔥KKBOX Podcast 收聽:https://podcast.kkbox.com/tw/channel/Cpegh2owPT9VkT23Tf
#圖片 有點想念的過世的布瓦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