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芙烈達》+《梵谷》|紙上劇場裡的藝術靈魂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這個數位時代,

多數人透過平板和影片認識藝術經典,

但這套書讓藝術家從書中跳出來,

達文西的好奇、芙烈達的傷痛、梵谷的光,

全都變成可以伸手翻動的紙上劇場。



raw-image

這套書不只是把畫作立體化, 

更透過精選的作品與簡潔的介紹,

為讀者開啟一扇認識藝術家的窗。 

每個立體場景都帶著故事,

每段文字更點出關鍵, 

讓人想要進一步探索這些創作者的世界。



raw-image

🎨先來看看《達文西》,

封面的深藍是知識的夜空,

達文西手握羽毛筆與草圖,

草圖上是一幅鈴蘭的植物畫稿。

這個選擇精準揭示了達文西的視野,

他不只關心怎麼飛上天空,

也關心一朵花怎麼長。

他的科學不是冷冰冰的數字,

而是充滿生命氣息的觀察。



raw-image

翻開書頁,

機械獅子、飛行裝置、機器人與盔甲躍然紙上。

中央的摺頁飛行器展翅如同實驗中的翅膀,

呈現出「還在想像」的狀態。

這不是完成品,而是思考過程的剖面。



raw-image

〈最後的晚餐〉被做成立體透視,

讓角色站在桌前,我們彷彿也是其中一員。

畫裡的空氣、表情與空間感,

在這個小小紙雕空間裡活了過來。

千萬別錯過畫作旁的文字解析。


raw-image

例如在〈蒙娜麗莎〉旁介紹「暈塗技法」,

麗莎的微笑沒有明確的嘴角線條,

臉部輪廓與背景之間過渡得幾乎無痕,

如煙似霧,如詩如謎。

這些解析帶我們理解,

經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每一筆都藏著選擇。


如果達文西用理性探索世界的奧祕, 

那麼芙烈達則用感性剖析內心的風暴。


raw-image

🎨封面上,芙烈達坐在畫架前,

畫的正是她自己,

一個把身體與傷痛變成藝術語言的女人。



raw-image

這幅〈我的祖先,我的父母和我〉,

血脈圖像以樹枝般的線條立體延伸,

每位家族成員像時間中走出的剪影,

站在芙烈達的背後,也在她體內,

這像家譜,更是「芙烈達是怎麼來的」情緒拼圖。



raw-image

〈兩個芙烈達〉的場景中,

兩個她牽著手坐在雲層前,

一個露出心臟,一個用鉗子夾住血管。

紙雕的血管像緞帶般連接兩者,

強化了情緒的劇烈。

這一頁不只是畫的說明,更是情緒的再現,

讓讀者不只「看見畫」,而是「感受到痛」。


芙烈達從不避談病痛與失落,

她曾在十八歲時遭遇重大車禍,終身與病痛共處。

這本書誠實呈現那一切,卻不沉重,

更讓讀者理解,

畫畫不是逃避痛苦,而是活下去的一種方式。

書末她將自己畫成大地之母,

用整片自然庇護一切破碎的事物。


芙烈達將痛苦化為創作的養分, 

而梵谷,則在孤獨中點燃了光。


raw-image

🎨接下來的《梵谷》會帶來什麼呢?

或許你最有印象的是梵谷的〈星夜〉,

但封面那片金黃告訴我們,

梵谷是在風裡仍然努力站穩的光。



raw-image

在亞爾的臥室場景讓空間「站起來」了,

一張木床、兩張椅子、一扇窗,

簡單到近乎寂寞,

但我們彷彿站在那間房,也踏進畫家的生活。

那是他準備迎接朋友、迎接安定日常的地方。

畫作旁的解析告訴我們,

畫一個空間,也是在畫一種等待。


raw-image

立體盛開的向日葵,

每一片花瓣層層交疊,

像陽光一次次在紙上綻放。

這不只是經典的重現,

而是讓讀者真的可以「翻出」色彩的爆炸。

他畫植物,更畫出自己對活著這件事的頑強回應。


書末是奧維的教堂,

紙雕搭起的灰色建築靜默站立,

這是他人生的終點,也是最後的作品之一。

畫旁解析點出構圖與視角的安排,

告訴我們即使走到最後,

他仍然選擇畫光與結構,仍然用創作回答混亂。


🎨達文西讓我們看見,

知識不只是知道,而是想像與動手。


梵谷提醒我們,

光是從畫裡發出的,尤其是在黑暗的時候。


芙烈達讓我們理解,

自畫像不是自戀,而是自救。


🎨他們的畫,是歷史裡的藝術品,

也是每個人在長大的路上,

會遇見的情緒、困難與渴望的某種回聲。


這套書用讀者可以理解的語言、

可以翻動的紙頁、可以親近的造型,

讓經典的藝術家變成今天的朋友、明天的靈感。


🎨如果說閱讀是與另一個靈魂的對話,

那麼立體書就是讓這場對話多了

一雙手、一雙眼、一顆願意觸碰世界的心。


讀者翻開書頁的那一刻,也翻開自己的世界,

這一套立體人物書,就是為了那一刻而存在。




《達文西:人物立體書》

作者|蘇西.霍奇  

繪者|特蕾莎.貝隆

譯者|王晶盈

出版|水滴文化


《芙烈達:人物立體書》

作者|艾莉絲.哈爾曼  

繪者|特蕾莎.貝隆

譯者|王晶盈

出版|水滴文化


《梵谷:人物立體書》

作者|蘇西.霍奇 

繪者|特蕾莎.貝隆 

譯者|王晶盈

出版|水滴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檸檬的家
75會員
498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檸檬的家的其他內容
2025/07/16
🎓有些東西還沒壞,還有用, 但就是再也沒人碰。 它們被放進盒子、搬進儲藏室, 或靜靜躺在某個角落等著被遺忘。 這本書就是寫給 「還沒壞,但被閒置很久」的東西, 和那些還沒準備好說再見的人。 紅底金光的封面真的好像畢業證書, 封面上的角色是是一群熟悉的「小東西」: 風車、襪子、
Thumbnail
2025/07/16
🎓有些東西還沒壞,還有用, 但就是再也沒人碰。 它們被放進盒子、搬進儲藏室, 或靜靜躺在某個角落等著被遺忘。 這本書就是寫給 「還沒壞,但被閒置很久」的東西, 和那些還沒準備好說再見的人。 紅底金光的封面真的好像畢業證書, 封面上的角色是是一群熟悉的「小東西」: 風車、襪子、
Thumbnail
2025/07/15
大衛卡利在這本書中, 再次展現了他獨特的敘事天賦, 他讓一個看似簡單的分家故事, 變成一場關於虛構與現實、想像與建造的實驗。 🪨在繪本世界裡, 有些書讓人學規矩,有些書安撫心靈, 但也有的書是為了讓人跳離現實世界, 然後重新思考:一塊石頭可以做什麼? 🪨封面上,一個人
Thumbnail
2025/07/15
大衛卡利在這本書中, 再次展現了他獨特的敘事天賦, 他讓一個看似簡單的分家故事, 變成一場關於虛構與現實、想像與建造的實驗。 🪨在繪本世界裡, 有些書讓人學規矩,有些書安撫心靈, 但也有的書是為了讓人跳離現實世界, 然後重新思考:一塊石頭可以做什麼? 🪨封面上,一個人
Thumbnail
2025/07/14
🌇你上一次看夕陽是什麼時候呢? 我自己不記得了, 所以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默默有點動容。 這本書說的不只是一個故事, 更像是一段時間的記錄, 一道光的軌跡,一本為心情留白的繪本。 由雙人組合小木屋工坊—— 阿部健太朗與吉岡紗希共同創作的繪本, 這是他們作品中最內斂、也最貼近日常
Thumbnail
2025/07/14
🌇你上一次看夕陽是什麼時候呢? 我自己不記得了, 所以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默默有點動容。 這本書說的不只是一個故事, 更像是一段時間的記錄, 一道光的軌跡,一本為心情留白的繪本。 由雙人組合小木屋工坊—— 阿部健太朗與吉岡紗希共同創作的繪本, 這是他們作品中最內斂、也最貼近日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些日子在華山觀賞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由 翡冷翠文創 所舉辦, 本偏重點→優惠票(立馬省60) 同時期也恰巧看了電視影集-金庸的《天龍八部》...(喬峰大大的一生遭遇也太悲摧) 發現這兩者有幾個共同點: .都描繪了北宋時期 .內容展現了社會各個階層 .皆是深具討論度的傑作 對於宋人的
Thumbnail
前些日子在華山觀賞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由 翡冷翠文創 所舉辦, 本偏重點→優惠票(立馬省60) 同時期也恰巧看了電視影集-金庸的《天龍八部》...(喬峰大大的一生遭遇也太悲摧) 發現這兩者有幾個共同點: .都描繪了北宋時期 .內容展現了社會各個階層 .皆是深具討論度的傑作 對於宋人的
Thumbnail
作為群體,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埋葬梵谷。 沒錯,創作的門檻變低了、管道變多了、各樣媒材的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你不再需要傾家蕩產才能買到一管靛藍油畫顏料...
Thumbnail
作為群體,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埋葬梵谷。 沒錯,創作的門檻變低了、管道變多了、各樣媒材的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你不再需要傾家蕩產才能買到一管靛藍油畫顏料...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尋根之旅:給古文典故一個新生命。
Thumbnail
尋根之旅:給古文典故一個新生命。
Thumbnail
這本書裡,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一方面閱讀唐代詩詞,一方面瞭解唐代歷史文物,另一方面看到不少當時名人的小故事,真是一舉數得啊。
Thumbnail
這本書裡,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一方面閱讀唐代詩詞,一方面瞭解唐代歷史文物,另一方面看到不少當時名人的小故事,真是一舉數得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