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很輕,話語很輕,心事也越來越輕·剛剛好的溫柔》
她輕輕地說了一句:「我回來了。」
走到門口,她抬頭看了他一眼,語氣輕得像怕驚動什麼似的,「可以抱一下嗎?」
他點了頭,抱了她一下——那是一個很鬆的擁抱,沒有力道,也沒有太多情緒,但沒有拒絕。
她本想說句「謝謝」,但出口時,那句話卻變了形,變成了一個近乎請求的語氣。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些什麼——
他們之間的禮貌裡,還藏著一些殘存的溫柔,但也隔著一段剛剛好的距離。
她早就習慣主動。
主動提醒他到家要說一聲,主動釋出關心、主動製造互動。
她小心維持著一種平衡,讓這段關係還能說得過去是「有互動的」。
也習慣主動關心、主動傳訊息、主動撐起那些名為「互動」的小小片段。
她努力讓彼此維持著某種還能稱作「關係」的平衡。
雖然,他們不再像當初那樣甜蜜;
甚至,她也知道,那種瘋狂的熱烈,他曾給過別人——那個在一段外遇裡的「別人」。
你會嗎?
在一段已經不再熱烈的關係裡,學著欣賞這份「平平淡淡、不驚不擾」的安靜?
她做到了。
現在的互動雖然沒有驚喜、沒有激情,
但她已經不用再不安、不必再去翻箱倒櫃找安全感,
這樣的關係,已經比許多看起來甜蜜,實則脆弱的連結更穩定。
不過,她也開始慢慢明白一件事:
「我不能再只是單純地滿足自己的需求,然後說服自己,這樣就夠了。」
那些讓她感動的時刻,很多時候只是她自己一廂情願地創造出來的劇情。
那些溫柔的互動,其實是她獨自努力堆疊出來的溫度——
你有過嗎?
一個人努力維持著對話的熱度,苦苦撐著一段「還沒斷」的關係?
她開始問自己「而他那邊呢?
有一樣的心情嗎?
還是,從頭到尾,只是我在自給自足地經營?」
她沒有等到答案,也沒再追問了。
因為她漸漸學會了——
不是每段關係都需要一個圓滿的收尾,
有些關係,留在剛剛好的距離,就已經是最溫柔的結果了。
「我知足了。」
他們現在的互動,平平淡淡,不驚不擾,
但至少讓她不需要再翻箱倒櫃地找安全感,去驗證自己有沒有被愛。
這一次,她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自己的情緒需求了。
她開始明白,那些讓她感動的瞬間,
很多時候其實只是她自己在努力營造出來的溫度。一個人設計台詞、佈置場景,然後一邊演,一邊相信對方也能感受到那一點點溫暖。
她沒有責怪,也沒有哀傷,
只是,在某個柔和的夜裡,輕輕地意識到了這些
這就是他們現在的關係——
不過分靠近,也不太過疏遠;不驚不擾,也不再熾熱。
一切,都剛剛好。
────────────────給讀者的訊息:
如果你也曾在一段不再熾熱的關係裡,
小心翼翼地靠近、輕輕說話,甚至為對方保留一份日常裡的溫柔——
那你應該懂,
我們不是不再在乎,而是學會了剛剛好。
不是所有感情都需要深陷,
有些靠近,只為確認自己還有能力溫柔。
有些離開,也不是因為不愛了,只是……不想再感動自己了。
願你在學會放手的路上,
依然保有一點點不為誰的柔軟。
這份靠近,不一定重來,但不會再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