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為聽眾來信的反饋,經過同意後,首次發文於此。謝謝。

每次聽完《無湯人生》,我都會默默想一會兒。
尤其是這一集,黃色那集。
節目裡說,彩虹旗裡的黃色是「陽光」,象徵溫暖與希望。
但不知道為什麼,聽著聽著,我卻覺得有點刺眼。
因為現實裡,陽光不一定是溫暖的。
有時候,它只是一道讓人看不清彼此的強光。
節目一開始問:「你曾被貼上什麼標籤嗎?」
我忽然想到很多年前,第一次被人叫「同志」的那天。 語氣是輕鬆的,甚至有點打趣。 但那句「你是同志吧?」聽起來,卻像什麼被定義的起點。
不是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誰。
而是「同志」兩個字,似乎早就被別人預設了一個樣子。
節目裡說:「黃色,是被看見,卻未必被理解。」
那一刻,我懂了。
在同志遊行裡,黃色像是一種能量。
人群跳舞、歡笑、穿著亮眼衣服,把整座城市點亮。 就像湯湯在節目裡說的:「快樂,不代表沒有痛。」 因為那些笑容,是撐出來的光。 不是因為無懼無傷,而是因為不發光,就沒人聽你說話。
提到了:唐鳳。她是我一直覺得很帥的人。
節目裡提到,她曾在專訪說:
「My pronouns are any, all, whatever.」
她試圖打破性別的框架,但人們只看見了「跨性別」。 只看見標籤,沒看見人。
發光這件事,有時候,是為了被誤解得慢一點。
最讓我動容的是那個叫阿哲的故事。
一個24歲男孩,第一次參加同志遊行, 穿著白T-shirt和牛仔褲,靜靜在人群裡走著。他不想被拍照,只是說:「我只是想看看。」那天,他曬紅了皮膚,但說那是他第一次,覺得自己能自由地呼吸。
陽光,不一定是萬眾矚目的閃光燈。
有時候,是一個人靜靜站在人群裡的那一刻, 那就是他的光。
節目的最後,夢湯說:
你叫我同志,
但我不是你想的那樣。 真正的陽光,不是外界的眼光, 而是從心裡長出來的光。
這句話,讓我有點想哭。
也許是因為,我自己也曾經那麼努力地想要「像一個同志」。
可是其實,我只是想當我自己而已。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跳舞,不是每個人都擅長發光。
有些人,就是喜歡安靜地,存在著。
聽完這一集,我好像,終於允許自己,
哪怕只是那個安靜站在人群裡的自己。
如果你也常常感覺「被看見,但沒被理解」,
也許可以去聽聽這一集《無湯人生》。
這集的陽光,不刺眼,反而很真實。 我想,這樣的光,我喜歡。
某某
EP10|你叫我同志,但我不是你想的那樣|LGBTQIA+ 系列【黃色:陽光 Sunlight】|無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