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a long song - 111
Doo-wop 曲風簡介
2025-07-23
在介紹1960年代的Billboard排行版
歌曲時,經常提到「 Doo-Wop 曲風
」,這是當時的一種流行風格,以下說明其起源、特色、代表歌手與影響力:
🎼 Doo-Wop 曲風簡介
🧬 起源與發展
- 起源地:美國,主要在非裔美國人社群中興起
- 興起時期: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中期,1950–1963 為黃金時期
- 名稱由來:來自背景和聲中常出現的擬聲詞,如 “doo-wop”, “shoo-bop”, “rama-lama-ding-dong” 等
🎵 音樂特色
- 重視人聲合唱:通常由一名主唱搭配三到四名和聲,強調和聲編排與節奏感
- 無樂器或簡單伴奏:早期Doo-Wop常以「無伴奏人聲」(
acappella
)演唱,後期加入簡易樂隊 - 使用擬聲詞填補節奏:如 “doo-wop”, “bop-shoo-bop” 來強化節奏與律動
- 歌詞內容:多為青少年愛情、心碎、初戀、單戀等主題,情感真摯、純真浪漫
- 節奏:通常中慢板,節奏穩定,有搖擺感
- 主唱技巧:常使用
「花腔」、「假音」、「滑音」
來傳達情緒張力

📀 歷史與文化意義
- 階級象徵:Doo-Wop 是城市勞工階層、尤其非裔與拉丁裔青年的音樂出口
- 流行文化影響:塑造美國50年代“校園戀愛”和“汽車電影院”的浪漫形象
- 對後世影響:直接影響後來的
Motown
、R&B、靈魂樂、以及披頭四等早期團體的人聲和聲風格 - 復興熱潮:1970年代出現「doo-wop懷舊風潮」,許多團體重新聚首演唱經典歌曲
🧡 為什麼喜歡 Doo-Wop?
- 有如「街角傳情」的真誠感受
- 歌詞簡單,旋律動聽,容易跟著哼唱
- 和聲細緻,令人沉醉,具有懷舊美感
🌟 代表團體與歌曲
- The Platters - 〈Only You〉
- The Platters - 〈The Great Pretender〉
- The Penguins - 〈Earth Angel〉
- The Five Satins -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 The Marcels - 〈Blue Moon〉(改編版)
- Shep and the Limelites - 〈Daddy’s Home〉
- Dion and the Belmonts - 〈A Teenager in Love〉
- The Drifters - 〈There Goes My Baby〉
- The Drifters - 〈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