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在河內學習越南語一年,雖然在家中能時常耳聞媽媽說越南語,但基於各種原因,我的越南語能力幾乎零分,回想當時學習越南語的經驗,現在想到兩件有趣的事情可以分享。
臺灣人學越南文早就有基礎
一年的語言課程裡,我經歷了兩位越南語老師,第一位是個長得非常像土耳其人的男老師(但他確實是越南人,不過後來跑去當記者了),第二位是個非常開朗的女老師,兩位老師都很專業,對於沒有什麼越南語底子的我來說,河內國家大學的語言學校提供了十分全面且扎實的基礎課程。
當時學越語的時候,我們需要大聲讀出越南字詞,還記得有好幾次,我都有種自己是不是在講臺語的錯覺,比如說「安全」,臺語是「an-tsuân」,越南語是「an toàn(音似安短)」;再比如,「謝謝、感恩」,臺語可以是「kám-un」,越南語是「cám ơn(音似感m—恩,對,就是感之後抿一下嘴把m連起來,然後—恩)」;「芒果」,臺語是「suāinn-á」,越南語是「xoài(厶ㄨㄞˇ)」,諸如此類,還有很多。
於是在某一堂課,我終於止不住好奇心,問老師:
為什麼越南語有好多詞語的發音跟臺語很像?
老師笑了笑,接下來,他花了將近一小時的時間跟我們解說越南語的發展歷史。
先用「喃字」記著
簡單來說,我們都知道越南北方緊接中國南方邊界,在歷史洪流中,這片土地上各民族的交融屢見不鮮,尤其和漢藏族的往來更是密不可分,舉凡食、衣、住、行,生活方方面面總是需要透過語言來溝通,也因為地緣關係,漢文化對越南的影響非常深,部分越南語的音節結構與漢語相近,為了方便生活記錄、公文往來等目的,越南開啟了「借字」的歷史,創造一套獨特的漢字系統,稱為「Chữ Nôm(𡨸喃)」,用漢字拼出越南語,我還記得聽到這裡,我問了另一個問題:「那越南人當時說的是越南語還是漢語?」(我知道聽起來很蠢,但我真有這個疑問)「越南語。」老師禮貌地笑著回答。
- 之所以說是「借字」,有興趣可以看:如同「混血兒」的越南語:除了中文、法文,越文還從哪些鄰居「借來」文字?
- "chữ"(𡨸/字)意為「字」, "Nôm" (喃) 意為「南方」或「通俗口語」,直譯是「南方文字」或「口語文字」的意思。那些年,用「喃字」所寫的越南文
Xin Chào 你好,掰掰 chao chao
越南人打招呼說 “Xin chào”; 法國人說 “ciao”; 義大利人也說 “ciao”; 西班牙人會說 “chao”跟你道別。
我們也都知道,中文很難學,更不用說繁體字,對非中文字使用者來說,知道怎麼念跟知道怎麼寫是兩回事,這對十七世紀從歐洲來的傳教士來說,確實是難如登天。
越南文拉丁化來了
所以亞歷山大.羅德(Alexandre de Rhodes)就帶著新奇的字母表,踏上了越南的土地,當時越南的知識分子和官方文件還在使用複雜的漢字及喃字,這兩種書寫系統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學習門檻都高得嚇人,幾乎是知識分子才能掌握的特權,喜歡從基層開始的傳教士肩負傳播信仰的使命,為了讓福音能更快、更廣地傳播開,他想:「何不把這些天書般的漢字,換成歐洲人熟悉的拉丁字母呢?」
於是羅德整理出一套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越南語拼音系統,也就是今天越南「國語字」(quốc ngữ)的雛形,本來這套拼音只是教會內部使用的工具,但到了十九世紀法國殖民統治時期,拉丁化的越南文被殖民政府積極推廣,逐步取代傳統的漢字與喃字。
現在,越南人告別了複雜的筆劃和記憶字形的煩惱,用26個英文字母就能輕鬆記錄下他們的語言,至於懂越南文能不能通法文?其實並非完全不行。前面提到越南語有「借字」的歷史,也就是說,部分越南語文組成除了借用漢語,也包含法文,如果能熟悉這些越南文中的法語借詞,或許可以幫助學習者對某些法語詞彙產生「語感上的親切」,但要掌握整套語法、動詞變化與句構,還是需要完整學習法文,畢竟越南文與法文屬於不同語系。
以我的經驗來說,因為越南語裡有很多和閩南語、漢語相像的詞彙,對於聽、說的語言能力來講,其實是有幫助的,或許「語感」是可以這樣培養的吧!
關於這個主題,和我一起探索......
- 俄文差點成為越南人的必修語言?
- 學韓語在越南多狂熱?

我的越南語老師和我的韓國同學。
推薦閱讀:【深掘】越南語言|旅程倒數中......
大家好!我是林辰晏,設計這一系列【淺談】與【深掘】的短文書寫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2025年第一屆青年百億圓夢計畫的獲選者紀錄,二是希望自己對血液中流淌著的越南成分,有跟呼吸一樣自然的認知。每篇【淺談】都會針對特定主題,從自身經驗為起點,構思出幾個我很想深入了解的面向,可視為初步認識與發想;接著在【深掘】的書寫中,我會承接【淺談】相關主題,根據參與圓夢計畫(計畫名稱:海外翱翔組—東方巴黎胡志明)所獲得的知識與理解,延伸並進一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