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0726禪定正行」見地4 - 空掉每一個念頭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20250723 「0726禪定正行」見地4 - 空掉每一個念頭


前文提到:


四禪八定中,有所謂的「無色界定」。


無色界定,即:離一切色( 相 )與受。進入了「意識」狀態。


此「界」「定」中,分為四種類型:


空無邊處定;

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針對「非想非非想處」,我的練習,超過了14年。


我是這麼做的。


端坐身心。


依著密教本尊觀的方式進行。


入我、我入。


然後將自身歸於「空」。


一開始,是:意念空。

再來,是:意識空。


有念頭起,就寫下來,然後繼續。


寫下來,念頭還是起伏,就看著它。


看著它,還是起伏,就「解離」它。

( 把念頭對自己的影響,想清楚。)


如果一時半刻解離不了,就「強制」空它。

( 它是暫時的、它不會永遠存在、它能夠怎麼樣、一切都會消失的 )


空掉每一個念頭。


最後連「觀察的念頭」,都空掉。


沒有「想」、沒有「不想」,就是「停在那裡」。


識,於此狀態,非想、非非想。


此境可以待很久。


自己的經驗是持續六天。


最後要體悟:


那個「能」「想」的是什麼?

那個「所」「想」的是什麼?

「誰」在「空」?


這才是,練習此程序的「目的」。


記住:


你以為的你,

其實不是你。


你的裡面還有你,

裡面的你,

還有你。


阿彌陀佛


善守護敬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剛兄弟的對話 - 善守護的沙龍
36會員
1.5K內容數
2025/07/25
20250725 「0726禪定正行」見地6 - 前行,比「正行」重要 很多同學在學習上,都有過「力不及逮、事倍功半」的沮喪。 其實,很大的原因,在於「前行」沒有穩固。 我常常提到「前行」。 到底什麼是「前行」? 以「賽跑」這項運動比喻,「勝負」在於「時間」。 前
Thumbnail
2025/07/25
20250725 「0726禪定正行」見地6 - 前行,比「正行」重要 很多同學在學習上,都有過「力不及逮、事倍功半」的沮喪。 其實,很大的原因,在於「前行」沒有穩固。 我常常提到「前行」。 到底什麼是「前行」? 以「賽跑」這項運動比喻,「勝負」在於「時間」。 前
Thumbnail
2025/07/23
20250724 「0726禪定正行」見地5 - 你以為那是你 前兩文提到,透過禪定,希望能「體認」出: 那個「能」「放大」的是什麼? 那個「所」「放大」的是什麼? 「誰」在「觀察」著? 那個「能」「想」的是什麼? 那個「所」「想」的是什麼? 「誰」在「空」? 目的在
Thumbnail
2025/07/23
20250724 「0726禪定正行」見地5 - 你以為那是你 前兩文提到,透過禪定,希望能「體認」出: 那個「能」「放大」的是什麼? 那個「所」「放大」的是什麼? 「誰」在「觀察」著? 那個「能」「想」的是什麼? 那個「所」「想」的是什麼? 「誰」在「空」? 目的在
Thumbnail
2025/07/21
20250722 「0726禪定正行」見地3 - 放大、放大、再放大 四禪八定中,有所謂的「無色界定」。 無色界定,即:離一切色( 相 )與受。進入了「意識」狀態。 此「界」「定」中,分為四種類型: 空無邊處定; 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針
Thumbnail
2025/07/21
20250722 「0726禪定正行」見地3 - 放大、放大、再放大 四禪八定中,有所謂的「無色界定」。 無色界定,即:離一切色( 相 )與受。進入了「意識」狀態。 此「界」「定」中,分為四種類型: 空無邊處定; 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真實的步調✨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三祖僧燦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這四句詩經常被修行者拿來討論。大意是說:說得愈多,想得愈多,離真理愈遠;沒有話說、沒有念頭,此時四處通達、圓滿實在的經驗才會顯現。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