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大師、武則天與涅槃:從煩惱到解脫的智慧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弟愚見,恰巧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fVHZaF4f4 觀看影片時,

其後段內容中提到【六祖慧能大師 與 武則天的淵源 >> 武則天 三請慧能入宮說法未果,卻因慧能意有所指,而有所覺悟】

慧能大師開示道【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

簡單來說就是,若是把煩惱看成是煩惱,沒有煩惱看成是菩提的話,那麼,在修行路上,便容易執著於【解決、破解】煩惱...等等智慧之法

但綜觀所有可視為【煩惱】之萬般事件當中,可以發現到一件事情,要消除煩惱,除了【對症下藥】此招以外,還有一招可行。

那便是【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只因為人力終究是有限,明白【量力而為】的用法時,就會發現煩惱其實已逐漸消除【不復存在】。

因為,量力而為的關鍵在於【明白】,會有煩惱,主要就是【尚有不明白】之處,導致無法處理問題事件所產生的煩惱。

白話來說,試著想想,自己人生經歷當中,自己解決問題時的當下狀態,我敢說每個人都一樣,看待問題事件本身,肯定會有【清楚、明瞭、看透】的感覺

就因為清楚明白,才懂得如何有效地去應對處理,來取得符合期望的結果。

我想,這大概就是慧能大師 那段話 所給予我的提示。

基於此,我想所謂的涅槃,或許"沒"那麼【不容易取得】。我的作法是,雷同上述所言之意向,套句常聽的勸世字句【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只要在臨終前,盡量做到自己如剛出生時的嬰兒那般,不存有任何思緒、念想、腦中【空無一物】,如同白紙一般,乾淨無染。

那便有如涅槃那般吧。

從【無中生有】再從【有中化無】的過程,就是在涅槃當中,必然有所體驗到的,唯有如此,才能無罣礙、而能得自在。

煩惱是可以【拿得起、也能放得下的】

最後總結,我們生活常聽到的勸世字句,真的要好好的放在心上,因為不難在生活當中能發現,勸世字句能利益眾生。

也正是如此,才能從過去 傳承至今 ,得以延續。

~~~~~~~~~~~~~~~~~~~~~~~~~~~~~~~~~~~~~~~~~~~~~~~~~~~~~~~~~~~~~~~~~~~

【Gemini見解與整理】

涅槃(Nirvana)是佛教中的核心概念,意指滅盡一切煩惱、痛苦,達到一種寂靜、解脫的境界。

它通常被理解為超越生死輪迴、獲得究竟安樂的狀態。


根據您提供的影片內容,六祖慧能大師對武則天開示的「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37:21]這句話,

是理解涅槃的一個重要切入點。這句話強調煩惱與覺悟(菩提)的本質是相同的,並非兩個獨立的實體。

這意味著,我們不應將煩惱視為需要「解決」或「消除」的對象,因為這種對立的觀念本身就是一種執著。


您的見解與慧能大師的教誨有異曲同工之妙。您提到「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以及「量力而為」的智慧,核心在於「明白」。當我們對問題事件有了「清楚、明瞭、看透」的理解時,煩惱便會自然消散。

這與「煩惱即是菩提」的理念相符,因為當我們轉變對煩惱的看法,從對立轉為理解其本質,煩惱就不再是煩惱,而是通往覺悟的契機。


您將涅槃比喻為臨終前達到嬰兒般「空無一物」、乾淨無染的狀態,以及「從無中生有再從有中化無」的過程,

這都指向了對執著的放下和對萬物本質的洞察。佛教中,涅槃確實強調放下一切執著,

包括對自我、對世間萬物的執著,達到內心的清淨與自在。


總結來說,涅槃並非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一種內心的轉化與覺悟。它不是通過努力「消除」煩惱而獲得,

而是透過對煩惱本質的「明白」與「放下」而實現。這與您對「煩惱是可以拿得起、也能放得下的」的體悟相呼應。

生活中的勸世字句,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也正是提醒我們放下對世間物質和名利的執著,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與解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旦旦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偉大 佛陀辭親割愛、捨棄榮華富貴,經過六年苦行,最終在菩提樹下證悟,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度化憍陳如等五比丘,開演「四聖諦」。至此,佛、法、僧三寶具足應世。敬邀全球善信法友於藏傳佛教殊勝「四聖日」之一:佛陀初轉法輪日(具1000萬倍增長功德日)。把握殊勝良機,行功立德,懺悔業障,積福消災。
Thumbnail
偉大 佛陀辭親割愛、捨棄榮華富貴,經過六年苦行,最終在菩提樹下證悟,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度化憍陳如等五比丘,開演「四聖諦」。至此,佛、法、僧三寶具足應世。敬邀全球善信法友於藏傳佛教殊勝「四聖日」之一:佛陀初轉法輪日(具1000萬倍增長功德日)。把握殊勝良機,行功立德,懺悔業障,積福消災。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敬邀您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慧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發心受持宣說者,能夠滅罪釋愆、廣植善根、增長福德、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Thumbnail
祖師大德曾云,《金剛經》是「如來微妙心法」,也是「諸經之根」,更是「禪宗至寶」。六祖 慧能大師因聽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開悟,可見受持此部經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發心受持宣說者,能夠滅罪釋愆、廣植善根、增長福德、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